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黄帝内经》的肝“生血气”理论揭示了肝在气血化生中的重要作用。肝生血,促进气血化生的作用主要通过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以及少阳春生三方面作用来实现的。

  • 标签: 《黄帝内经》 肝生血气 少阳春生
  • 简介:摘要养生的根本宗旨在于健康长寿。《内经》对此有极其精辟的论述,笔者借本文浅谈《内经》中的养生观点。

  • 标签: 《黄帝内经》 临床 养生观
  • 简介:摘要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和预防疾病。《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对中医的养生、预防疾病具有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治未病养生思想的阐述结合个人学习体会,分析其现代意义,使中医经典养生思想得以推广和发展。

  • 标签: 黄帝内经 天人合一 治未病 养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桡骨双骨折手术中行臂丛肌间沟径路联合神经阻滞与单纯臂丛肌间沟径路阻滞的效果。方法实行、桡骨双骨折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患者40位,年龄18~75岁,ASA1~2级。随机分为两组。臂丛肌间沟径路阻滞组(A组),臂丛肌间沟径路联合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20例。结果A组病人术中情况与T0比较,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中情况与T0比较,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分别比较HR、MAP,在T1、T2、T3、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SPO2在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追加静脉麻醉药。结论桡骨双骨折病人手术行臂丛麻醉时,选用肌间沟径路联合神经阻滞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达到了和全身麻醉一样的效果,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臂丛肌间沟径路 尺神经 尺桡骨双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微创手术治疗、桡骨骨折的经验体会。方法选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以保守疗法固定无效的85例、桡骨骨折伤患,采用微创手术复位再以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24mo。结果该组85例伤患的患肢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0.5周;依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本组优67例,良11例,可7例;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受限约10-30°,平均18°;前臂旋前功能受限约15-45°,平均25°,前臂旋后功能丧失10-35°,平均28.5°,拆除固定钉后患肢恢复良好。结论本研究探讨的微创髓内钉固定法对于保守疗法无法固定的桡骨骨折是个良好的选择,值得借鉴学习。

  • 标签: 前臂骨折 尺骨 桡骨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2月~2009年10月,采用Foresight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桡骨双骨折15例,随访11~35个月,应用Berton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根据Berton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86.7%。结论正确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前臂双骨折是一种微创、操作简单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前臂双骨折 髓内钉 骨折
  • 简介:摘要运用加味乌贼茜草汤治疗崩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崩漏病因主要与血热、血瘀、脾虚、肾虚有关。本方随辨证症型加减药物,不拘泥于死方,灵活运用,治标固本同时进行。本方立意于补虚调经,止血活血,标本兼治,去瘀生新,意使瘀血、旧血去而新血生,气血充足而冲任实满,经血流畅。

  • 标签: 崩漏病 加味乌贼茜草汤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保守治疗在桡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间于我院就诊的70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的70例患者中,4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9-72岁,平均年龄为33.2岁。70例桡骨骨折患者,21例患者为陈旧骨折,49例患者为新鲜骨折。根据患者骨折的时间及类型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中医保守治疗。结果经中医保守治疗后,本组70例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医保守治疗能够对桡骨骨折患者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尺桡骨骨折 中医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采用夹板外固定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桡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桡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尺桡骨骨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复合联合小夹板不超肘外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实施内固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5%)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80%),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前臂双骨折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患肢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临床疗效 前臂双骨折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神经前置术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依据和疗效。方法1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神经松解+皮下前置、神经松解+筋膜瓣下前置,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疗效评价优6例,良4例,可1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3.3%,无并发症。结论早期手术是处理肘管综合征的原则,神经前置是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前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修复神经高位损伤,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及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的雄性猕猴6只,每只动物双侧上肢为研究单位,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第一组在高位切断神经,再重新吻合。在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游离后移位与神经作端侧吻合(外膜开窗)。第二组在高位切除神经3cm,两断端均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第一组。第三组高位神经处理同第一组。腕部不作处理。分别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小鱼际肌组织、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及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制作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并观察术后猴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第一组神经纤维密度、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第二组术后神经纤维密度、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也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第三组肌纤维数量减少明显,神经纤维数量也减少明显,大部分肌纤维最终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小鱼际肌组织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个月观察到第一组雄猴手内在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第一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第二组雄猴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但较C组程度轻,未见手内在肌功能恢复,第三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结论桡神经浅支移位端侧吻合能有效减缓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的再生、长入争取了时间,创造了良好条件。

  • 标签: 感觉神经移位 端侧吻合 高位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桡骨近端骨性连接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先天性桡骨近端骨性连接15例18侧,单侧12例(左侧9例,右侧3例),双侧3例,Ⅰ型10例12侧,Ⅱ型5例6侧,旋前30-40度2例,旋前40-60度4例,旋前60-100度9例。手术采用前臂掌侧S型切口广泛松解肌筋膜、骨间膜,切断及延长旋前圆肌、旋后肌并桡骨近端截骨旋转、锁定钢板内固定矫形手术,术后5-6周拆除管型石膏,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4个月,截骨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周,15例均未出现截骨处骨不连及旋前畸形复发,左侧旋后至10-20度,右侧旋前至15-30度,拿餐具、吃饭等日常生活恢复正常。结论采用前臂掌侧上1/3“S”型切口广泛松解肌筋膜、骨间膜,切断及延长旋前圆肌、旋后肌并桡骨近端截骨旋转、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先天性桡骨近端骨性连接较满意的手术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桡骨双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桡骨双骨折患者中抽取5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骨折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骨折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前臂各项旋转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双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有效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效果。

  • 标签: 康复训练 尺桡骨 双骨折 前臂旋转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由我院收治的90例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住院治疗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 标签: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 小儿 小夹板 外固定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