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胰腺辅助化疗的预后及复发因素。方法对30例于我院接受胰腺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治疗预后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由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切缘情况、血管侵犯、脉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是否完成辅助化疗、术前CEA水平等单因素与化疗预后正相关(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血管侵犯、术前GEA水平升高属于胰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辅助化疗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未完成辅助化疗等属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术前GEA水平升高、血管侵犯则为引起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需临床重视。

  • 标签: 胰腺癌 辅助化疗 预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胰腺患者40例进行观察分析,以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标准胰体尾切除术)与研究组(改良Appleby手术),两组各20例。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Appleby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Appleby手术 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胰腺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医学影像科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46例胰腺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4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检查及胰腺灌注成像。比较肿瘤组织以及正常胰腺的平扫、门脉期、胰腺期和动脉期的组织密度值;比较肿瘤组织以及正常胰腺的血容量、血流量、表面通透性以及平均通过时间。结果肿瘤组织的门脉期、胰腺期和动脉期的组织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胰腺(P<0.05);肿瘤组织的血容量、血流量以及表面通透性明显低于正常胰腺(P<0.05),肿瘤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胰腺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临床诊断效果 胰腺癌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患者,其中31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1例胰腺。对两组患者胰腺病灶及脾脏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所测CT值。结果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病灶部位在增强各期CT值均明显较胰腺者,且P<0.05,两组胰腺病变及脾脏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后CT值对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CT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清标志物用于检测胰腺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确诊的35例胰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分析组,选择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35名作为对照组,均检测两组对象癌胚抗原相关细胞膜黏附分子-1(CEACAM-1)、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糖类抗原242(CA242)水平,并比较三种指标诊断效果。结果分析组CEACAM-1、MIC-1、CA242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标志物诊断敏感性与阴性预测值中,联合检测>MIC-1>CEACAM-1>A242;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中,联合检测>CEACAM-1>A242>MIC-1。结论采用血清标志物对胰腺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又以CEACAM-1、A242、MIC-1的联合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EACAM-1 A242 MIC-1 胰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胰腺冷冻治疗中规范化疼痛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胰腺冷冻治疗患者,2016年3月份至2018年5月份,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规范化疼痛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后,无痛程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胰腺冷冻治疗中应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患者对护理方法有着较高的满意度。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 胰腺癌 冷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围手术期的胰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围手术期的胰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胰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住院的时间、手术认知和手术配合度;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心理、心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的胰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的时间、手术认知和手术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心率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围手术期的胰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认知和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缓解身心应激,提高满意度和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围手术期 胰腺癌患者 综合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胰腺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胆胰外科收治的88例胰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缓解程度及疼痛缓解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在胰腺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及疼痛感,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及治疗信心,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胰腺癌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采用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行影像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4月,于我院确诊的胰腺患者选取1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双源CT双能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处理后获得碘图图像、非线性融合图像、线性融合图像、单能谱120kev图像、单能谱100kev图像、单能谱80kev图像、单能谱60kev图像,对100kVp原始图像和以上图像的对比噪声比、肿瘤/胰腺实质强化灶以及胰腺实质肿瘤CT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组间对比噪声比值、肿瘤/胰腺实质强化灶、胰腺实质肿瘤CT差值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胰腺能衍生多种序列,在胰腺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第二代双源CT双能扫描模式 影像学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西他滨、替吉奥联用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转移性胰腺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开展吉西他滨+替吉奥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7.78%(44/45)、86.67%(39/45),(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为2.22%(1/45)、15.56%(7/45),(P<0.05)。结论治疗晚期转移性胰腺,建议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 标签: 晚期转移性胰腺癌 吉西他滨(GEM) 替吉奥(tegafur)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省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对乳腺癌预防策略展开探讨。方法从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展开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方式。并依据各因素展开探讨。结果通过辩证性预防、预防性治疗,结合医学理论创立新医疗模式,建立新健康模式,进行科学的预防策略。结论结合实际,进行辩证性预防、预防性治疗、创立新医疗模式、建立新健康模式,多者结合,才能更好的开展乳腺癌预防工作。

  • 标签: 乳腺癌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胰腺损伤患者30例的CT诊断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首次CT平扫检查有胰腺损伤21例,首次无异常为9例(只有胰腺肿胀,境界不清,1~3天后增强CT复查发现胰腺损伤。胰腺周边模糊积液及血肿8例,胰腺横断6例,胰腺撕裂伤9例,损伤性胰腺炎7例。结论CT是诊断胰腺损伤的首选方法,胰腺挫伤数小时后可表现为胰腺实质内灶性的低密度区、混杂斑片样高或稍高密度出血灶,胰腺完整性存在。熟练掌握CT征象并正确诊断,对临床手术意义重大。

  • 标签: 胰腺损伤 CT诊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胆囊、胆道、胰腺疾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本组收治的4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更加明显。结论在胆囊、胆道、胰腺疾病手术中,全身麻醉较硬膜外阻滞麻醉更具安全性,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更为稳定。

  • 标签: 手术 麻醉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1例,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胰腺假性囊肿(PPC)手术治疗时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手术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4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术后护理干预。结果术后33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1例患者行二期缝合术,原因为伤口愈合不佳,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PPC明显减小或完全消失,病情控制效果良好。结论胰腺假性囊肿患者术后应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进行严密的临床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胰腺假性囊肿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据统计,80%患者病情较轻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在治疗的同时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防止病情复发1。我科于2011年3月—11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5例,主要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为监测生命体征、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中药治疗、纠正体液失衡等。结果1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为重症胰腺炎形成假性囊肿转兰州继续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消化内科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天数、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等指标,从而分析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与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采取消化内科保守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诊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手术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并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行全身麻醉下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39例,保乳改良根治8例,单纯乳房切除术8例,区段切除术1例,局部麻醉下肿瘤切除术4例。结论老年乳腺癌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大部分患者对手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所以手术治疗依然是临床上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应重视其手术时的针对性处理。

  • 标签: 老年乳腺癌 围手术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异位胰腺胃镜以及超声下胃镜的现象。通过研究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三年中所有的异位胰腺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出患病时的反应、胃部在内镜及超声下的现象。根据57位病人的资料,其中异位的位置在胃窦部的有52位患者,在胃角处有4名患者,只有一位患者患病位置在十二指肠处。而有49名患者胃镜检查时发现隆起顶部有脐样处开口。采用超声检查异位时,有50位患者的异位隆起边界不清晰,其中48名患者超声检查都是不均匀混合回声,6名患者有低回声及等回声病灶。还有6名患者异位病变处于黏膜层,47名患者病变位置为黏膜下层,2名患者病变位置为累及肌层,还有2名患者处于突破肌层。所以检查异位胰腺病例时,基本没有任何可以明显看出来的症状,只能结合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才能确诊病状。

  • 标签: 胃镜检查 腔内超声检查 异位胰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内科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内科临床护理干预更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临床内科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