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缓解骨转移瘤引起的疼痛效果明显,对延长患者生命起到重要作用1。但是,放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细胞,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2,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1.4%3,轻者出现红斑、潮红,刺痒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湿性脱皮及溃疡等,需要停止放疗,从而影响患者的放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时认真对待放疗区域的皮肤护理尤为重要。现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的皮肤护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恶性肿瘤 骨转移 放疗 皮肤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唑来膦酸与氯曲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唑来膦酸、氯曲膦酸二钠治疗两疗程,观察疼痛及KP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疼痛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8.89%(p>0.05)。唑来膦酸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分别为61.67±12.95、77.22±7.51,p<0.01。氯曲膦酸二钠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分别为62.22±13.52、76.11±6.97,p<0.01。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唑来膦酸与氯曲膦酸二钠均能有效缓解肺癌骨转移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但唑来膦酸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氯曲膦酸二钠 肺癌 转移性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患者96例进行研究,抽签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施加疼痛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和疼痛程度。结果经过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3.28±1.75)分、(34.36±1.7)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常规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伴抑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颇高,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疼痛反应。

  • 标签: 疼痛护理 恶性肿瘤骨转移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的综合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乳腺癌骨转移患者30例,针对骨相关事件采取的护理经过。结果通过综合护理,10例患者的VAS评分从(7.8±2.1)降至(2.1±1.4),有统计学差异(P<0.05)。1例患者因为咳嗽发生肋骨病理性骨折,予固定胸壁及制动。3例患者出现高钙血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乳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的综合护理是顺利治疗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骨相关事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以及中国肿瘤协会等数据库,收集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的随机对照试验论文中的相关数据,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回溯,按照排除和纳入标准,对其质量进行确认,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患者2025例,纳入28个随即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和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进行放射式治疗后的疼痛率(95%CI,OR=3.45,P<0.0001),患者的活动能力(95%CI,OR=2.94,P<0.0001)和生活质量(95%CI,OR=2.85,P<0.0001),并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CI95%,OR=0.18,P=0.03)和新生骨转移肿瘤发生率(95%CI,OR=0.25,P<0.0001),但是在不良反应方面,患者的低钙血症(95%CI,OR=8.95,P<0.0001)和发热(95%CI,OR=11.96,P<0.0001)这两个并发症的情况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其活动能力,对转移性疼痛可以有效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大大下降,但是会造成患者低钙血症和发烧。

  • 标签: 唑来膦酸 肿瘤骨转移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变化及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纳入的46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观察放疗前后β-CTX、PINP变化。结果放疗前β-CTX、PINP水平高于放疗后(P<0.05);治疗有效者放疗后β-CTX、PINP水平低于放疗前(P<0.05);治疗无效者放疗前后β-CTX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放疗后PINP水平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β-CTX、PINP水平明显降低,并在评估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成为判断疾病进展的主要指标。

  • 标签: 放射治疗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beta 特殊序列 肺癌骨转移 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唑来膦酸缓解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癌症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各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手段进行治疗,对疼痛缓解效果进行分析,并评价安全性。结果唑来膦酸缓解疼痛总有效率为77.3%(3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缓解癌症骨转移疼痛效果良好,安全性搞,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唑来膦酸 癌症骨转移 缓解疼痛效果
  • 简介:摘要肿瘤晚期患者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治疗目前以综合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骨转移癌痛从中医病因病机出发,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有着止痛效果持久,副作用小等优势。

