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实施。结果62例患者经16螺旋CT检查,均有效获取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16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患者结石形态、位置、性质,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螺旋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盲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盲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盲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盲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在果蔬多种防腐剂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果蔬中防腐剂,0~7.5min波长=275nm,7.5~28.0min时波长=230nm,流动相选择磷酸盐缓冲溶液(A)(pH=6.8)-(B)提取溶剂选择乙醚。结果8批果蔬中3批水果检出桂醛,没有检出其他防腐剂。结论HPLC法用于果蔬防腐剂检测中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灵敏性,适用性广。

  • 标签: HPLC法 果蔬 防腐剂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胎儿颈项透明增厚和胎儿染色体异常以及严重结构畸形等之间的关系,掌握胎儿颈项透明增厚对于评估胎儿预后中存在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孕周在11~13+6周单胎妊娠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检测其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大于等于2.5mm孕妇共84例,其中80例孕妇在知情同意下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分析其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所选取的80例胎儿颈项透明增厚孕妇中,存在胎儿异常的20例,占总数的25.0%。其中10例胎儿属于非整倍体染色体核型,1例为性染色体异常。剩余9例患者染色体正常,但是在后续超声检查中显示异常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例,唇腭裂2例,脑积水2例。结论为孕妇开展胎儿颈项透明检测,属于直接反映胎儿是否存在异常的一项关键指标,在早期胎儿畸形筛查和产前检查中非常重要,将颈项透明增厚作为开展早期干预的依据,能够保证介入性产前诊断更具有效性,应该在临床产前检查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产前检查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全缝合用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2次缝合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16例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缝合,每组各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缝合技术,观察组采用全缝合技术,观察缝合时间、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采用会全缝合技术与对照组比较,缝合时间缩短,切口愈合快、炎性反应小、疼痛小,可减少阴道壁肉芽形成。结论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使用全缝合,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好、减轻产妇痛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全层缝合 会阴切口 2次缝合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诊断的过程中使用16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患者采用16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结果并对患者进行判断,按照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价值;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月间收治。结果60例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患者经过16螺旋CT扫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诊断准确率为96.67%,误诊率为3.33%,漏诊率为0。结论16螺旋CT在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诊断价值分析发现,其通过扫描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病情资料,因此可以准确引导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预后。

  • 标签: 16层螺旋CT 儿童血管环并气道异常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份-2016年12月份接收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70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2岁组、2~3岁组以及3~5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3~5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段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2岁组以及2~3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小颅内动脉瘤采用64排128CT血管成像(CTA)进行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经过3D-DSA/手术证实的微小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选择CTA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CTA检出准确率、误诊率分别为92.30%、7.00%,与3D-DSA/手术证实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64排128CT血管成像用于微小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64排128层CT血管成像 微小颅内动脉瘤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8例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3年平均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速度快,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11~13+6周超声颈项透明(NT)检查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妇产超声科进行产前检查的早孕期单胎妊娠孕妇717例,记录胎儿NT值并作随访。结果正常胎儿700例(97.63%),异常胎儿17例(2.37%)。NT值随孕周增长而增厚。孕11~11+6周、孕12~12+6周和孕13~13+6周N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孕妇胎儿N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11~13+6周超声NT检查可作为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超声 颈项透明层检查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诊断中应用16螺旋CT平扫诊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90例,全部患者都采取16螺旋CT平扫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结果在90例患者诊断中显示,有48例患者为单侧的输尿管结石,23例是双侧的输尿管结石,有16例是输尿管的上段结石,有32例是中段的结石,有27例是下段的结石;有35例患者伴有患侧的输尿管积水,有6例患者患侧输尿管出现轻度迂曲的畸形;7例患者为可疑的输尿管结石,通过CT尿路造影(CTU)显示3例患者为输尿管的结石,有3例没有发现结石,并且结石的直径在3~11毫米之间。结论在门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诊断中应用16螺旋CT平扫诊断,可以清楚显示患者病灶情况,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螺旋CT 门诊 结石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筛查肺癌中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来我院体检的100例高危人群行128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之间扫描所得图像质量以及诊断的差异,并经临床手术及术后进行病理分期。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筛查出结节性病变者49例(49%),其中早期肺癌21例,并对患例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患者,其他患者行随访观察。结论128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在早期诊断肺癌中具有确切价值与可行性,同时因其X线的辐射量低,可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手段。

