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8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及愈后情况。结果经综合治疗12周后,50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12例。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68例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偏瘫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5例肘关节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手术的肘关节骨折患者35例,术后即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评定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评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4周,MaYo评分优良率85%,而肘关节总活动度在24周时达到200度的有32例。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肘关节骨折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K)评分为(68.25±17.25),运动能力评分为(78.2±1.8),平衡能力评分为(7.89±0.15),对照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8.20±15.23),运动能力评分为(45.3±1.6),平衡能力评分为(4.21±0.1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加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K)评分为(68.25±17.25),运动能力评分为(78.2±1.8),平衡能力评分为(7.89±0.15),对照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8.20±15.23),运动能力评分为(45.3±1.6),平衡能力评分为(4.21±0.1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加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腓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对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随访调查,32例患者中骨折愈合良好的有27例患者,可以正常负重,踝关节、膝关节及小腿的活动基本没有限制,日常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对于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关节痉挛得到减轻,促进骨折愈合率的提高,使关节功能能够尽快恢复。

  • 标签: 腓骨 骨折 早期康复治疗 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HAMD评分。结果治疗前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迟滞、绝望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情况。

  • 标签: 早期 康复治疗 脑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所讨论的90例患者均随机从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筛选而出,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于患者治疗前24h和治疗后4周使用Barthel指数法标准进行判定。结果经过康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NDS和BI评分明显升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干预脑卒中患者,能明显减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5例脑损伤高危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月龄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月龄1~6个月;对照组70例,月龄6~12月。两组均行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抚触推拿、运动训练、视听训练、水疗法等,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月龄1~6个月的脑损伤高危儿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脑损伤 高危儿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的患者7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脑梗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经CT/MRI证实。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Barthel指数为(59.31±1.29)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护理后Barthel指数(46.89±1.6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 急性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褥期妇女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自然分娩产妇90例,在随机数字表下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产科护理及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加以产后康复治疗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量多、母乳喂养及泌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底高度比对照组明显更低,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0.05)。结论临床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有助于提高产褥期妇女康复效果,改善其乳汁分泌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康复治疗仪 产褥期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思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10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55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地方发生,提高了神经功能的恢复速率,值得被广泛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 神经康复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脑梗死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将90例ICU脑梗死者随机等分成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于ICU常规治疗中辅以早期康复治疗,后者仅行ICU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康复治疗组的康复评价指标及医疗费用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疗法用于ICU脑梗死中,安全有效,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 标签: 医疗费用 ICU脑梗死 价值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8月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康复治疗护理 肢体运动功能 Bar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8例作为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提升患者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早期康复 重度颅脑损伤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4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的闭合复位顺行扩髓髓内钉固定,术后即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评定并了解股骨干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活动度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87.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5±2.6)月。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即进行康复治疗,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病患采取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脑梗塞病患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康复组,各组30例。对照组病患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最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康复组病患治疗的效果比对照组效果较好;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即统计学有意义p<0.01。结论脑梗塞病患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有利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较快使病患康复,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 康复训练 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5.23±12.78)分,较对照组患者的(39.46±13.24)分高,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6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恢复期进行康复护理,通过相关法评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康复早期给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治疗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康复组与针灸康复组,每组均60例患者,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康复治疗、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基于NIHSS评分的总有效率针灸组为84.8%,康复组为71.9%,针灸康复组为93.3%,针灸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针灸组及康复组(P<0.05);基于BI评分的残疾率针灸组为73.3%,康复组为63.3%,针灸康复组为40.0%,针灸康复组的残疾率明显低于针灸组及康复组(P<0.05),表明针灸康复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及康复组。结论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梗死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脑梗死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