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用药情况,并总结减少不合用药情况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3000张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6年7月开始加强对住院带药处方管理,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1500张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1500张作为实验组,对比管理前后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1500张处方中,不合处方有73张,不合处方率为4.87%,实验组不合处方有35张,不合处方率为2.33%,实验组不合处方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住院带药处方不合处方类型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其中实验组每一项所占比例都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存在着不合用药情况,不合处方类型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用药情况。

  • 标签: 住院带药处方 不合理用药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药房不合性处方干预进行探讨,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药师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对不合处方进行有效干预,避免出现药房混乱以及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患者生命财产安全。方法药师需要严格进行审核,对不合处方及时进行干预,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汇总,其次经过奖惩二次干预。结果经过医师严格把关审核,重视程度相对以往有提高,不合处方总体下降到50%。结论加强医师对处方干预力度,增强医师、药师以及患者之间交流,建立信任度,缓和医患之间关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用药事故发生。

  • 标签: 不合理处方 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治疗中抗生素应用情况与,进而对抗生素不合使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422例儿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211例),其中对对照组抗生素不合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对观察组制定相应解决措施,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生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84%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06%(P<0.05)。结论为了避免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期间出现不合使用药物情况,对于患儿身体健康有着极大促进作用,有利于患儿疾病问题改善。

  • 标签: 儿科 合理用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PIVAS不合用药情况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期间PIVAS不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不合用药情况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不当、药物稀释浓度不合、给药次数不当等。结论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用药情况发生,药师要参与临床用药,并通过医嘱审核干预,来减少不合用药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PIVAS 不合理用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门诊临床不合用药处方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出500张处方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方式处理处方,观察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介入改进。将两组处方不合处方比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合处方比例为12(2.4%)明显低于对照组34(6.8%),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方点评对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可以显著改善处方基本指标,降低不合处方发生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临床合理用药 心内科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不合用药现象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病患468例,回顾性分析病患临床资料,探讨分析消化内科存在不合用药现象,并提出对应预防措施。结果468例病患存在不合用药现象主要包括不合使用抗生素、重复用药、过量应用抑酸药物、药物拮抗联合导致不良反应。结论消化内科中存在着较多不合用药现象,因此临床相关人员应该加大管理,制定完善预防对策,以减少不合用药现象

  • 标签: 消化内科 预防对策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处方是患者用药凭证医疗文书,在医疗工作中具有法律效应文件之一。本院2011年成立处方点评小组,对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实施处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医务科对不合处方通报及予以相应处罚。本文是通过对2014年7-12月门诊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不合处方用药现象,以期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医院门诊 处方 不合理 用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不合用药现状,促进合理用药全面实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存在不合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不合用药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选择恰当应对策略,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合用药现状。结论只有医院与全社会共同努力与关注,采取科学有效干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放心用药,才能切实减少不合用药现象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现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房不合处方,对结果进行点评。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新编药物学》《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药品说明书进行不合处方评定,并对不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078张处方中有不合格处方1488张,不合格处方率为4.12%,其中不规范处方834张,占56.05%,不适宜处方928张,占46.98%,超常处方6张,占0.6%。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应采用相应管理措施,促进临床用药,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用药现象应用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实施了药学干预,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临床用药相关资料,评估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用药现象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临床不合用药发生率为26.87%,显著高于干预后3.55%。结论临床医师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显著减少临床不合用药现象发生,切实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用药干预效果,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5年不合用药及干预后2016年不合用药。统计分析不合用药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共审核60例不合用药中,包括医嘱录入错误、溶媒不合、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合及给药途径等多方面问题。干预后,不合用药率显著下降,不合用药修改率上升。结论PIVAS药师对不合用药进行干预后,有效减少了不合用药引发医患纠纷,保证了医院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中西药不合联用用药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500张中西药联用处方为研究对象,对不合联用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西药不合联用处方40张(8.0%),其中重复用药处方15张(37.5%),理化配伍禁忌处方10张(25.0%),药理作用拮抗8张(20%),联用会诱发或者加重并发症7张(17.5%)。结论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配伍现象,应加强医药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学习中西药联用相关知识。

