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鸦胆子油乳(Fructusbruceaeemulsion,FBE)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鸦胆子油乳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凋亡和ROS生成的影响,最后通过CCK8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活力的恢复。结果CCK8结果显示鸦胆子油可显著降低多发性骨髓瘤RPMI-8226细胞的活力,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12小时其半数抑制率(IC50浓度)为382μg/ml,24小时其IC50浓度为296μg/ml,48小时其IC50浓度为198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鸦胆子油乳能够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OS的生成,并诱导凋亡。最后用ROS清除剂预处理RPMI-8226细胞发现可以有效的恢复鸦胆子油乳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油乳在体外可以有效的激活ROS生成,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激活细胞凋亡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鸦胆子油 凋亡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一类常见的妇科肿瘤。由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后都已经发生了盆腹腔转移,所以卵巢癌死亡率高。肿瘤细胞增殖旺盛致肿瘤内部缺氧。缺氧条件可刺激肿瘤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HIF)过表达,其活性亚基HIF-α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的重要转录因子。本文将就缺氧诱导因子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缺氧 HIF 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ART)对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滑膜细胞凋亡和细胞因子CCL5水平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治疗RA的免疫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关节液标本25例,体外分离培养滑膜细胞,以生长良好的3~5代滑膜细胞进行实验,调整细胞浓度,分为细胞对照组、ART组、MTX组。(1)不同浓度的ART作用于滑膜细胞24h,12.5?g/mlART作用滑膜细胞8、24、48h,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细胞凋亡。(2)不同浓度ART和MTX分别处理滑膜细胞48h,用ELISA法检测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CL5水平。结果(1)对RA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ART在3.125~25?g/ml浓度范围内作用滑膜细胞24h后,早期凋亡细胞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但当ART的浓度达到50?g/ml时,早期凋亡细胞率反而降低;12.5?g/mlART作用滑膜细胞不同时间段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2)对CCL5水平的影响不同浓度的ART和MTX分别处理细胞48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CL5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显著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细胞CCL5水平,诱导凋亡,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青蒿琥酯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细胞凋亡 CCL5 青蒿琥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莱特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Lewis肺癌细胞,分别加入5,10,15,20μl/ml康莱特,测定其生长抑率细胞凋亡及Caspase-3Survivin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康莱特使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增加,且Caspase-3蛋白升高Survivin蛋白降低。结论康莱特可改变Caspase-3和Survivin来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康莱特 Lewis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分析急诊护理风险因子,为预防急诊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6年—2015年本院急诊科护理风险登记数据,统计预后情况、护士专业技能、护士沟通能力、护士服务意识等急诊护理的风险因子,分析各因子对发生护理风险的影响。结果护理风险的发生与护士专业技能,预后情况没有显著相关性,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护士服务意识是急诊护理的高风险因子。结论明确急诊护理高风险因子,规范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救护车分流方案,对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风险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诱导在腭裂术后语音治疗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患者在语音治疗过程中应用行为诱导的方法,对患者治疗过程的依从性及训练前后语音清晰度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语音清晰度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较行为诱导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患有唇腭裂的患者积极开展术后语音训练工作,灵活调整方法,有利于先天性唇腭裂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行为诱导 腭裂术后 语音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小儿诱导以及维持麻醉工作期间,观察七氟烷药物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7年04月收治的32例住院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法对本次研究收治的住院患儿分组;对照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氯胺酮药物完成;观察组开展麻醉诱导工作期间,选择七氟烷药物完成;对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回顾性分析。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住院患儿获得显著性缩短(P<0.05)。结论临床对住院患儿在开展诱导麻醉工作期间,合理选择七氟烷药物完成,对于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的缩短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优化住院患儿的麻醉效果。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莫西沙星诱导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有关莫西沙星致TDP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当患者具有在使用莫西沙星时导致QT间期异常延长的因素时使用莫西沙星易发生TDP。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莫西沙星诱导TDP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莫西沙星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不良反应 (ADR)
  • 简介:摘要随着细胞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作用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逐步受到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细胞自噬与凋亡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带来新的模式前景参考。

  • 标签: 细胞自噬 心血管疾病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护理方法进行集体的讨论和研究。结论近年来随着我国肿瘤患者人数的增加,掌握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诱导产生L型、L型返祖,分析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物敏感情况和产酶情况以及其相应的分子机制。了解L型在ESBLs耐药传播中的作用和产酶L型菌株药敏的特征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应用K-B法进行L型细菌的诱导,对原菌株和返祖菌株的药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原菌株和返祖后仍有ESBLs质粒菌株,产ESBLs,对β-内酰胺类、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类、糖基甙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喹诺酮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返祖后菌落可分为两种有ESBLs质粒菌株和ESBLs质粒丢失菌株。

