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肺腺癌的高异质性且其病理性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识别驱动早期肺癌进展基因较为复杂。本团队根据Noguchi病理分类将246例早期肺腺癌组织分为A-F型,发现NoguchiC型存在C1和C2两种子分类,并指出C1型存在肿瘤进展为侵润性组织的关键性证据。本实验运用下一代测序技术证实了C1、C2病理子分类的存在且发现ERBB2,SMAD4,AKT1和TP53基因在早期肺部侵润性病变过程中具有驱动意义。

  • 标签: 驱动基因 肺腺癌 Noguchi分类 下一代基因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吼喘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喘息性疾病患儿80例作为研究资料,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硫酸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7.50%与对照组80.00%相比,明显更高,即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利于加快喘息性疾病患儿吼喘症状的消失,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 肾上腺素 吼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药自拟方联合循环驱动仪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8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n=59)给予中药自拟方联合循环驱动仪治疗;对照组(n=59)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联合循环驱动仪治疗骨科创伤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自拟方 循环驱动仪 骨科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并分为两组,均在我院进行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观察组进行舒适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喘憋性肺炎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用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104例喘息型肺炎患儿,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52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77%,P<0.05。结论对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喘息型肺炎患儿实施全程系统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病变消失,提升临床疗效,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全程系统化护理 氧气雾化吸入 辅助治疗 小儿喘息型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10例小儿哮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哮喘,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地奈德和盐酸安溴索联合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的300例患有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安溴索氧气驱动雾化进行吸入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病症改善情况和治愈率。结果实验组婴幼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且治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安溴索氧气驱动雾化进行吸入式治疗可大幅改善婴幼儿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布地奈德 盐酸安溴索 氧气驱动雾化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