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6例确诊为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型I型(局限浸润型)10例,占15.15%,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19例,占28.7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均匀浸润型)37例,占56.06%,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均匀性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为其临床诊断总结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均匀性脂肪肝且于我院诊治的19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上患者在诊断时均采用了影像学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回顾性分析总结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结果的特点。结果在190例患者中,Ⅰ型局限浸润型脂肪肝为31例(占16.3%);Ⅱ型多发浸润型脂肪肝为28例(占14.7%);Ⅲ型叶段浸润型脂肪肝共计82例(占43.2%),其余49例(占25.8%)患者均表现为Ⅳ型弥漫均匀浸润型脂肪肝。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损伤,方便快捷等特点,在诊断均匀性脂肪肝,鉴别脂肪肝与肝血管瘤及肝癌上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非均匀性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I)在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NSTE-ACS患者60例,依据GRACE危险积分作危险分层(高、中、低危组,n=20)。应用2DSI测量各组患者左室各心肌节段收缩期最大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心尖部扭转角度(RA)等,对最大应变值的均值进行组间比较,并与GRACE危险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NSTE-ACS患者的左室收缩期LS、RS、CS峰值的均值均与GRACE危险积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3、-0.72、-0.57,P<0.05),心尖部RA与GRACE危险积分无明显相关(P>0.05)。2.高危组患者左室收缩期LS、RS、CS均显著低于中、低危组(P<0.01)。结论2DSI能无创定量分析NSTE-ACS患者的左室心肌应变,部分应变峰值提示NSTE-ACS风险程度,2DSI对NSTE-ACS危险分层起重要的评价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应变率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2018年5月间我院接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两种方法的检查诊断准确性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患者的良性结节超声弹性应变率明显较恶性更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单纯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应变率可对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良恶性进行有效诊断,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可不断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弹性应变率 良恶性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板蓝根中靛玉红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靛玉红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影响超声辅助法提取靛玉红的主要因素,并优化板蓝根中提取靛玉红的工艺条件。结果试验确定的靛玉红最佳提取工艺为板蓝根粗粉以12倍量无水乙醇,于16kHz功率、60℃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共2次,该工艺下测得板蓝根中靛玉红的含量为14.20μg?g-1(生药材)。结论本工艺操作简单易行,提取周期短,效率高。

  • 标签: 板蓝根 靛玉红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格列本脲片,筛选出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硬度,溶出度为指标,优化处方。结果格列本脲片优化处方为微晶纤维素65mg,甘露醇12mg,低取代羟丙纤维素4mg,硬脂酸镁0.3mg,硬度约4Kgf,溶出度95%以上。结论该处方合理,工艺简单,质量稳定。

  • 标签: 格列本脲片 均匀设计 处方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维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4例,分别采用冠脉造影术和四维应变技术获得诊断的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结果54例患者进行冠心病的诊断,根据4Dstrain结果为,阳性率40.74%,阴性率为59.26%,冠脉造影术的阳性率57.41%,阳性率为43.59%。结论四维应变技术对评价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超声四维应变 心肌运动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弹性应变率与常规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超声和弹性应变率的准确性对比(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性较弹性应变率高(P<0.05);联合诊断准确性和常规超声对比(P<0.05)。结论应用超声弹性应变率对恶性甲状腺结节进行诊断价值中等,联合常规超声后,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应变率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罗氟司特片的含量及其含量均匀度。方法采取A、B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氟司特片的含量及其含量均匀度进行检测,方法A色谱柱C18,色谱柱温度40℃,流动相速度是1ml/min,流动相(4555)0.01mol?L-KH2PO4溶液,PH值用NaOH调节至6.1,进样量是20ul。方法B色谱柱C18,乙腈-水(6535)为流动相,色谱柱温度25℃,流动相速度是1ml/min。结果方法A测得含量均度为A+1.80S=2.39,含量是99.78%,结果准确,精密度RSD=1%,浓度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是102%,24小时内溶液稳定;方法B测得含量均度为A+1.80S=2.11,含量是88.23%,结果较准确,精密度RSD=0.78%,浓度范围的线性关系的趋势呈现不明显,回收率是96%,24小时内溶液稳定性差。结论采用方法A色谱柱C18,色谱柱温度40℃,流动相速度是1ml/min,流动相(4555)0.01mol?L-KH2PO4溶液,PH值用NaOH调节至6.1,进样量是20ul。能够较为准确的测量出罗氟司特片的含量及其含量均匀度,且稳定性较好,准确率较高。

  • 标签: 罗氟司特片 含量测定 含量均匀度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吉替尼作为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对在对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吉替尼的一、二线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方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45例晚期NSCLC,予吉替尼250mg/天,口服,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45例均可评价疗效,CR1例,PR16例,SD13例,PD15例,有效率为37.78%,疾病控制率为66.67%,中位生存期11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6个月,1年生存率41.5%,腺癌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鳞癌患者。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替尼二线和三线方案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耐受性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进行MRT1WI和T2WI及脂肪抑制T2WI多方位扫描,观察MRI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位及定性价值,并总结其信号变化规律。结果MRI诊断子宫平滑肌瘤正确者52例,正确率为100%,病灶检出率为93.3%(62/66)。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子宫轮廓不光整,部分病突出子宫轮廓外,宫腔变形。子宫平滑肌瘤在低MRT1WI上大多数病灶表现等信号,T2WI上表现为特征性低信号或混杂信号。结论MRI软组织对比度好,可多方位成像,低MRI对子宫平滑肌瘤在观察大小、形态、位置以及宫腔的关系及在定性方面上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理想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子宫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膝关节病变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检查结果显示,有5例患者为腘窝囊肿,有45例患者为关节囊积液或者滑膜囊积液。结论给予膝关节病变患者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的膝关节病变部位及相关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病变 低场磁共振 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每组各有1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吉替尼靶向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优越,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吉替尼靶向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不良反应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吉替尼靶向治疗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均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治疗,研究A组单独实施吉替尼靶向治疗,研究B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吉替尼靶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与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研究A、B组均优于对照组,研究B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35.48%、研究A组35.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吉替尼靶向治疗,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破裂型宫外孕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间破裂型宫外孕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氨甲喋呤药物肌注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药物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9.29%,且疾病治疗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给予破裂型宫外孕患者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临床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氨甲喋呤 米非司酮 非破裂型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治的64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31.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控制率为78.13%,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小板减少、贫血、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