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内不同的自律细胞群,产生不同的节律,通过神经调控及不同的传播途径,产生不同的脑电波,对应着脑细胞特征频率,控制脑组织不同的区域,实现不同的生命状态,如觉醒、睡眠、梦境。试验支持“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传输信息作用”,他很可能是我们意识的基础,智慧的源泉,他的抑制让人处于梦境状态。缝隙连接常以电紧张形式传递信息;而化学性突触以动作电位传递信息,他们互相制约,完善着细胞通讯,基于该认识,很可能GJIC不是导致“癫痫”的物质基础,而是癫痫发病的生理抑制剂。各脑区相互协调,伴随不同脑电波,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若出现异常,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如成瘾。人体生命活动的表达主要由动作电位来驱动,即β波是活跃生命活动必要条件,α波阻断减弱,常反应儿童大脑发育不全。基于心脏起搏器原理,对脑不同区域进行起搏及调控,产生不同的脑电波,而改善我们的生命质量,这值得尝试。

  • 标签: 脑电波 意识 梦境 癫痫 缝隙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血糖波动患者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波动患者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效果理想,根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以CIMT0.9mm为界,分为A组(CIMT<0.9mm,n=90例)、B组(CIMT≥0.9mm,n=79例),比较两组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BG)、24h平均血糖(MBG)、超敏C反应蛋白(H-CRP)等指标。结果(1)B组MAGE、LAGE、h-CRP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LAGE、MAGE、H-CRP与CIMT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r值分别为0.277、0.411、0.163。结论血糖波动、炎症因子可加重T2DM大血管病变发展,控制血糖平稳及机体炎性状态可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颈内膜中层厚度 H-CRP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129例,按照患者病症状况分为三组,其中43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病症(高血压组),42例患者为冠心病(冠心病组),以及4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全部患者均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各组患者血压波动与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变化状况。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发生血压升高状态诱发心律失常、ST-T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与冠心病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同步ABPM与DCG检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有利于及时明辨患者症状,分析心电图异常改变原因,为后期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具有重要指导。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血压波动 ST-T变化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