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穿刺斜面与脊柱平行穿刺法椎管麻对减少后腰背痛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穿刺斜面与脊柱平行的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穿刺斜面与脊柱垂直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缓解腰背痛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操作完成时间、穿刺成功人数及穿破脊膜人数的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但在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腰背痛的发生人数比较上,观察组人数优于对照组人数,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使用,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穿刺斜面与脊柱平行穿刺法可以减少椎管麻醉后患者的腰背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穿刺针斜面 脊柱平行法 垂直法 腰背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改良型颅骨穿刺在治疗硬膜外血肿临床上的应用,增加手术方式的选择,使用微创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疗效,减少伤残率。方法及结果回顾性分析改良型颅骨穿刺碎吸术治疗硬膜外血肿40例。结果34例患者血肿全部清除,6例患者残余少量血肿,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或术后血肿复发,无一例死亡,亦未发生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型颅骨穿刺碎吸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创伤小,疗效确切,对于心功能差、糖尿病患者及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患者更为适用。

  • 标签: 硬膜外血肿 颅骨穿刺碎吸术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尿激酶联合YL-1型血肿穿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开放组(开颅手术)和微创组(尿激酶联合YL-1型穿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等。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再出血率6.67%与开放组的再出血率10.0%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d,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5d,微创组的NIHS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YL-1型穿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修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尿激酶 YL-1型穿刺针 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替代常规穿刺行胸、腹腔积液保留置管引流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35例存在胸腹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保留置管引流术。结果235例均穿刺保留置管成功,穿刺操作时间为8-15min,穿刺过程中自管周流出的血液量小于5ml,穿刺过程中无意外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术后引流通畅,引流后胸腹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最长留置保留时间21天,均达到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替代常规穿刺引流保留置管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18GBD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留置针穿刺的传统手法进行改进,应用于临床。结果与传统穿刺手法相比,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疼痛感,减少了操作人员的穿刺难度。结论通过改进18GBD留置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降低了患者的穿刺疼痛感。

  • 标签: 留置针 穿刺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透刺针法在治疗肩周炎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种,实验组运用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对照组除采用常规针刺和穴位注射,针刺、取穴方法均与实验组相同。对两组患者每隔一天或者两天注射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2,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总结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能够有效的治疗肩周炎,效果非常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透刺针 穴位注射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短刺针法配合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用短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约63%,好转率约35%,未愈率约2%。结论短刺针法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

  • 标签: 短刺针法 电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环境对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儿科住院儿童200例,按住院号最后一位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各100例,比较在小儿专用穿刺室和普通病房穿刺的一次成功率。结果在专用穿刺室进行穿刺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结论研究表明在专用穿刺室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静脉穿刺 专用穿刺室 一次成功率 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一般对症治疗,局部治疗,病原治疗,重症患者配以抗炭疽血清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中21例痊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结论对皮肤性炭疽进行一般对症治疗,局部治疗,病原治疗,重症患者配以抗炭疽血清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炭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麻疹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5例临床幼儿麻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25例中,1例合并细菌性痢疾经双联抗生素治疗持续高热40.0度不退,白细胞及CRP显著增高不下降,病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转上级医院,另1例并发急性喉炎III°喉梗阻转上级医院外,其余23例均治愈。结论幼儿麻疹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并发肺炎、喉炎多且重,Koplik斑广泛出现,造成颊粘膜弥漫的斑状红斑,对症支持治疗是主要方法,在儿童,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儿童麻疹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麻疹 幼儿 特点 维生素A
  • 简介:摘要分析25例胃癌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和姑息性全胃切除及其他方法进行胃癌外科治疗,行根治性全胃切除21例,姑息性全胃切除4例;其他并行脾切除4例,并行脾、胰体尾切除3例,并行肝左叶部分切除1例。并行部分横结肠切除1例。随访18例,其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2%和21%。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3例,吻合口漏2例,膈下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手术死亡1例(4%),死于吻合口漏并重症腹腔感染。

  • 标签: 胃癌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PPH手术方式治疗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肛肠外科在2011年7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经视诊、直肠指检以及肛门镜检查确切诊断为痔疮的患者25例,均行PPH手术方式治疗,观察分析其疗效,以患者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舒适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复发率等为指标。结果经治疗,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3.5±1.4)天,住院感觉非常舒适15例,比较舒适9例,欠佳1例,住院舒适率为96%,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个月后无患者复发,半年复发率为0。结论对于痔疮患者,采用PPH手术方式治疗疗效肯定,优点较多,值得在临床肛肠外科大力推行。

  • 标签: 痔疮 手术治疗 PPH术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小儿肘部骨折25例分析,分析误诊原因有(1)照片质量太差,移位的骨小头骨骺影只隐约可见。(2)放射科医生及外科医生对儿童肘部骨骺的解剖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3)随诊时仅透视观察,未作良好的X线摄片检查。(4)观察期间失去联系,未能及时矫正。关于治疗方法的选择,我们认为肱骨外髁骨折,系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否则会影响关节功能。

  • 标签: 小儿肘部骨折 误诊原因 治疗方法的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adenoma,PT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85~2012年收治的2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血清PTH和血钙均高于正常值。Doppler彩超、CT及99Tcm-MIBI三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100.0%,术后21例发生短时的低钙血症。结论血钙和血清PTH测定是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Doppler彩超、CT及99Tcm-MIBI联合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状旁腺腺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方法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与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

  • 标签: 静脉穿刺 方法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麻醉穿刺方法对剖宫产麻醉穿刺点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组后实施不同麻醉穿刺处理I组行常规针内针穿刺技术(50例)、II组行腰穿针直接穿刺(50例),评定术后的穿刺点痛发生情况和麻醉效果。结果II组患者术后72小时、1个月、2个月、6个月的穿刺点痛发生率低于I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于剖宫产手术中实施腰穿针直接穿刺处理作用突出,可预防穿刺点痛,提高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穿刺 剖宫产 穿刺点痛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