  • 标签: 中西药 不合理联用 药理作用拮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不合用药处方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6年11月对门诊不合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将有理论和临床意义不合用药处方分离出来,希望有助于提高药师审核处方能力,并进一步对不合用药进行分类研究,包括联用不合、选药不合、剂量不合、用法不合等。结果在接受抽查14624张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用药处方3469张,不合用药处方占抽查处方23.70%(3469/14624),具体包括配伍或联用不合、选药不合、剂量不合及用法不合等情况。结论我院门诊2016年度存在不合处方情况,不合处方现象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进一步重视处方点评工作。

  • 标签: 门诊 不合理处方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对不合用药医嘱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自2016年起,通过药师培训、开展讲座、对PIVAS护士培训、行政干预等干预措施对不合医嘱实施干预,分析干预前2015年7-12月医嘱和干预后2016年7-12医嘱,对不合医嘱进行分析,将干预措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干预前存在不合医嘱现象通过干预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干预措施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此干预措施为有效

  • 标签: 不合理用药医嘱 干预措施 研究和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房不合处方成因与干预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西药房1500张处方(2015年1月17日至2016年12月17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其原因,结合原因提出相关干预方法。结果1500张处方中,有95张处方为不合处方,所占比例为6.33%,其中联合用药不合处方占比(37.89%)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原因所占比例,P<0.05。结论导致西药房不合处方原因较多,以联合用药不合、药物剂量不合等较常见,为减少不合用药发生,临床应结合医院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干预措施。

  • 标签: 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成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用药药师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5日我院药师干预前处方3800张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26日药师干预后处方3800张作为实验组,对药师干预前后不合用药情况展开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5.2%,干预后合格率高达98.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规范处方主要涉及了无特殊情况下超量给药、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品种和写不全、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不清字句、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以及新生儿和婴幼儿未写体重、前记、正文和后记内容缺项等。结论药师干预方法对不合用药处方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用药安全性,也可使医师不良用药习惯得以改善,保证医疗质量。

  • 标签: 药剂师 不合理 用药处方 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对启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用药干预效果。方法电脑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20例患者及其临床用药处方视作研究对象,以2016年1月为时间截点,2016年1月前未启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干预(n=110);2016年1月后我院启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用药进行干预,比较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不合用药发生几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未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前患者对用药情况满意度77.27%,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对用药情况满意度为97.27%,启用临床药师干预后患者对用药情况满意度明显优于启用前,差异显著P<0.05;启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情况干预后不合用药发生率与启用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启用临床药师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用药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于临床。

  • 标签: 临床药师 患者用药满意度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不合静脉药物配伍方式以及相应干预策略。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内,统计分析临床常见不合药物配伍类型,并提出对应干预策略,提升临床静脉药物配伍合理性。结果干预期内静脉药物不合配伍共257例,其原因主要包括给药方式错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剂量浓度问题以及其他原因。干预后静脉药物不合配伍发生率(18例,7.00%)明显低于干预前(52例,20.2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常见不合静脉药物配伍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干预策略,其有助于提升静脉药物配伍合理性。

  • 标签: 静脉药物配伍 干预策略 临床分析
  • 简介:(1宝塔区结核病防治所陕西延安716000;2宝塔区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陕西延安716000)摘要目的调查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病历,对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每张处方要素如年龄、性别、疾病诊断、药名及剂量等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OfficeExcel程序进行统计。结果共抽查住院病历1890份,其中1487份应用了抗生素,占78.7%,92份存在不合用药情况,具体表现在给药方案不当、给药剂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方面。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用药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是有不尽人意地方,需要发挥我们药师职责,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统计 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39-02
  • 简介:通过对学生合理自我分析以及不合信念自我测试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存在着人际交往、情感处理、人格偏差等问题,存在着比较突出不合信念。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运用认知、行为训练、短期焦点、叙事、精神分析等心理理论和咨询技术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做出了探索。

  • 标签: 大学生 不合理信念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