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胸腰椎脊柱骨折。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以及Cobb氏角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进行椎体高度的检查,可明显发现,术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术前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在术后6个月的Cobb氏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单节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植入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脊柱的变形,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微创相邻节段弓根钉植入 单节段胸腰椎脊柱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腰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80例需要在腰硬膜外麻醉的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阻力消失法和体表解剖标志进针来确定硬膜外间隙。观察组使用超声实施引导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的穿刺次数,术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腰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100%。结论利用超声实时引导在肥胖患者腰硬膜外麻醉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实时引导 肥胖 腰段硬膜外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溶栓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再通25例,未再通5例,再通率83.33%。溶栓时间90±30min,发生心源性休克1例,一年内生存28例,生存率93.33%。结论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改善预后,改善心肌供血,患者获益较大。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脊柱胸腰骨折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骨折的价值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节性室壁运动异常应用心脏B超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B超检查,分析心脏B超对冠心病节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诊断效果。结果采用心脏B超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其中67例检出节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为83.3%。结论心脏B超用于检查冠心病节性室壁运动异常灵敏度较高,可作为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冠心病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B超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人健康问题的分析,剖析了八锦作为中医学导引术的各式与中医经络、脏腑、气血的联系,对现代人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养生以及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 标签: 八段锦 健康 中医养生 亚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危型HPV检测联合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高危型HPV检测、TCT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实施2项检查差异性的综合对比。结果92例受检女性的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病理检查确诊阳性患者31例,高危型HPV检测灵敏度(100%),特异度为(0.00%),相比TCT检查的灵敏度为(12.90%),特异度(93.44%);综上可知,高危型HPV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TCT检查,但特异度方面相应低于TCT检查,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筛查中,高危型HPV检查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TCT检查的灵敏度低,但特异度相应较高。因此为了强化宫颈癌患者诊断准确率,可在筛查过程中对2项技术作综合应用,以强化临床诊断率,为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HPV检测 TCT检查 宫颈癌 筛查结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不同时间不同头高位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行开颅术后安置ICP探头4~5天以上的70例重症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取四种不同头高位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头高位ICP、CPP的变化。结果开颅术后24小时内和24~72小时内床头抬高30°是最佳角度,术后72~96小时内床头抬高30°~40°均可。结论开颅术后不同时间取不同头高位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有重要影响。

  • 标签: 开颅术 体位 颅内压 脑灌注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研究对象42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其中对照组给予跨伤椎短节固定治疗,试验组则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经10个月的随访调查显示,试验组患者的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较跨伤椎短节固定显著,可以有效维持椎体高度,促进腰椎的生理性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短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心脏介入手术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循证护理在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选择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介入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ST-T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在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2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与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0.4±0.2)次/d,持续时间为(3.2±1.7)min/次;对照组发作频率为(1.5±0.3)次/d,持续时间为(5.5±2.4)min/次,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ST-T有84.62%的患者改善,对照组有70.83%的患者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时可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但对患者心电图ST-T的改善无显著性效果。

  • 标签: 顽固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0例患者,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4.3%(33/3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5.7%(30/35),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重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远程实时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介入围手术期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不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手术治疗后的两小时内均全部消失,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有明显的回落,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对心电图上出现的缺血性J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对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升,患者在术后近期的死亡率也相对有所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J波 心电图 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在急诊停留时间≤60min的合格率从85.7%上升到86.6%。结论根因分析法能够找出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缩短了在急诊停留的时间,为患者及早进行PCI创造了条件。

  • 标签: STEMI患者 停留时间 根因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