  • 标签: 产ESBLs细菌L型 诱导 返祖 药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额全身麻醉中七氟烷与氯胺酮在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的64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七氟烷联合氯胺酮麻醉)和对照组32例(氯胺酮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清醒时间、苏醒时间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七氟烷和氯胺酮两种药物进行混合使用来对患儿的身体进行麻醉,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是一种较为安全和便捷有效的临床麻醉方式。

  • 标签: 小儿 七氟烷 氯胺酮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高渗盐水诱导痰是指支气管哮喘患者以雾化吸入高渗盐水的方法诱导生成痰液,并对痰液细胞成分、可溶性介质进行分析,从而反应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粘膜炎症。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安全、可靠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情监测的研究中。本文综述了高渗盐水诱导痰的方法、痰液的处理及诱导痰液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诊断、治疗及应用进展。

  • 标签: 高渗盐水 诱导痰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随后同时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这88例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氯胺酮组与七氟烷组,每组各44例。其中氯胺酮组患者采取氯胺酮药物进行诱导麻醉,而七氟烷组患者则采取七氟烷药物进行诱导麻醉。结果七氟烷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诱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等情况显著优于氯胺酮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七氟烷 小儿诱导 维持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需进行全身麻醉的65例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患儿应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应用丙泊酚,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不良反应少、起效快、效果好。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小儿 全身麻醉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入住我院并将医生确诊为患有胃癌的11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早期胃癌患者86例,进展期胃癌24例。经检查胃部无疾病正常对照组110人。将220例参与研究的志愿者的病理组织标本经免疫组织切片化学染色方法特异性标记Bcl-2蛋白,并将检验显微镜下结果作对比。同时将224例参与研究的志愿者的病理组织标本切片做tunel染色检测胃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胃癌病人的Bcl-2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呈现疾病越严重,阳性率越高的趋势,P<0.05。与此同时发现观察组胃癌病人的细胞凋亡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且呈现疾病越严重,阳性率越高的趋势,P<0.05。结论在胃癌病人细胞凋亡增多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升,证明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可能在胃癌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碱是否有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作用,了解不同浓度苦参碱对k562凋亡的影响以及诱导k562凋亡的最佳浓度。期望能在中药里寻找一种新药可单用或联合其它药物使用后,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法(1)用含5%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于25ml的培养瓶中,培养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置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每2~3天传代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2)将细胞浓度调整为5×102/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六孔板,每孔加细胞悬液2ml,第一孔加2ml培养基为阴性组,其余五孔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mg/ml、0.5mg/ml、1.0mg/ml、1.5mg/ml、2.0mg/ml的苦参碱2ml为实验组,作用72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XL)表达情况。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XL)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苦参碱(0.25mg/ml、0.5mg/ml、1.0mg/ml、1.5mg/ml、2.0mg/ml)对BCL-XL都有抑制作用,随着苦参碱浓度增加抗凋亡蛋白BCL-XL降低。结论苦参碱可通过降低抗凋亡蛋白而诱导k562细胞凋亡。苦参碱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一种药物,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可能达到更好效果。

  • 标签: 苦参碱 k562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小儿麻醉诱导期应用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儿,将其数字随机分为三组,分为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20例),A组取0.01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B组取0.02μg/(kg·min)舒芬太尼静脉输注,C组单纯给予生理盐水滴注,输注后30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A、B、C三组患儿的BIS与丙泊酚EC50及OAA/S评分。结果丙泊酚EC50与BIS呈现出负相关(P>0.05),BIS与OAA/S评分相关系数为正相关(P<0.05)。A组、B组EC50、均低于C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C组的BIS、LOC时间均低于A组、B组,三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将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在小儿麻醉诱导期,麻醉有效性好、安全性高,可相应的减少丙泊酚浓度,增加对小儿麻醉的镇静作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 标签: 小儿 麻醉诱导期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镇静作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双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及PML-RARa融合基因转变情况。方法本中心自2014年6月以来,共收治APL患者39例,按照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2014版),对其中23例APL患者予ATO+ATRA双诱导,联合小剂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序贯应用ATO+ATR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除2例患者治疗早期因脑出血死亡,1例患者因未定期化疗复发,1例患者治疗后期中枢复发,其余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1.3%,开始诱导至完全缓解平均26.5±3.5天。结论双诱导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可长期生存。

  • 标签: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