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糖尿病健康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试验组接受全程健康教育,比较实施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坚持锻炼、定期监测血糖、定期检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教育效果 血糖控制 自我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据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报告,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66亿,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至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增加到3.88亿2。我国是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日益现代化及社会老龄化,临床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并发症多,其致死率致残率高,而人们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极低。为唤醒人们对糖尿病的重视,加强糖尿病的防治措施,近年来,我院在糖尿病高危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以期引起广大民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宣教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孤残孤儿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机构的46例孤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采用心理教育护理模式的观察组(n=23),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23)。分别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孤残儿童的焦虑、抑郁等评分,以及ADL(ActivityofDailyLiving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SAS)平均为(40.39±5.1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12±5.29)分,观察组的抑郁评分(SDS)平均为(40.67±4.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8±4.22)分,观察组的ADL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心理教育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残疾孤儿的心理状况,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值得推广。

  • 标签: 残疾孤儿 心理教育模式 焦虑 抑郁 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与健康概念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命和没有病痛的水平上,而是需要不断地保持和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护理行为相结合,为病人营造一个洁净、舒适、安全、和谐的氛围。作为医院临床护士,不仅要给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还要为促进病人的健康教育提供服务,教给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对疾病防范于未然,正确地对待疾病,减轻其心理负担,调动主官能动性,自觉地配合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病人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搞好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医院临床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护士对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有明确的认识及深刻的理解,还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及技巧,以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地发挥护士健康教育的职能作用。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中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对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往往实施不到位,现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对策,以便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模式与方法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强化运动干预模式的干预效果,为在社区中制定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运动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上海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社区强化运动干预模式的具体方法,并实施干预,随访指标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推广强化运动干预模式能减轻患者体重,有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血压和血糖,减少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 标签: 糖尿病 社区 强化运动疗法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根据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结合本院用药情况,拟订住院患者的药学服务流程,如采集病例、评估用药现状、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及定期随访等。结果所制订的糖尿病用药教育流程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工作模式。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开展药学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用药风险,最终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药师 药学服务 用药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高血压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登记在册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采取宣教、问卷调查、讲座专栏等形式。结果经过一年健康教育,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良行为控制率、血压控制水平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措施中的重要部分。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中医专业学生80人,40人采用PBL教学模式(PBL组),4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结果PBL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利于临床技能掌握,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查阅资料能力、合作能力、中医辨证能力、中医四诊能力等方面均较优两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儿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BL 教学模式 儿科 临床教育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医学就是为了研究保护人体所受的疾病和创伤,而骨科在医学史源远流长。运动骨科运动医学是医学中骨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采用手术或者其他方法恢复人类筋骨损伤,增强机体的恢复能力。近年来骨科运动医学又有新的发展,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界对于骨科运动医学的研究,本文则是对骨科运动医学和常见运动创伤进行介绍,并且紧要分析运动创伤在骨科运动医学中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科运动医学 运功创伤 个体化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对186例中枢性瘫痪患者,应用运动疗法,根据Brunnsh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及Holden步行功能量表中评定的不同性质和程度等分级情况,进行肌力训练,控制痉挛及异常模式,改善步态等相应的康复训练措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步行能力有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的可步行人数从32例(17.20%)增加到171例(91.94%),其疗效显著。结论将运动疗法有效应用于中枢性瘫痪的康复治疗中,结合认知心理知识,将康复行为建立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促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疾率等优势。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枢性瘫痪 步行能力 生活质量 主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促分离运动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案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别利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U)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治疗后8周按照Brunnstrom量表对患者上肢进行Brunnstrom分期评定,以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和上肢BrunnstromⅣ~Ⅺ期的例数来评价两组患者分离运动的恢复情况。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运动想象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60例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仅干预组加用健康教育模式,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并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较好,可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科 住院患者 健康教育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性病、艾滋病社区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予以探讨。方法选取本社区的居民和两家宾馆为研究对象,实施性病与艾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与服务,对干预前后居民对性病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两家宾馆避孕套的使用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居民对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80.9%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3.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9.85,P<0.05);而干预前两家宾馆避孕套的平均使用率为48.6%,干预后为49.7%,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1,P>0.05)。结论对于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社区健康教育与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对性病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性病 艾滋病 健康教育 服务模式 社区
  • 简介:摘要PBL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地方则在于,它比较强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不是教师,它注重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实现能力的提升;它也会有目的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强调学习的过程不应该仅仅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应该是要伴随着问题的解决。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 应用模式 理论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医护士进行中医知识继续教育的难点,寻求培训模式。方法采用护理程序理论模式进行西医护士的中医知识继续教育培训。结果西医护士对中医理论知识的掌握率由71.60%上升到91.39%,技术操作成绩由89.0%提高到95.0%,达到国家年计划合格率>90%的目标。结论护理程序理论模式有系统性、针对性,对西医护士中医知识继续教育培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护士 西学医 继续教育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实践与应用型的综合学科。该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学习较为费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 标签: 临床药物治疗学 教学模式 改革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此次依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检查无血吸虫感染者12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传统模式做健康教育,观察组用新模式做健康教育;详细记录两组人员各项实验数据,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新模式健康教育(观察组)效果优于传统模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效果,血吸虫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预防血吸虫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防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触血吸虫疫水人员选择新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人们对预防血吸虫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防护率、降低血吸虫感染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吸虫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运动处方联合运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我中心就诊的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住院号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健康教育管理,试验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运动处方联合。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减量调整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2hFBG及Hb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及LDL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减量调整8例,达25.81%,而对照组患者减量调整2例,为6.45%,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3,P=0.0383)。结论健康教育联合运动处方运用对糖尿病患者的辅助降糖效果更明显,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运动处方 糖尿病 降糖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疗法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