  • 标签: 可行性 肺癌筛查 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以DSA血管造影为标准研究64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SA血管造影与64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回顾性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等的检出情况。结果64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内部斑块性质、狭窄冠脉数量及病变程度检出率上与DSA血管造影数相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具有相似的检查效果,结果值得肯定,对冠脉影响观察更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DSA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扫描与普通X线检查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74例支气管异物检查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集,按照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普通X线检查的37例归入对照组,接受64螺旋CT扫描的37例归入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检出率,并就其漏诊情况展开分析。结果经CT检查37例患者均被检测出气管支气管异物,检出率100%;经X线检查37例患者检出35例,漏诊2例,CT检查效果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可行X线和64螺旋CT扫描,但CT扫描的检出率更高,且方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扫描 X线检查 气管支气管异物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SEMAC(间编码金属伪影校正)技术在脊柱金属植入物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8例行脊柱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TSE序列进行MRI的应用,观察组则使用SEMAC进行MRI。与此用时,将针对两组患者进行轴位T2WI图像金属伪影导致信号缺失区域面积的计算,以及矢状位T2WI、T1WI脊椎被金属伪影所遮盖的长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上金属伪影导致信息缺失面积为(9.8±2.5)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7.4)cm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脊柱被遮蔽的长度显现为(1.3±0.4)cm,对照组则为(5.3±2.1)cm。就评分结果而言,观察组的图像显现能力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SEMAC技术能够减少脊椎内固定术后金属伪影的区域面积,为术后的评估提供了可靠地依据,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层间编码金属伪影校正 常规TSE序列 磁共振成像 脊柱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非肌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NMIBC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吉西他滨(100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应用吡柔比星(30mg)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术后膀胱镜随访24个月。结果随访期间吉西他滨组肿瘤复发率为23.1%,吡柔比星组为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膀胱刺激症状,吉西他滨组发生率为15.4%,吡柔比星组为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NMIBC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吉西他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膀胱灌注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结合生理盐水在128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颅脑颈部CTA检查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碘海醇组、碘帕醇组和碘克沙醇组,每组分两小组,分别给于低剂量(5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与常规剂量(7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每组各为30例,对两组的血管成像显示情况评分及CT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三种不同药物低剂量组颈动脉与颅内动脉显示情况评分与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显示评分低剂量组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低剂量组患者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分叉等CT值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结合生理盐水在128螺旋CT头颈联合CTA中的应用能够确保图像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剂量对比剂 生理盐水 128层螺旋CT CT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溢性皮炎患者辅助应用类人胶原蛋白的疗效并检测应用敷料前后患者皮肤水分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50份2015年在我院确诊为脂溢性皮炎并单纯应用酮康唑软膏治疗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脂溢性皮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外用酮康唑软膏加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15天,观察皮损变化记录每个阶段患者的症状积分,并检测其皮肤角质水分变化。结果第一天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832),第十天再次随访记录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2.08±1.18)分和(2.64±1.23)分,两组积分较原始积分降低明显,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较为显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t=3.151),第十五天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1.60±1.06)分(2.35±1.18)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3.343)。试验组角质含水量第一天检测为(34.35±8.94)g/(m2·h),第十天检测记录时,试验组角质含水量升高明显(42.56±10.59)g/(m2·h),两次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189),第十五天再检测时实验组角质含水量再次升高。结论治疗脂溢性皮炎时辅助外用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可有效减轻皮损,促进皮炎好转,同时增加皮肤角质水分,提示或可将类人胶原蛋白研究入药,作为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一个有效辅助方式。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类人胶原蛋白 皮肤角质层水分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142例接受内镜切除的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切除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的肿瘤位置和大体分型显著高于治愈性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χ22=18.048;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EMR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和表面隆起凹陷型(OR1=3.340,OR2=1.371,P<0.05)。结论对于表面隆起凹陷型和位于右半结肠的局限于黏膜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经过EMR治疗不易治愈性切除。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非肌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复发的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4例,其中2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吉西他滨灌注治疗(F组);26例首次TURBT后4~6周行二次电切治疗辅以吉西他滨灌注(S组)。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及复发的情况。结果F、S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4.3%和7.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和34.6%。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肌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不良反应无增加。

  • 标签: 膀胱癌 二次电切 吉西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