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用药的情况,并总结减少不合用药情况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3000张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6年7月开始加强对住院带药处方的管理,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1500张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共1500张作为实验组,对比管理前后住院带药处方不合用药的情况。结果对照组1500张处方中,不合处方有73张,不合处方率为4.87%,实验组不合处方有35张,不合处方率为2.33%,实验组的不合处方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住院带药处方不合处方类型主要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其中实验组每一项所占的比例都比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住院带药处方存在着不合用药的情况,不合处方的类型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以及超常处方,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合用药的情况。

  • 标签: 住院带药处方 不合理用药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药房的不合处方干预进行探讨,提高处方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药师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对不合处方进行有效的干预,避免出现药房混乱以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方法药师需要严格的进行审核,对不合处方及时的进行干预,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汇总,其次经过奖惩二次干预。结果经过医师的严格把关审核,重视程度相对以往有提高,不合格的处方总体下降到50%。结论加强医师对处方的干预力度,增强医师、药师以及患者之间的交流,建立信任度,缓和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用药事故的发生。

  • 标签: 不合理处方 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门诊临床不合用药的处方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门诊开出的500张处方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处理处方,观察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介入改进。将两组处方不合处方比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合处方比例为12(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8%),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方点评对心内科临床合理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处方的基本指标,降低不合处方的发生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临床合理用药 心内科门诊
  • 简介:摘要处方是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在医疗工作中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之一。本院2011年成立处方点评小组,对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实施处方点评,根据点评结果,医务科对不合处方通报及予以相应的处罚。本文是通过对2014年7-12月的门诊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不合处方的用药现象,以期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医院门诊 处方 不合理 用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西药房不合处方,对结果进行点评。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新编药物学》《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药品说明书进行不合处方评定,并对不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078张处方中有不合处方1488张,不合处方率为4.12%,其中不规范处方834张,占56.05%,不适宜处方928张,占46.98%,超常处方6张,占0.6%。结论门诊西药房不合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应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促进临床用药,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不合用药处方情况及应对措施。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2016年11月对门诊不合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将有理论和临床意义的不合用药处方分离出来,希望有助于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并进一步对不合用药进行分类研究,包括联用不合、选药不合、剂量不合、用法不合等。结果在接受抽查的14624张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用药处方3469张,不合用药处方占抽查处方23.70%(3469/14624),具体包括配伍或联用不合、选药不合、剂量不合及用法不合等情况。结论我院门诊2016年度存在不合处方情况,不合处方的现象和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进一步重视处方点评工作。

  • 标签: 门诊 不合理处方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院中西药不合的联用用药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500张中西药的联用处方为研究对象,对不合联用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西药不合联用处方40张(8.0%),其中重复用药处方15张(37.5%),理化配伍禁忌处方10张(25.0%),药理作用拮抗8张(20%),联用会诱发或者加重并发症的7张(17.5%)。结论中西药联用存在不合配伍现象,应加强医药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学习中西药联用的相关知识。

  • 标签: 中西药 不合理联用 药理作用拮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房不合处方的成因与干预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西药房1500张处方(2015年1月17日至2016年12月17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其原因,结合原因提出相关的干预方法。结果1500张处方中,有95张处方不合处方,所占比例为6.33%,其中联合用药不合处方的占比(37.89%)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原因的所占比例,P<0.05。结论导致西药房不合处方的原因较多,以联合用药不合、药物剂量不合等较常见,为减少不合用药的发生,临床应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西药房 不合理处方 成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门诊处方不合用药药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5日我院药师干预前处方3800张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26日的药师干预后处方3800张作为实验组,对药师干预前后不合用药情况展开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门诊处方合格率为95.2%,干预后合格率高达98.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规范处方主要涉及了无特殊情况下超量给药、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品种和写不全的、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不清字句、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以及新生儿和婴幼儿未写体重、前记、正文和后记内容缺项等。结论药师干预方法对不合用药处方的处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也可使医师的不良用药习惯得以改善,保证医疗质量。