  • 标签: 中医药 骨转移癌痛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艾本(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30例确诊为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0例患者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0%。结论艾本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艾本 伊班膦酸钠 骨转移癌 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1例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和CT诊断,并经过病理证实。观察对比CT和X线对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患者中,经过CT诊断21例,占67.74%;经过X线诊断15例,占48.39%,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X线和CT均能够较好地诊断骨转移瘤,其中CT诊断的价值更高,有效对骨转移瘤进行全身诊断,提高诊断率,需要给予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转移瘤CTX 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方法280例病理明确诊断的前列腺癌患者,统计其SPECT的99mTC-MDP显像结果,共计1164处骨代谢旺盛灶,分析各部位骨骼的比例。结果脊椎骨转移发生率为35%(其中颈椎、胸椎、腰椎分别占总脊柱骨转移灶的9%、39%、52%);胸部骨骼转移发生率为21%(其中肋骨、锁骨、胸骨、肩胛骨分别占64%、11%、15%、10%);骨盆转移发生率为30%(其中髂骨、坐骨、耻骨、骶骨分别占48%、17%、16%、19%);四肢股9%(其中上肢、下肢分别占58%、42%);颅骨5%。结论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分布有一定特点,好发于脊椎骨、骨盆和胸部骨骼,尤其是腰椎、髂骨、肋骨、胸椎部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对78例可疑肿瘤骨转移患者行99mTc-MDPSPECT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行SPECT/CT融合显像。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8例,与其他影像学(CT、MRI、X线)诊断结果对照42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28例,计算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并对两者诊断符合率行χ2检验。结果78例患者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69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灶,经过SPECT/CT融合显像发现其中1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0处系外伤、手术所致,135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成骨性病灶或骨质破坏。全身骨显像诊断与对照方法诊断比较,全身骨显像肯定性诊断总符合率81.8%(45/55),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8.0%(22/25),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SPECT/CT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1%(68/70),其中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32/32),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4.7%(36/38);肯定性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1);肯定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SPECT/CT融合显像明显优于全身骨显像,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结论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增益价值,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 标签: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融合 骨显像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MRI鉴别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有50节椎体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观察组患者主要有48节椎体由肿瘤转移引起的,对两组患者MRI检查中形成的椎体形态、信号、后缘、椎弓根等进行比较,分析MRI增强后,椎体病变的表现。结果研究表明,MRI鉴别的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形态主要有楔形和凹陷形,而骨转移患者MRI鉴别的椎体为倒楔形、扁平形,两组患者的MRI诊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椎体后缘形态和椎弓根受到的破坏、MRI增强后的形态、椎管内软组织等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通过对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MRI检查,患者的相关特性均有明显的改变,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转移瘤致椎体 压缩性骨折 MRI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方法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骨转移疼痛有效率85.70%(12/14)明显高于对照组64.30%(9/1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骨转移患者采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联合化疗唑来磷酸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骨转移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唑来磷酸治疗,化疗3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疼痛缓解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止痛有效率为80.56%,对照组为58.82%,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所缓解,不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唑来磷酸 肺癌骨转移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89锶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前列腺癌患者38例,因骨转移导致骨痛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1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睾丸切除去势术及联合比卡鲁胺阻断雄激素治疗;B组26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睾丸切除去势术及联合比卡鲁胺阻断雄激素治疗并加用89Sr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周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6周,2组患者的骨痛明显改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A组7.8、2.8,B组7.9、2.2,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分别为A组50、74,B组50、80,P<0.05。结论89锶治疗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止痛药用量。

  • 标签: 89锶治疗 前列腺癌 骨转移灶 骨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骨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骨转移肿瘤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分割方式治疗;C组患者采用大剂量低分割的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放射治疗1周后,三组不同分割方式的止痛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放射结束后,三组不同分割方式的止痛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为骨转移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肿瘤程度实施对应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大剂量低分割放疗的特征是止痛率高且疗效快,但是在放疗结束后与其他治疗方式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分割方式 放射治疗 骨转移肿瘤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前列腺癌疾病出现概率不断增加。前列腺癌疾病于尿系统肿瘤中容易出现骨转移现象,可以发生在肿瘤确诊前、治疗中、治疗后。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之后嗜骨性特点比较明显,大约有2/3在发病中出现骨转移现象。资料研究显示,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初次确诊存在骨转移的大约有10至20%,而在进展期,骨转移的发生率超过80%。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前列腺癌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治疗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