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本文选取100例心脏术后监护期2~14岁患儿,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大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分别是(28.91±2.92)分、(29.78±2.74)分、(94.63±2.50)分,和对照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采用心理护理方式指导护理工作开展后,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情绪状态,使得其情绪状态保持稳定,患儿家属情绪保持良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术后监护期 患儿 心理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将自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外科术治疗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出现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研究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结果感染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留置、引流时间、导尿管时间等因素均与平均值有较大差距,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外科心脏手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并能尽量在不降低手术质量同时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来缩短气管插管留置、引流、导尿管留置时间等,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心脏外科术后感染情况 主要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皆接受瓣膜替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分析与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全部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护与治疗,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16例,因失血性休克的死亡患者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例,呼吸衰竭患者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3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之后,需要强化术后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液体平衡与电解质、酸碱平衡、镇痛镇静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注意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既能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还能最大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 术后监护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和术后保健指导所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7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术后保健指导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术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经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经护理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总满意率98.88%(88/89)明显高于对照的87.64%(78/8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加强术后保健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心理护理 术后保健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护理。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19例,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特殊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予以特殊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有效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不良精神反应的原因,探索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参与此次研究的对象有50人,且都被确诊为心脏病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估,本研究在进行评估时采用的是目前医学上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也就是意识状态评估法(CAM),术后根据病人精神状况的好坏将病例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精神状况良好的病例为对照组,总共有28例,精神状况不好的病例为观察组,总共有22例,之后文章介绍了精神状况较差的病人所面临的危险,然后试图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改善此类病人的精神状态。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57.30±4.84)、(51.26±8.73)分,高于对照组的(46.19±6.35)、(45.78±7.37)分(P<0.05或0.01)。结论被确诊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对手术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并且这些病人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病人在术后的精神状况较差,非常不利于身体康复,针对这些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精神障碍,改善病人的精神状况,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疾病,减轻术后不良精神反应。

  • 标签: 心脏手术 不良精神反应 精神障碍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的42例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性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心脏支架植入术 术后并发症 预防和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岁以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护理监测管理要点。方法总结125例1岁以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间监测其循环、呼吸系统、出入量管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结果本组125例患儿术后124例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术后早期高质量的监测敏感指标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交接流程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138例心脏术后患者,由手术室、麻醉科、ICU等部门对患者转运交接流程进行优化,自行设计手术室-ICU核对单,优化巡回护士工作流程,将交接工作前移,及80份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测评表。结果优化交接流程后,未出现血管活性药物用尽未及时续加、配制方法、计量交接不清的现象。发生胸管无标识2例、自体血袋无标识1例、深静脉三通管理未封闭1例、皮肤交接中,皮肤发红占89%,发生一期压疮1例,均进行及时处理及延续护理后好转。优化流程前交接时间为10~15min,较优化后减少4~6min。结论应用优化交接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转运交接效率和确保手术安全,增加各部门紧密合作,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 标签: 优化交接流程 心脏术后患者 安全转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心脏外科主要负责心脏、大血管各种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常规放置各种排气、排液或者调压的引流管,目的是有效引流心包、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1。由于胸膜腔内具有特殊的负压结构,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胸心外科作为胸腔闭式引管使用最多科室之一,因此,对其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必须更加熟练。我科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行行心脏外科手术共1000例,下面对其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脏外科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膜透析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21例先天性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或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腹膜透析法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腹膜透析治疗后患者正性肌力药评分(IS)、CVP、Lac水平明显降低,透析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治疗后肾损伤Ⅲ级患者的SCr水平明显高于肾损伤Ⅰ级与Ⅱ级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或低心排量中采取腹膜透析治疗可将患者体内多余水分及代谢物及时排出,对心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先天性心脏病 急性肾损伤 低心排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婴幼儿心脏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方法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术前访视、舒适护理、治疗性抚触、亲体交流;比较两组患儿哭闹情况、腹胀、肺部感染。结果两组患儿哭闹、腹胀、肺部感染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儿的心理特点,借助心理干预,促进患儿适应无陪的重症治疗环境,提高护理依从性,减少患儿哭闹、腹胀、肺部感染等。

  • 标签: 婴幼儿 心理 沟通 抚触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间于本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方式行心脏手术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最终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8%,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为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深部胸骨切口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脏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心脏手术 切口感染 临床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术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实施儿科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98例,术后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4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不同护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4h自主排尿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促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应用安全可靠。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脏外科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可通过延续护理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延续护理 生存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