  • 标签: 药剂师 不合理 用药处方 干预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不合用药处方及其相对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六个月期间我院门诊西药房所开出的药方中选取240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药方中不合的地方进行分析,并且以此给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在所抽选的2400张药方中,有28张药方存在不合迹象,其占比为1.17%,其中其原因主要包括用药时间间隔不合、用药次数不合、用药剂量不合、所选择药物不合、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不合、药物使用途径不合等6个方面,这6个方面所对应的张数分别为1张、4张、5张、8张、6张以及4张。结论在门诊西药房中还是存在少量处方不合的迹象,对这些不合的地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并且同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门诊西药房不合药方的数量,进而能够为临床的用药提高更高的安全保障。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不合理用药处方 回顾性分析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合理用药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低患者诊疗费用的关键。当今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临床使用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使病人身心健康早日痊愈,是药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2。本次对我院2016年门诊不合用药处方干预效果分析,查找主要的不合用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和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干预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2016年下半年抽查处方的点评和不合用药分析,为监督门诊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依据,以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月—12月每月门诊处方不少于400张,共3300张,统计基本用药情况,分析不合处方。结果我院2016年7月—12月门诊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6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4.22%,注射剂使用率为6.99%,静脉输液(≥50ml)使用率为1.98%,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3.53%,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为150.96元,不合处方81张,处方及格率达97.5%。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总结和监督门诊不合用药现象,规范医生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 门诊处方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与,进而对抗生素不合使用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22例儿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n=211例),其中对对照组抗生素的不合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对观察组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生素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4%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6%(P<0.05)。结论为了避免患儿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期间出现不合使用药物的情况,对于患儿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儿疾病问题的改善。

  • 标签: 儿科 合理用药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我院PIVAS不合用药的情况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4月期间PIVAS不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不合用药情况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不当、药物稀释浓度不合、给药次数不当等。结论药学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用药情况的发生,药师要参与临床用药,并通过医嘱审核干预,来减少不合用药情况,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PIVAS 不合理用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消化内科不合用药的现象并提出预防的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病患468例,回顾性分析病患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用药现象,并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468例病患存在的不合用药现象主要包括不合使用抗生素、重复用药、过量应用抑酸药物、药物拮抗联合导致不良反应。结论消化内科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合用药现象,因此临床相关人员应该加大管理,制定完善的预防对策,以减少不合用药的现象。

  • 标签: 消化内科 预防对策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不合用药的现状,促进合理用药的全面实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当前存在的不合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不合用药的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就可以大大减少不合用药的现状。结论只有医院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注,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才能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放心用药,才能切实减少不合用药的现象。

  • 标签: 不合理用药 现状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针对临床不合用药现象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实施了药学干预,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临床用药的相关资料,评估干预前后临床不合用药现象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临床不合用药发生率为26.87%,显著高于干预后3.55%。结论临床医师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显著减少临床不合用药现象的发生,切实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临床药师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对不合用药医嘱干预,并对其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自2016年起,通过药师培训、开展讲座、对PIVAS护士培训、行政干预等干预措施对不合医嘱实施干预,分析干预前2015年7-12月的医嘱和干预后2016年7-12的医嘱,对不合医嘱进行分析,将干预措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干预前存在的不合医嘱的现象通过干预得到有效改善。结论干预措施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此干预措施为有效的。

  • 标签: 不合理用药医嘱 干预措施 研究和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用药的干预效果,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5年的不合用药及干预后2016年的不合用药。统计分析不合用药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共审核的60例不合用药中,包括医嘱录入错误、溶媒不合、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合及给药途径等多方面问题。干预后,不合用药率显著下降,不合用药修改率上升。结论PIVAS药师对不合用药进行干预后,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用药引发的医患纠纷,保证了医院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常见不合静脉药物配伍方式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内,统计分析临床常见不合药物配伍类型,并提出对应的干预策略,提升临床静脉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结果干预期内静脉药物不合配伍共257例,其原因主要包括给药方式错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剂量浓度问题以及其他原因。干预后静脉药物不合配伍发生率(18例,7.00%)明显低于干预前(52例,20.2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临床常见不合静脉药物配伍现象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其有助于提升静脉药物配伍的合理性。

  • 标签: 静脉药物配伍 干预策略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