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侵袭真菌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30例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为研究主体。分为A组和B组,每组65例;A组给予鼻内窥镜下鼻窦窦口开放+鼻腔真菌清理术治疗,B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与B组的VAS评分及鼻内镜检查计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的总病程时间和复发率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运用鼻内窥镜手术扩大鼻窦窦口,开放引流通道,彻底清除鼻腔真菌团块,是目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鼻内窥镜手术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过程中,运用吉替尼药品,结合运用健康教育,探究这一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一百例,将这一百位肺癌患者分为普通组和健康教育组。每个小组各五十位患者,普通治疗小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而健康教育小组的肺癌患者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有护理人员做到跟踪访谈,随时控制患者的病症发生,记录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并根据两组患者的评分做出表格总结。结果普通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而健康教育小组组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结论根据以上两组数据可知,把健康教育运用到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结合使用吉替尼药品,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对患者治疗的进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病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治疗
  • 简介:摘要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酒精脂肪肝病的基础,但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治疗酒精脂肪肝病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布司他治疗老年痛风的临床效果、安全及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痛风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司他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尿酸水平、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44例老年痛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93%(43/44)高于对照组数据70.45%(31/44),P<0.05。观察组44例老年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治疗后6周285.12±8.12umol/L、治疗后12周260.02±5.23umol/L、治疗后24周291.20±8.35umol/L)低于对照组数据(治疗后6周297.65±8.78umol/L,治疗后12周274.65±7.45umol/L,治疗后24周321.02±10.25umol/L),P<0.05。观察组44例老年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关节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44例老年痛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2/44)低于对照组数据20.45%(9/44),P<0.05。结论老年痛风患者采用布司他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发挥显著疗效,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侵袭真菌鼻窦炎的临床研究。方法从本院中抽取出来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68例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手术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鼻内镜手术之后,再加入鼻腔冲洗液,之后开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具体疗效。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出现流鼻涕、鼻塞、面颊疼痛和头痛等各种症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改善程度要大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侵袭真菌类鼻窦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疗效会更加显著,症状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非侵袭性 真菌性鼻窦炎
  • 简介:摘要高尿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中很常见,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尿酸血症在CKD的进展过程中起到了致病的作用。肾功能不全一方面可以是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另外各种肾病或者系统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也可以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降尿酸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CKD患者使用新型抗痛风新药布司他的安全和有效评价。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非布司他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强化降脂在临床中治疗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对其血清以及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行10mg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行20mg瑞舒伐他汀治疗(强化降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以及炎因子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中行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清水平,同时并降低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 标签: 炎性因子 瑞舒伐他汀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结石尿路梗阻应用CT尿路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结果证实为结石尿路梗阻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CT尿路造影检查、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等。观察比较3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显影满意重建时间与肾积水程度具有相关。经CT尿路造影检查60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与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等相比均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结石尿路梗阻应用CT尿路造影的临床诊断的准确较高,且可为患者的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CT尿路造影 非结石性尿路梗阻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酒精脂肪肝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取小鼠30只作为样本,将其分为空白组(健康)、模型组(建立酒精脂肪肝模型)、观察组(建立模型+给予白藜芦醇)3组。结果观察组小鼠TG(1.30±0.16)mmol/L、TC(2.59±1.53)mmol/L,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小鼠AST(100.62±8.86)U/L、ALT(50.63±2.01)U/L、GSH(5.50±0.79)U/mgprot、SOD(23.00±1.30)U/mgprot,与空白组差异显著(P<0.05)。但与模型组相比指标更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酒精脂肪肝小鼠的血脂指标、增强肝功能、对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理论上讲,可提高疾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白藜芦醇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小鼠 肝组织 脂质过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酒精脂肪肝患者ALT升高的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0例酒精脂肪肝患者与同期2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LT升高与否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对比三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分析ALT升高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ALT升高组、正常组的LDL-C、TG、TC、UA、FFA五项生化指标水平都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FA与UA和ALT升高具有很高的关联(P<0.05)。结论酒精脂肪肝患者ALT升高的有关危险因素当中,FFA与UA两项生化指标关联较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ALT升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米司酮的治疗子宫肌瘤中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子宫肌瘤患者2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低剂量组110例和高剂量组110例,分别采用米司酮12.5mg/d进行低剂量治疗和米司酮25mg/d高剂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指标、子宫肌瘤治疗评价、安全评价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激素水平血清中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孕激素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可比。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可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痛经改善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可比。低剂量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尿素氮升高、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加剧等发生率分别为1.81%、1.81%、0.00%,均显著低于高剂量下发生率为9.09%、8.18%、3.64%,低剂量组总不良反映发生率为3.6%显著低于高剂量组20.91%,组间差异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结论不同剂量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差异不显著,但小剂量用药安全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剂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0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是40例实验组和40例参照组;其中实验组行替格瑞洛、替罗班联合治疗,而参照组行常规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发现,参照组低于实验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安全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替格瑞洛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华法林预防老年瓣膜房颤脑栓塞的效果,并进行具体详细的评价。方法从近2年在我院接诊治疗的老年瓣膜房颤患者中抽取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抽取未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患者2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脑栓塞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发现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比未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照组明显低。结论华法林在预防老年瓣膜房颤脑栓塞的发生率较不使用华法林治疗的老年瓣膜房颤脑栓塞的效果好。

  • 标签: 华法林 预防 非瓣膜性房颤脑栓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实践降低急诊抢救室计划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对急诊抢救室留置治疗管路的患者,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进行风险评估及防范监测,对风险因素进行预防的控制,动态评估置管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3.3%,干预组2例患者发生计划拔管,发生率为3.33%,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护理干预可以大幅降低急诊抢救室UEX的发生率,护理干预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

  • 标签: 护理干预 急诊抢救室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实施吞咽功能训练配合营养吮吸的方式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9月—2018年4月早产儿。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营养吮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鼻胃管营养的平均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完全恢复经口进食的胎龄、住院的平均天数;治疗前后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喂养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观察组鼻胃管营养的平均时间、禁食平均时间、完全恢复经口进食的胎龄、住院的平均天数更好,P<0.05;治疗前两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改善的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喂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营养吮吸治疗早产儿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每分钟喂养量、营养指标。

  • 标签: 早产儿 吞咽功能训练 非营养吮吸 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颈椎退行改变患者高处坠落致后枕部擦伤,伴有双上肢麻木,进行加重,行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遗留颈部活动障碍、双手肌下降。颈椎退行改变与外伤共同作用致双手肌下降。

  • 标签: 法医临床 头部损伤 颈髓损伤 颈椎退行性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法林门诊治疗心源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方法从2010年12月至2017年4月对31例心源性TIA门诊运用华法林治疗。结果所有这31例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没有发展,没有卒中发生。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源性TIA是有效的,安全的,门诊可以进行。

  • 标签: 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插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对降低其计划拔管率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我院ICU病房收治的置管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计划拔管率及护理工作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计划拔管率(2.70%)显著比对照组(16.22%)低,观察组的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护患之间沟通及护理服务执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ICU插管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计划拔管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分,有推广意义。

  • 标签: ICU 集束化护理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检查时间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急性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NVGIB)根据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早期组以及常规组,比较3组患者胃镜下血检出率、活动出血检出率以及出血量和住院治疗时间。结果3组患者的出血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超早期组以及早期组患者的活动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患者(P<0.05);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进行胃镜的检查多于急性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可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

  • 标签: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可靠。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126例,根据患者就诊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小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相关临床数据与对比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并没有太大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子宫肌瘤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剂量米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与大剂量相同,但是小剂量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大剂量,安全和可靠要更高,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良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