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骨固定器在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胸骨固定器在预防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38例胸骨正中切口患者行胸骨固定器内固定胸骨。结果38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均一期愈合。结论胸骨固定器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缩短手术关胸时间,固定牢靠,减少术后引流及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固定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记忆胸骨护板在胸骨骨折及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01月以来收治的胸骨骨折及肋骨骨折的患者106例,采用自愿及随机的原则分为护板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肺部并发症。结果护板组使用记忆胸骨护板后三天的VSA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胸骨及肋骨骨折中使用记忆胸部护板,可以明显有效的降低疼痛,促使患者主动咳嗽、排痰,明显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胸部护板 胸骨骨折 肋骨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年胸外科收治的胸骨骨折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随访。结果本组病例死亡14例,出院后随访3-12月,非手术患者骨折畸形愈合9例,占手术治疗患者的19.1%(9/47)。手术治疗后畸形愈合3例,占手术治疗患者的5.5%(3/55)。所有治愈患者均未见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影响。结论胸骨骨折的患者早期进行周密细致的检查,必要时结合多层螺旋CT进行明确诊断。严格把握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相关复合伤,明确轻重缓急,可明显减少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创伤性 胸骨 骨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实施的3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对该类手术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在熟练手术操作基础上,配合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住院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脑卒中、脑栓塞、恶性心律失常、呼吸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实施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手术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同时配合精心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才能充分显示出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的优势。

  • 标签: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瓣置换 微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分型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对我院38,例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原因、胸椎损伤节段、胸骨骨折部位及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及其他合并伤等相关信息放入分析列表便于进行分析。其中压缩骨折16例,骨折脱位14例,爆裂骨折4例,爆裂脱位4例。其中患者为完全性神经损伤为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8例,无神经损伤为12例。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20例。根据相关治疗结果制定分型方案。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研究发现患者损伤原因主要为交通和坠落,34例患者均为合并多发创伤和多发骨折。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具有致伤力迅猛、可导致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并合并多发伤或多发骨折等临床特点,现新的分类方法更适用于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也证实了胸椎第4柱这个理念。

  • 标签: 胸椎 胸骨骨折 分型 治疗方法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用一次性注射器行胸骨穿刺抽取骨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行胸骨穿刺抽取小儿骨髓。结果967例次采取10毫升一次性注射器行胸骨穿刺抽取骨髓液,1次性成功921(95.2%),均无感染、出血、意外发生,骨髓取材满意。结论一次性注射器行小儿胸骨穿刺抽取骨髓液损伤小、痛苦小、简便、快捷、安全,可以替代传统髂后上棘、胫骨粗隆前穿刺。

  • 标签: 小儿胸骨穿刺 一次性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早期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间接诊的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64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法,将64例病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记忆钛合金或胸骨接骨板进行早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为(60.1±2.4)h、ICU停留天数为(5.0±2.6)d,均比对照组的(81.5±3.9)h、(10.3±3.0)d显著缩短,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和胸廓畸形率分别是9.38%、6.25%,比对照组的28.13%、31.25%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严重胸外伤致多发肋骨、胸骨骨折病患施以早期内固定治疗,可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严重胸外伤 早期内固定 肋骨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根据2006年1月~2011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患者都以手术来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其中的25例是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另外11例是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劈开。通过其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有23例,而滤泡性腺瘤的有9例,另外有4例是甲状腺滤泡状癌。并且,在术后出现喉返神经伤表现的有3例,无期他严重并发症和手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以及术前评估应用CT检查会有帮助。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在大部分病例中都适用,手术创伤较小,安全可靠。

  • 标签: 胸骨后甲状腺肿 外科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骨前径路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月—2011年2月以来成功实行胸骨前路径经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大约在110分钟—220分钟,平均130分钟,术中出血量约在30~50mL。术后24~72h可拔除引流管,颈部能自由活动,5~7d患者可痊愈出院,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无刀口感染,皮下为出现淤血和瘀斑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的手术瘢痕小且隐蔽,不影响外观。结论经胸骨前路径腔镜行甲状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手术方法,又不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可起到美容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胸骨前径路 腹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张力带钢丝与胸锁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胸骨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锁骨胸骨端骨折患者41例,分别采用张力带钢丝(23例)和胸锁钩钢板(18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手术费用。结果41例病人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锁骨胸骨端骨折均能收到良好效果,张力带钢丝手术风险更小,手术操作更简便,费用更低。胸锁钩钢板固定更稳定,可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张力带钢丝 胸锁钩钢板 锁骨胸骨端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创伤性胸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外伤后临床怀疑胸骨骨折的病例,均行X线(DR)平片检查。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CT图像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后处理重建,获得不同角度的MPR和VR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明确有无骨折及骨折的类型。结果26例胸骨骨折的病例,X线片(DR)明确诊断胸骨骨折18例,疑似骨折5例,漏诊3例;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显示所有骨折胸骨骨折23例,胸骨柄骨折3例,其对胸骨骨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片(DR)。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准确的显示胸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以及是否有伴随损伤,是确诊胸骨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当X线平片检查阴性或可疑胸骨骨折时应及时行MSCT检查。

  • 标签: 胸骨骨折 胸部外伤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把这32名患者平均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切面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结果观察组16名患者在经过检测后发现,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检查方法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动脉导管未闭型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时,应推荐采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法。因该方法的图像质量、安全性都优于胸骨旁切面超声检查,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胸骨上窝切面 动脉导管未闭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扁桃摘除术后扁桃窝出血形成血肿后.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止血和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2014年9月我门诊部行扁桃摘除术980例术中出现扁桃窝出血形成血肿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采取多种止血方法止血彻底,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术后最主要并发症是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采用镇静止痛,局部压迫止血,封闭疗法,止血药物,抗感染治疗,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 标签: 扁桃体摘除术 并发症 窝内出血形成血肿 不同止血方法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椎)。所有42例(67个椎)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椎成形术,其中46椎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椎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提解剖教学是口腔解剖教学重要部分,为后续的临床专业课提供了正常牙体形态学基础,为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实物标本展开,以实训为主导,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动手能力。

  • 标签: 牙体解剖教学 实物标本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良充填及不良修复对牙周组织造成的轻重不同的危害,以及造成危害的原因探讨。结果自2012年以来接诊不良充填98例,不良修复129例,导致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变,轻的造成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严重的造成邻牙龋坏以及牙周脓肿、根尖脓肿、颌面间隙感染、甚至颌骨骨髓炎的发生。长期的不良刺激和非正常咬合,甚至可以导致癌变以及颞下颌的疾病。结论加强对全民健康教育和正确就诊的引导;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口腔规范操作技术水平,可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 标签: 不良充填体 不良修复体 牙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患者获得随访患者30例,共45节手术椎,均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病历,手术定位时间平均约5min,一次穿刺成功为43节椎,一次成功率95.56%,骨水泥填入椎平均注射量4.2ml,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平均8.9±0.7分别降至术后24小时的2.3±0.5分、术后1周的2.0±0.4f分及术后3月的1.8±0.5分(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改良椎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改良椎体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