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后处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行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术后处理分为两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术后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后处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0%)与对照组患者(75.00%)相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75%)与对照组患者(58.75%)相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实施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增加有效术后处理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 术后处理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的处理与预防措施。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引导分娩的360例孕产妇分娩资料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积极预防与处理措施,记录产后出血高危例数和产后出血例数。结果在360例孕产妇中,伴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116例(32.22%),产后出血11例(3.05%)。结论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对相关病例采取积极的预防与处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处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及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建技术(CPR)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统计胸部DR片发现肋骨骨折数量及部分布,判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胸部DR片诊断了69例(83.1%)共计197条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DR平片漏诊的14例(16.9%)共计29条肋骨骨折,发现DR片未发现的其它骨折5例。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均优于胸部DR平片,能够准确、多角度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胸部DR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在肾外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肾外伤患者30例详细资料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给予平扫后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对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当中,首次CT平扫的结果为单纯肾挫伤伴肾周血肿为4例、肾包膜下血肿为6例、单纯性肾挫裂伤为8例、肾蒂撕裂伴肾周血肿为6例、可疑肾损伤为2例、未见显著异常为4例。经过CT增强扫描之后,30例患者均全部表现出肾外伤的可靠征象单纯肾挫伤伴肾周血肿为5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模糊;肾挫伤伴肾包膜下血肿8例、单纯性肾挫裂伤9例、肾蒂撕裂伴肾周血肿为7例,其中1例为平扫可疑病例,表现为肾脏轮廓增大,1例平扫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后处理在肾外伤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谓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该方法值得在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后处理 肾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部骨骼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胸部骨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技术,观察患者骨折情况,与常规轴位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PR后处理技术诊断横行胸骨骨折、未移位胸骨骨折、无明显移位肩胛骨骨折以及胸椎中柱骨折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轴位CT(P<0.05)。结论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胸部骨骼骨折,准确率高,能够帮助骨折类型判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16排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 CT容积再现技术(VR) 胸部骨骼骨折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在临床产科属于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会对产妇生命造成较大的威胁,也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胎盘、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等因素都可能会引发产后出血,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临床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危害,本文则对产后出血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处理措施,希望以此来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因素 预防处理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的定义是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的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毫升,通常为胎盘娩出至产后2h、产后2h至24h这两个时间段多发。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胎儿娩出后,产妇的阴道大量流血及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抢救,随时随地都会危及到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后出血 病因 预防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4例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妇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其分成对照组(未发生产后出血,56例)和观察组(产后出血,38例)2个组别。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在产程时间、出血量、巨大儿、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多等因素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延长(OR值4.12)、巨大儿(OR值4.29)、人工流产史(OR值2.44)、羊水过多(OR值2.56)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出血与产程延长、巨大儿、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多等因素有关,可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程干预等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 标签: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羊水过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处理方法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发生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36例临床处理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中失血量平均630±120ml,经宫腔纱布填塞术20例,其中1例隐性出血加重,行子宫次全切除,经B-Lynch缝合术止血16例,抢救成功率100%,无死亡。结论加强宫缩,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条术止血和B-Lynch缝合术,对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安全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分型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住天台县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0例急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对照组仅行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骨折分型评估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同分型总诊断准确率显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磁共振成像结合CT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急性踝关节骨折分型诊断中,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踝关节骨折 骨折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更有效的实行母乳喂养。方法对本科680例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和乳房问题进行了临床调查分析,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出院时产妇因心理因素而不愿哺乳者100%顺利喂乳;乳房扁平或乳头凹陷者吸吮成功率95.2%;对乳房胀痛者进行按摩、排空乳房1~2天解除率100%,产后三天无乳或乳汁少经穴位按摩催乳成功98%。结论针对母乳喂养中出现的常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使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 标签: 母乳喂养 常见问题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穴位按摩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300例经阴道顺娩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分娩回室后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开始进行中医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几乳房胀痛情况。结果经过4天的对比观察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产妇乳房胀痛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穴位按摩能有效使乳腺管通畅,减少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可以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顺娩后 穴位按摩 乳房胀痛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占首位,1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对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 标签: 1产后2出血3护理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在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中占首位,1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对6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 标签: 1产后2出血3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护理中子宫复旧及抑郁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收的1638例产妇为护理对象,按照产后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8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81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子宫复旧及感染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入骨盆时间早、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及产后发生感染少,且感染率较低(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EPDS评分较低(P<0.0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产后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利于子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子宫复旧 抑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产后康复关系到妇女一生的健康,因为自妊娠开始,孕妇身体各部位为适应胎儿发育和正常分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后的肌肉、结缔组织不能靠自身条件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身体处于暂时性衰退状态,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恢复,原本暂时性的衰退就会变成永久性的衰退,所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产后立即进综合康复护理至关重要。

  • 标签: 产后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了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产生,首先要弄清楚产生抑郁症的原因,然后从根本上“对症下药”,消除产妇的心结。本文列出并分析了产妇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并给出了具体的干预措施。既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这方面的内容,而且措施上更为具体详尽,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 标签: 产后 抑郁症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h至产后24h3个时期都发生的前两个时期。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0例产妇,产后4~6天采用SAS量表(焦虑评定量表)、SDS(Zung抑郁评定量表),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采用调查问卷飞方式研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对造成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χ2检验法分析产后抑郁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06%,文化程度、年龄、家庭支持度、分娩方式、社会支持度、孕期心理准备等对产后抑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度、分娩方式、心理准备、家庭支持度有显著影响。结论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临床发病率较高,合理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