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小学生情绪稳定状况,为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测验”量表对延边地区七所朝鲜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319名学生,其中四年级学生1187名(35.8%),五年级学生966名(29.1%),六年级学生1166名(35.1%)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小学生情绪稳定方面出现差异,女孩的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显著低于男孩(P≤0.05)。低年级小学生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显著低于高年级小学生(P≤0.05)。大部分小学生情绪属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重视朝鲜族小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 标签: 延边地区 朝鲜族 小学生 情绪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后尿路感染的护理。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入组时间2017年1月—2018年1月,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基于此增加尿路感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参照组(22.00%),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治疗后增加尿路感染护理,能有效减小尿路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和骨盆功能。

  • 标签: 不稳定 骨盆骨折 尿路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应用价值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对近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增长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行近视性弱视治疗的患儿70例(118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60眼)和观察组(35例,58眼),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给予视知觉学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近视屈光度变化及弱视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屈光度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弱视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度弱视患眼屈光度增长率显著高于轻、中度弱视眼(P<0.05)。结论视知觉学习对于改善弱视症状疗效显著,且对轻度弱视眼屈光度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治疗近视性弱视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近视性弱视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1%,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9%,心电图改善率63.6%,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体外反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8%,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评分都要好于常规护理组,生活质量更好,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可以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护理中。

  • 标签: 不稳定骨盆骨折 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发生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率均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有很积极的作用,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提高心绞痛的疼痛阈,从而达到抗心绞痛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39例患者伤口I期愈合,I期愈合率为97.5%,治疗中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痊愈。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评分,患者的平均得分为(87.3±2.4)分。结论在不稳定性踝关节治疗中,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及时发现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确定骨折分型,确定患者是否有较为明显的合并症状,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类型科学选择固定方法。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术中应规范操作,进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关节不稳定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经一个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为该病的有效治疗药物,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噻托溴铵茶碱片不同应用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ease,COPD),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安吉中医院和我院接收治疗的COPD稳定期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茶碱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测定。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噻托溴铵 茶碱片 COPD稳定期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锁骨钩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的效果,为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1组(n=30)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实验2组(n=30)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锁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1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胸锁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实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验2组,P<0.05。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P>0.05。结论对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锁骨钩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术后恢复更好、安全性更高。

  • 标签: 不稳定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锁定钢板 锁骨钩钢板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舒适度评分(91.2±3.4)显著高于对照组(65.2±5.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显著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不稳定型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过程中,实行系统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来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1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方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P<0.05),且心电图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治疗上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心绞痛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1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绞痛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丹红注射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针灸、功能训练、蜡疗、汽疗、痉挛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 标签: 核心肌群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50例不稳定型心痛患者综合护理,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心痛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纽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组给予加强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观察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SAS评分为(50.65±3.64)分、SDS评分为(52.56±3.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3±3.64)分及(59.82±3.54)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03±3.65)分,高于对照组的(84.53±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缓解其焦虑及抑郁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心心绞痛 综合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稳定泪膜及缓解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对照组100例(100眼)给予羟糖甘滴眼液,观察组100例(100眼)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88.0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SⅠt、BUT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CRP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关因子指标都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FGF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有利于稳定泪膜,这可能与改善炎性因子有关,值得推广。

  • 标签: 两种滴眼液 白内障术后 稳定泪膜 缓解干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86例患者纳入试验,通过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每组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方案应用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对于改善患者的疼痛感也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观察组还增加运动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肺功能、6MWT以及血清中CRP、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6MWT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与活动能力,并且可减轻机体血症反应。

  • 标签: 运动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