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体会

胡凯

胡凯(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影像科2253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81-02

CT血管造影(CTA)是指利用螺旋CT在受检者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连续的解剖、病理及生理原始数据的采集,然后应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重建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血管成像技术。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特别是16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层薄、图像分辨率高、各向同性好等技术优势,加上强大的计算机图像后处理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体各部位血管成像。现将我院16层螺旋CT从2011年7月使用以来完成的脑血管成像21例进行分析,就其技术及临床应用初步探讨如下。

1扫描方法

CTA扫描方法为: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静脉内团注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370mgI/ml,剂量80~100ml。高压注射器流率为3.0~3.5ml/s于肘前静脉内注射。常规延迟时间16~21s。颅脑血管的良好显示,延迟扫描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但是延迟扫描时间个体差异大,因此,有必要对于每个患者均进行小剂量测试。GE的16层螺旋CT自带有血管内对比剂自动监测技术,可以动态观察血管强化情况以确定扫描延时。我们一般采用自动监测技术技术,将感兴趣区放在颈内动脉,阈值调至100HU,扫描条件:120kV,250~280mA,层厚1.25mm,螺距1.375mm,速度0.8s/周,床速13.75mm/rot。

2后处理重建

扫描后的图像以0.625mm层厚、0.625mm层间隔重建,在工作站上对CTA原始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方式有: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

2.1MPRMPR是一种二维重建的方法,它利用原始二维的横断面图像重建为新的二维图像,可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方向斜面,图像不能旋转,它保留了所有的原始数据包括颅骨、血管及脑实质,借以观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2MIPMIP是计算机以沿穿过被扫描物体的每条平行射线上遇到的最高CT值作编码,以灰阶成像的模式形成投影影像的方法。最大密度投影的结果图像上体现了密度信息。在图像外观上最接近DSA,但不能准确度量血管管径,且立体感差。

2.3VRVR法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每个像素内各种物质的百分比,显示为不同的灰度,在重建图像表现为不同的亮度。是目前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最高级别的三维显示方法。容积重建法:VR三维成像运用横断扫描的全部数据,具有信息丧失少,显示解剖标志明确,图像呈半透明状、层次多、柔和、边缘无齿状改变、层厚要求相对较低、解剖结构容易辨认等特点。VR法脑血管造影与DSA、手术结果对照准确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图像与DSA比较具有三维特性,因此空间定位准确、直观,临床医师容易理解,无创伤,患者易接受。

2.4综合分析判断CTA图像组合利用MPR、MIP和VR后处理技术,取长补短,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分析判断CTA图像有助于提高颅内疾病的诊断。

3结果

CTA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0.4%(19/21)。21例中,20例正常,脑动脉闭塞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动脉瘤2例(右侧大脑前交通动脉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1例,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瘤体最大直径约5mm,最小直径约1.6mm),脑血管畸形3例(右侧枕叶、右侧颞叶各1例,右侧顶叶1例,均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例脑血管畸形经手术证实。

4讨论

面对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残率、致死率,如能在脑血管急性意外短时间内做出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SCTA是利用三维成像进行血管性病变诊断的方法,技术选择决定着SCTA成像的成败。16层SCTA技术选择主要因素有三点,(1)注射参数:包括注射速率、注射总量及扫描延迟时间。采用注射速率3.0~3.5ml/s,总注射量为60~100ml,造影剂最好使用非离子型。扫描延迟时间必须使扫描与血管峰值强化的平台期同步。(2)扫描参数:由于扫描范围增大,空间分辨率下降,所以应根据诊断目的和靶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尤其是选择适合的层厚、螺距等。本组病例均采用层厚0.625mm,螺距1.375mm。(3)图像后处理方法:CT血管成像是将螺旋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两种技术结合来显示血管结构。三维重建是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一大飞跃。VR技术是目前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最高级别的三维显示方法,它不需要调节阈值,能够根据扫描原始数据各种成分的比例进行像素分类,以不同的色彩显示,成像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强,可以三维任意旋转。CT及MR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成熟,SCTA、MRA在很多方面上正在逐步取代作为金标准的、传统的DSA。21例受检者,除2例一侧或两侧大脑中动脉显示不能达到四级(1例脑梗死病例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除外),余均能显示至四级或以上,显示率90.4%。SCTA还有以下优点:(1)SCTA受患者病情因素限制少,尤其适合对于急性脑血管意外一些危重患者,这是DSA所不及的。(2)SCTA可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瘤颈的长短宽窄,并可通过三维任意角度旋转,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起始部位、瘤体伸展方向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近年来有报道将SCTA作为动脉瘤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S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其敏感性在97%~100%,特异性在98%~100%[1],尤其是SCTA在显示前交通动脉瘤有报道其检出率高于DSA[2]。(3)SCTA可清楚显示血管性病变的三维立体结构,尤其对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可以很好地显示其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本组动静脉畸形3例,除1例放弃检查治疗外,余2例均由神经外科直接行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及血肿清除术证实。其中3例均可清楚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总之,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疗中,越显得重要与需求。尤其是SCTA,正以它的优势及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不断完善,很好地满足患者及临床的诊疗要求。笔者也认为在临床需要了解头颈部血管情况时,SCTA可以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SCTA可辅助DSA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朱玉森,李松柏,韩敏,等.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临床价值的初步探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755-758.

[2]宋晓娜,曹喜.前、后交通动脉瘤DSA与CTA诊断的对比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