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心理护理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对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心理护理的体会

武思文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目的:对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本文选取100例心脏术后监护期2~14岁患儿,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大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分别是(28.91±2.92)分、(29.78±2.74)分、(94.63±2.50)分,和对照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采用心理护理方式指导护理工作开展后,可以有效调节患儿的情绪状态,使得其情绪状态保持稳定,患儿家属情绪保持良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开展,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心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209-02

心内直视手术过后,患儿的身体素质较弱,身体重要脏器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1],患儿身体上会产生较大的不适,再加上和亲人的分离,使得患儿术后情绪变得非常不稳定,容易出现哭闹、焦虑不安等情绪状态,甚至引发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及生理反应等,直接对患儿的康复情况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效果,因此采用积极的护理方式指导护理工作开展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2016年03月—2016年10月的100例心脏术后监护期患儿,每组各50例。男25例,女25例,护理组:年龄2.60岁到14.10岁,平均年龄(6.58±4.00)岁。对照组:年龄2.50岁到14.30岁,平均年龄(5.9±4.02)岁。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其中包含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多种疾病类型[2]。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手术过后,开展基础的护理操作,主要针对患儿术后的生活、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用药等方式开展常规护理工作。

护理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在上述基础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患儿的心理情绪状态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工作,旨在改善患儿的心理情绪状态,提升心理护理疗效。

第一,消除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情绪[3]。小儿患者在术后监护工作开展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小儿患者进行抚摸、搂抱,也可以选择一些患者感兴趣的玩具吸引其注意,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充分加以认识和把握,必要时可以要求患者家属多陪伴小儿患者,这样对于稳定患儿的情绪状态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学龄前患儿,需要加强语言沟通和交流互动,说话态度温和亲切,及时消除小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防备心理,在为患儿注射药物、吸痰操作时,保证动作轻柔,主动交流和沟通,不断给予患儿鼓励和支持,也可以通过聊天谈话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对患儿心理情绪的调节和改善。对于学龄期患儿,由于其心理发育比较完善,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解释、说明指导,对学龄期患儿在开展每一项治疗和护理工作之前,需要主动为其解释说明,告知患儿开展各项操作的作用的意义,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为患者答疑解惑。

第二,给予患者同情和关怀。先心患儿因受疾病影响,大多敏感,心理脆弱,对自己的病情比较担心,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时,需要给予患儿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温暖,同情关心患儿,给予患儿更多的关切和爱护陪伴,对于一些进食不方便的患儿需要主动喂食、喂水,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充分满足患儿的生理、心理需求,充当父母角色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遵医护理。一些患儿对于医嘱遵守性较差,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这部分患儿需要开展遵医管理,寻找患儿不顺从的原因,加以充分认识和分析,给予患儿更多的安慰和鼓励,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让患儿将自己的烦恼、困惑说明[4],同时主动说出自己不配合的原因,从而有效开展护理工作。对于一些出现骂人行为的患儿,护理人员仍然需要耐心和善的进行开导,不骂人、不训斥,反复对患儿进行解释说明,一旦患儿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其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得患儿的病情早日改善。

第四,玩乐管理。小儿患儿天性是贪玩的,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都有玩乐的爱好,因此需要在重症监护室内提前准备一些小玩具[5],能够根据不同患儿的需要对玩具进行卫生处理,保证无菌处理后,给予患儿玩耍,将玩乐和功能锻炼结合起来,比如可以通过吹气球、吹泡泡等方式进行玩乐,实现对患儿肺部功能的锻炼和康复护理,一方面可以满足患儿玩乐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患儿肺部功能的有效扩张和改善,对于一些疼痛反应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玩乐分散其注意力,有效缓解疼痛反应,提升临床护理疗效。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s),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分别是(28.91±2.92)分、(29.78±2.74)分、(94.63±2.50)分,和对照组的心理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所示。

3.讨论

对心脏术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指导工作时,需要针对患儿特殊的心理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各个方面开展心理护理指导工作,及时对患儿的不良情绪状态加以调节和改善,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和支持,给予其更多的肯定,帮助其克服恐惧心理,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医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芳,易桔红.心脏术后监护期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17.

[2]章小飞,蒋小英.1例心脏移植术后随访期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5-56.

[3]刘燕,谢自欣,张金梅等.心脏移植术后监护期病人的心理护理初探[J].华西医学,2007,22(1):149-150.

[4]侯明君,沈秀群,邱文娟等.63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04-605.

[5]杨芳,华雨,任红艳等.人工心脏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4(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