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钢板固定肱骨干远端之一骨折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6月到2015年7月我院外科采用双钢板固定肱骨干骨折远端之一24例,效果满意。结果应用这一技术,我们实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并发症,并允许早期主动活动。

  • 标签: 双钢板 肱骨干远端三分之一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类检测中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方法该研究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分别收集指血和静脉血进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类检测,对两种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静脉血同指血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间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的类检测中,静脉血和指血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静脉血指标的值更加稳定。

  • 标签: 指血 静脉血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三分类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者诊中运用急诊预检诊标准的效果。方法对本科室实施急诊的100例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50)、干预组(n=50),常规组实施常规诊,干预组分诊中运用急诊预检诊标准,分析总结两种诊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实施救治时间、候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患者诊中运用急诊预检诊标准可改善诊效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各100人,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优于对照组(西药治疗组)(81.0%),差异较为显著(P<0.05);在高血压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9.00%)相比于对照组(西药治疗组)(88.00%)更具优势,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症状得到良好改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临床中应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高血压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时常容易感冒,而婴幼儿在感冒后家长一般会十着急,采取用药治疗,但是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婴幼儿的身体抵抗力下降,还会使得婴幼儿的抗药性增加,无法有效地预防疾病,除此之外,用药治疗虽然婴幼儿的感冒症状会有所缓解,会有所退热,但是婴幼儿的咳嗽症状往往消退困难,无法根治。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一些生活方法可以有效地“搞定”小儿咳嗽,每天10钟,便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咳嗽,还可以预防小儿咳嗽的情况。

  • 标签: 10分钟 小儿咳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发早搏疗效以及心脏电生理影响。方法选取60例发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与观察组(30),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两组QTc离散度(QTcd)、24h平均心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c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能降低QTcd,对心率影响小,在发早博治疗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早搏 稳心颗粒 心脏电生理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组采用常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通气治疗的常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分诊准确率。方法病人来急诊室就诊时,诊护士要先观察病情轻、重、缓、急。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迅速决定是否需要立即抢救,由哪科医生参加抢救。结果诊准确率95%。结论提高急诊诊准确性为需要急救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人 分诊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中医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证论治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子宫肌瘤患者,瘀血证22例,寒湿凝结9例,痰瘀互结9例,经治疗有效22例,改善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根据患者体质及病程,酌情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若以血瘀为主,当破血逐瘀,兼理气行滞;痰瘀为患,当导痰消积,软坚散结;兼寒者,散寒祛瘀;夹热者,则宜养阴清热,活血行瘀。

  • 标签: 子宫肌瘤 中医辩证 分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选择130例发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65例患者为观察组,认知功能正常的另65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27.69%,显著低于观察组89.23%,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0.68,P<0.01)。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控制,可降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对缓解记忆功能衰退,促进认知功能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频发低血糖 老年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门诊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门诊诊收治的病患116例,同时于2017年12月落实门诊诊护理治疗管理方法。将诊护理质量管理前的116例病患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同时将诊护理质量管理后的116例病患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最后统计各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情况,同时护理管理前后对所有病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护理干预效果情况,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情况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出现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比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研究组的综合护理满意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门诊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门诊诊护理流程中不良事件产生,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存在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急诊预检诊管理,合理分级分区急救资源,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急诊急救效率。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急诊预检诊标准,1、2级危重病人立即送红区抢救,3级急症病人及时诊治,4级病人候诊。结论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后,提高了急诊预检诊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提高了急诊急救效率。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分级分区管理 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闭合骨折手术后证型的分布,探索闭术后症候型辨证标准。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已出院闭合骨折手术病人,随机抽取500份病历做回顾性研究。对其术后病程记录的症候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闭合骨折术后证型可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血亏虚、湿热内蕴4种最常见类型。结论闭合骨折术后辩证可规范为以上四种类型。

  • 标签: 骨折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症候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诊现存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对照组取我院2015年3月12日至2016年3月8日112例急诊患者,以2016年3月10日至2017年3月15日我院112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急诊预检诊问题,并分析、制定改善措施,于观察组中实施。分析对照组急诊预检诊问题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等待时间过长所占比例最大,数据为86.61%,其次是诊准确率较低(67.86%);观察组总满意概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在急诊预检诊中存在问题较多,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可保证医院良性发展,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对策 问题 急诊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预检诊退换号问题发生原因,总结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1月-2015年3月,医院门诊预检诊退换号2671例次,占8.80%(2671/30340),前瞻性分析,分析科室、时间分布。在发现退换号后,指导患者对象填写调查表格,综合分析记录在案的退换号原因,统计分析换号原因。结果外科占10.33%(285/2759),内科8.65%(2386/2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看当日门诊患者人数越多,退换号率越高,最高日退换号率13.35%(126/944);从具体的原因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候诊时间过长20.74%、人员失误18.57%、改换专家号17.00%、预检诊失误13.85%、未预检9.40%、信息差错9.21%、医生临时未到7.00%,其它中包括接诊医师建议转号、医保原因更换、复诊医师未接诊、病情变化等。结论门诊预检诊退换号原因较复杂,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引导,使了解挂号的流程、提高自助终端使用效率、鼓励预约、对停留者提供心理支持、规范专家号的管理,规范管理,提高信息通畅率,提高预见分诊能力。

  • 标签: 门诊 预检分诊 退换号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急诊分级诊标准的建立以及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收治的就诊患儿122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61例以及对照组61例就诊患儿对比分组依据为干预模式的不同;观察组临床创建急诊分级诊标准之后要求患儿进行临床医师的选择;对照组患儿进行临床医师的选择;通过对比患儿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以突出创建急诊分级诊标准的临床价值。结果在预诊迎接以及诊流程等诸多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就诊患儿(P<0.05)。结论医院在开展诊工作的过程中,有效创建急诊分级诊标准,针对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可以做到有效优化,可以将患者临床就医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在将医患关系以及护患关系改善方面也可以发挥显著效果,最终可以将出现医疗风险的概率显著降低。

  • 标签: 儿科 急诊分级分诊标准 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