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固化(MCT)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不宜或不能手术的肝转移癌患者44例(87个病灶)行MCT,30例先化疗后行MCT,6例先行MCT后化疗,8例仅行MCT,以螺旋CT增强扫描为主结合彩超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4例共行69例次MCT。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4%(73/87),16%(14/87)病灶显示病情发展。全部病例随访1-44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者23例,生存16例(70%);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者11例,生存8例(73%);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者4例,生存3例(75%)。结论MCT联合化疗治疗肝转移癌疗效较好,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微波固化 化疗 肝转移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脓肿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CT检查并经手术或脑穿刺病理证实的脑脓肿6例,脑转移瘤4例,观察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脑脓肿多以全身或局部感染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呈炎性改变,病灶多为单发,呈环状强化,内壁光整,外壁略不规则,灶周有轻中度水肿。脑转移瘤常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血象及脑脊液检查正常。病灶常为多发,小瘤灶多呈结节状强化,较大病灶主要为环状强化,壁厚薄不均,部分可见壁结节,灶周见大范围指状水肿。结论脑脓肿转移瘤各具其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合临床及相关化验检查,CT能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脑脓肿脑转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妇女的生命健康。卵巢癌转移是影响卵巢癌治疗和预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微小RNA能负向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是一种内源性非编码小RNA,肿瘤相关的微小RNA具有抑癌基因或癌基因的作用,了解卵巢癌侵袭转移有关的微小RNA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助于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微小RNA 卵巢癌 转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乙肝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当前发现HBx基因编码产物x蛋白是HBV中惟一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病毒蛋白质,HBx通过改变细胞ECM间黏附机制等机制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现将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防治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 标签: HBx基因 原发性肝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垂体转移癌在临床上十分少见,不易引起重视,对于患有乳腺癌、肺癌等多发转移的患者,一旦发现有垂体瘤的症状,应高度怀疑垂体转移癌,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垂体转移癌
  • 简介:摘要RhoC(RashomologousC)和叉头框转录因子Ml(ForkheadBoxM1,FoxM1)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RhoC和FoxM1基因表达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转移 RhoC 叉头框转录因子Ml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在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中的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过去几年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患者病例68例,将其按照是否接受输血治疗分成输血组和非输血组,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发生率。结果输血组未输血组在术后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率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治疗会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转移复发产生显著影响,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标签: 输血 恶性肿瘤 淋巴结 转移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经磁共振、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明确诊断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腰痛32例,胸痛10例,四肢疼痛6例,贫血50例。找到原发灶50例,不明病灶6例。结论骨髓转移癌常伴有胸腰部位疼痛、贫血。骨髓转移癌最常见的原发病灶是肺癌、胃癌、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对骨痛、贫血的患者常规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可早期发现骨髓转移,有助于及时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骨髓转移癌 骨痛 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可疑为卵巢癌10例患者术前进行腹盆腔超声诊断,观察有无腹膜种植情况。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患者均为卵巢癌。其中有8例患者腹膜有种植转移,6例患者超声探及腹膜转移病灶。超声诊断率为80%。腹膜转移主要声像图表现为腹膜不均匀性增厚并伴散在大小不等中低回声结节。结论超声对卵巢癌腹膜转移的诊断率较高。特别通过腹水的衬托,对种植病灶的大小及部位的确定优于其他辅助检查。

  • 标签: 超声检查 卵巢肿瘤 腹膜转移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识别肝转移瘤的位置分布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诊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定义为肝转移瘤组。同期我院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图像表现特点。结果肝转移瘤组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肝转移瘤组和对照组肝门静脉主干、右支、左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肝静脉和肝门静脉的CT血管重建可以获得肝静脉和肝门静脉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肝静脉肝门静脉的空间关系。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转移瘤 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骨显像CT联合检测对骨转移瘤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我院同时接受全身骨显像及CT检查的218例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全身骨显像联合CT检查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联合检查在在单发核素增浓灶骨转移及多发核素增浓灶骨转移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病理诊断,218例研究对象中有98例患者为单发核素增浓灶,另120例为多发核素增浓灶。全身骨显像联合CT扫描诊断单发核素增浓灶骨转移及多发核素增浓灶骨转移瘤的准确率均较高(97.50%、94.19%),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CT扫描可以为骨转移瘤的诊断、鉴别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骨转移瘤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CT检查 骨转移瘤 诊断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细胞的增殖程度和组织的血液供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主要依赖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的转移,关于乳腺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相关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贲门癌中微淋巴管密度(LVD)肿瘤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推断新生淋巴管在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在58例贲门癌和22例正常贲门粘膜组织标本中用D2-40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正常贲门粘膜微淋巴管密度值贲门癌中淋巴管密度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LVD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提示癌组织新生淋巴管贲门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管密度 D2-40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Elivision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53例住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结果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肝26例,误诊2例,漏诊1例,除1例胆汁性肝硬化后期弥漫性浸润肝癌未见明显特征性超声图像外,其余病例均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提示一些类型肝占位的特征。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转移性肝癌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素骨扫描MRI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取52例,均经核素骨扫描MRI扫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效果。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共查出阳性患者43例,后经随访有2例为假阳性,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查出阳性骨转移病灶115个,其中,MRI检出102个,核素骨扫描检出85个(P<0.05)。结论MRI核素骨扫描都能发现肺癌脊柱骨转移问题,但相对来说,MRI诊断准确率要高于核素骨扫描,因此,应首选MRI作为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检出方式。

  • 标签: 肺癌 肿瘤转移 MRI 核素骨扫描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美国《癌细胞》杂志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研究小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肿瘤向肺部转移的新机制,并为此配发康奈尔大学肿瘤转移领域顶级学者撰写的专题评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晚期癌及复发癌广泛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是较为困难的问题。术后组织缺损致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各种皮瓣、肌皮瓣应用于缺损组织的外形和功能重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后皮瓣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10年来,我科采用肌皮瓣整复头颈部晚期癌切除后广泛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既达到了消除或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和延长生命的目的,又是一个修复头颈肿瘤广泛切除后遗留较大创面及洞穿性缺损的好方法。现将肌皮瓣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肌皮瓣转移修复术 护理 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