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致密化不全诊断中心脏彩照B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彩照B超对患者进行多方位及切面的心脏检查,观察患者的心脏状态、结构、血流改变等情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12例患者病变发生在心尖,4例患者病变发生在侧壁中下部位,2例患者病变发生在心尖合并侧壁。结论心脏彩照B超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临床诊断、筛查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脏彩照B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通过典型病例,对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性心肌病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超声造影(Leftventricularopacification,LVO)对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oftheVentricularMyocardium,NVM)的影像学特点、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NVM患者的超声造影诊断结果,分析左室增生的肌小梁区域、心内膜连续性、致密心肌厚度、造影剂于小梁隐窝内充盈状况。结果左室超声造影能明确非致密心肌区域,造影剂于小梁间隙及隐窝中的充盈状况,超声造影在致密心肌厚度测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的准确性。结论对难以确定心影变大、冠脉造影结果无异常者而言,应先判断是否为NVM,心脏MRI及左心室超声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左心室超声造影 心肌致密化不全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研究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NVM)患者的左室心肌周向应变(CS)。方法收集52例INVM患者为实验组,其中27例EF≥50%,25例EF<50%。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二维动态图像,应用STI获取各室壁节段收缩期CS,并以2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INVM患者EF≥50%组不同水平CS峰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EF<50%组左室不同水平CS曲线紊乱,峰值明显减低(P<0.05)。结论STI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INVM的方法;而不同室壁节段CS的变化可反映出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斑点追踪显像 心肌致密化不全 周向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早期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7月~8月73例PPH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尿潴留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减少尿潴留发生。结果PPH术后患者自主排尿54例占74%,发生尿潴留19例占26%,其中重度发生率10%。结论通过对PPH术后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 标签: 尿潴留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尿留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0顺娩后发生产后尿留的患者病例进行分析,宫缩乏力者19例,占47.5%,顺娩会阴彻切者5例,占12.5%,尿道黏膜损伤者7例,占17.5%,精神过度紧张者9例,占22.5%。结论对于存在产后尿留的产妇,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产后尿留的痊愈,达到满意的疗效,也减少了产后尿留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尿储留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我院行CT检查的13例肠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为主要重组方法。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经64螺旋CT和手术证实为肠扭转。64螺旋CT表现上述患者均有梗阻近端肠管扩张现象,液气平面清晰可见,其中有7例为顺时针扭转,6例为逆时针扭转,扭转度数介于180°~420°之间。包括10例回肠扭转、2例空肠扭转和1例乙状结肠扭转。结论64螺旋CT用于诊断肠扭转时可精确反映扭转程度,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同时可清晰显示出病变形态,是准确判断肠壁血运情况和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肠扭转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血液对于人体而言尤其重要,在机体维持生命的过程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临床资源。血液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命,但在目前的供血科血液发管理过程中,往往无法较好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这也造成了目前医疗事故发生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供血科血液发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需要对实际的供血科工作过程进行相应的探讨。

  • 标签: 供血科 血液储发 管理工作 探讨
  • 简介:摘要肾穿刺活检术是临床常见的一项操作。本文综述了肾活检术后尿留的成因及术后体位要求和制动时长。结合本院对肾活检术后护理的体会得出严格的术前训练、舒适的体位和适当的制动可有效地减少尿留的发生,避免导尿引起的痛苦和尿路感染机会。

  • 标签: 肾活检 护理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手术室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以及20名手术医师和麻醉师为观察对象,在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比较分析沟通技巧实施前后各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沟通技巧应用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且明显优于沟通技巧应用前(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护理效果的改善,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沟通技巧 手术室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拔罐法对肛肠疾病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只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中医拔罐疗法在中极、关元两个穴位闪罐、留罐,观察中医外治肛肠手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及拔罐治疗后的护理体会。结果中医拔罐治疗肛肠手术后尿潴留能够取得有效疗效,并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拔罐疗法有调节机体功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术后护理能体现“辩证施护”的护理思想和体现整体护理模式的思想。结论拔罐疗法治疗肛肠手术后尿潴留能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护理能体现辨证施护的整体护理模式内容。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储留 拔罐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纵隔血肿诊断中的医学影像学价值及优势。方法整理收集于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我院的22例胸部外伤及纵隔血肿的患者。结果22例纵隔血肿患者中,有10例为前纵隔血肿,8例中纵隔血肿,4例后纵隔血肿。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的MPR技术(多平面重建)及VR(最大密度重建)技术在诊断胸部外伤、纵隔血肿、肺挫伤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均能良好地显示胸部疾病,尤其是纵隔血肿方面,能够清楚显示血肿的具体位置、性状,与邻界器官的关系,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提高了诊断率,为危急患者诊治赢取宝贵的时间。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螺旋CT 16排 血肿 纵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扫描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临床诊断对象,所有患者均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实施。结果62例患者经16螺旋CT检查,均有效获取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16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准确显示患者结石形态、位置、性质,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螺旋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盲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盲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盲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盲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coronaryangiography,64-MSCTA)的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5月782例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检查的成功率为97.7%。结论对行64-MS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图像的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预防产后尿留的效果。方法把100例顺娩产妇按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实验组于顺产后半小时予针刺足三里穴,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方法促产后排尿。结果实验组6小时内自解小便的概率达96.7%,对照组6小时内自解小便的概率为85.3%,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针刺足三里对于预防产后尿留简单易行,能有效的促进产妇排尿,无副作用,效果满意。

  • 标签: 针刺 足三里 产后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