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赵星星王淼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目的:观察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针灸、功能训练、蜡疗、汽疗、痉挛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三个疗程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在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

【关键词】核心肌群;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066-02

小儿脑瘫是小儿神经发育系统常见病之一,主要是从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各型脑瘫患儿中痉挛型脑瘫所占比例最大,为60%~70%[1]。“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四肢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2]。我院采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配合常规功能训练、按摩、理疗、等康复方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瘫患儿80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度的诊断及分型标准[3],全部为痉挛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童19例,女童21例;9月~1岁14例,>1岁15例,>2岁11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童20例,女童20例;9月~1岁13例,>1岁15例,>2岁12例,两组在年龄及病情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与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主要为神经发育疗法,以Rood、bobath为主,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包括头控、翻身、坐位平衡、腹爬、四点爬、跪位平衡、站立和行走训练。康复训练每天一次,每次40min,3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2.2治疗组:在以上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强核心肌群的专项训练。核心肌群指脊柱、髋部,由躯干、骨盆相关肌肉维持,包括腹横机、腰方肌、腹内外斜肌、腹直肌、竖脊肌、和臀部肌肉等[4]。训练方法如下:(1)仰卧起坐训练:控制双下肢并固定,引导患儿做由仰卧到坐的运动,25次为一组,一天一组;(2)抬臀训练:要求臀部抬起时尽量要保持3~5秒,髋关节和躯干成直线,25次一组,1天2组;(3)bobath球训练:患儿坐于球上,双手放于骨盆两侧,保持躯干直立稳定,然后前后移动bobath球做腰部屈曲及伸展运动,也可适当增加测屈运动,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4)坐位平衡板训练:通过平衡板前后左右刺激,使躯干做出相应的反射来调节平衡,达到躯干肌稳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高,20次为一组,一天一组;(5)站位弯腰拾物训练,患儿只有完成立位静态、动态平衡,才能正常的行走,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以上训练30天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1.3疗效与评价

由专人对训练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异常姿势、肌张力、运动能力等改善程度。采用国际公认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A、B、C、D项对患儿进行评定。

2.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见表。两组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加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3.讨论

核心肌群是控制脊柱运动方向和运动能力的主要力量来源,在日常运动和爆发性运动中核心肌群都是人体脊柱控制性力量的源泉[5]。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痉挛,显著特点为上肢后伸内旋,下肢内收内旋,尖足,屈膝屈髋等。有学者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腰椎存在不稳定的病理因素,患儿腰部稳定肌群力量弱。导致患儿躯干及骨盆控制能力减弱,这样就制约了患儿的平衡协调能力及运动能力[6]。而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主要是打破异常的运动模式和姿势,取得肌张力、肌力的正常及正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对患儿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更好的训练躯干深层的小肌肉群,也增强了躯干骨盆的稳定性、控制能力及各肌群间的协调性,同时也改善了患儿的异常姿势,提高了患儿的平衡性、协调性及运动能力。

我院采用增强核心肌群训练配合常规的康复方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通过临床观察,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异常姿势,增强患儿的运动能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2]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9:99.

[3]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4]周晓辉,贾伟,邱永斌等.早期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15,17(3):269-271.

[5]王楠,鲍超,徐道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足部生物力学矫形技术对脑瘫步行功能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0):14-16.

[6]史明.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试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