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阴道(BV)是我国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的非炎症表现的症候群,BV患者约有50%无症状,有症状者多主诉为下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腥臭味、阴道瘙痒等。本叙述对BV病原菌检测和临床诊断标准进行阐述,常用有镜检法、培养法、生化法等。为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菌阴道(BV)的3种检验方法的特点。方法对1185例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BV试验3种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阴道;BV诊断按照Amsel金标准分组;BV组870例,非BV组315例。结果BV组870例直接涂片(线索细胞)、细菌培养、BV试验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3%、32.5%、89.8%;非BV组315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8%、6.1%、27.5%;2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结论BV诊断试验快速、敏感、适用于BV筛查,涂片染色检验线索细胞简易、方便、易行,而且可同时进行真菌、淋菌等检测;细菌分离培养是阴道加德纳菌坚定的金标准。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BV) 阴道加德纳菌(GT) BV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阴道门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8月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567例,取其阴道分泌物检查,对诊断为细菌阴道的患者予以替硝唑治疗,讨论细菌阴道的门诊就诊原因、患病率及替硝唑治疗效果。结果细菌阴道的门诊患病率为4.98%,78例诊断为细菌阴道病患者中约37.18%无明显白带增多表现,而以不孕、腹痛、阴道流血或流产前、产后常规检查时发现。复查患者治愈率100%。结论细菌阴道病患者在妇科门诊患者中并非罕见,替硝唑治疗效果好。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 治疗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氟沙星阴道泡腾片治疗细菌阴道的疗效。方法对本院门诊收治的细菌阴道病患者,经微生物学检查无合并其他阴道炎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18例,用氧氟沙星阴道泡腾片治疗,B组102例,用甲硝唑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有效率,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各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一周,A组有效率94.92%,B组为93.14%。复查复发率A组14.41%,B组24.5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氧氟沙星治疗细菌阴道疗效好,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 标签: 氧氟沙星阴道泡腾片 甲硝唑栓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州细菌阴道(BV)在不同育龄妇女人群的发病情况,进一步提高对细菌阴道的认识。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妇科门诊中的不同年龄段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外阴不适为主诉387例疑为BV的妇女进行检查分析,7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Amsel’s标准法诊断,结果387例门诊病人中细菌阴道病患者162例(41.86%),其中青春期妇女的细菌阴道病患病率为23.09%,生育期妇女的细菌阴道病患病率为49.18%,围绝经期妇女细菌阴道病患病率为13.04。结论生育期妇女BV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差异有显著(P<0.05),应针对细菌阴道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并将细菌阴道的防治列入基层妇科门诊常规。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门诊发病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应用瑞氏快速染色法染色检查疑为细菌阴道病患者的宫颈/阴道涂片,并将120例阳性患者涂片上的线索细胞形态进行探讨,内容包括上皮细胞内的细菌形态,及被细菌粘附的鳞状上皮细胞类型等。认为按细菌形态分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细菌阴道的流行学及治疗方法;另线索细胞按被粘附的上皮细胞类型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宫颈及阴道上皮组织的病变情况。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细索细胞线索细胞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在细菌阴道病患者中的浓度的状况,探讨CRP对细菌阴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细菌阴道病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全血CRP的测定。结果CRP水平在细菌阴道病患者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水平与细菌阴道感染有关,提示CRP的浓度对于诊断细菌阴道有辅助意义,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而提示细菌阴道的治疗情况。

  • 标签: C-反应蛋白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白带常规检测联合唾液酸酶在细菌阴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细菌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确诊的300例细菌阴道炎患者中,白带常规检测法检出率47%,联合唾液酸酶检测时,检出率为75%。结论白带常规检测在用于细菌阴道炎检测时,具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联合唾液酸酶检测时,检测效果明显提高,故而更加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白带常规 细菌性阴道炎 唾液酸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细菌阴道炎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细菌阴道病患者1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甲硝唑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维生素C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40例患者显效,2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有28例患者显效,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0%,二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阴道病容易合并其他妇科感染性疾病,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好,在本文研究中,使用甲硝唑和维生素治疗细菌阴道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妇科感染性疾病 甲硝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我院180例细菌阴道病患者作为研究,分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不同方案的可行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80例细菌阴道病患者,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个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患者甲硝唑、阴道用保妇康栓、口服甲硝唑联合阴道用保妇康栓治疗,治疗周期为7天。观察每组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且计算每组方案的治疗成本,以确定治疗细菌阴道的可行方案。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治疗成本不高;保妇康栓组治疗明显高于甲硝唑组,治疗成本不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甲硝唑组虽然治疗成本低,但疗效较其他两组差,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结论保妇良栓组和联合用药组可作为治疗细菌阴道的可行方案。

  • 标签: 甲硝唑 保妇康栓 联合用药 细菌性阴道病 可行性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菌阴道(BV)的临床检验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细菌阴道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线索细胞检查、BV快速检测、pH值检测、胺试验,观察对比各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总结分析细菌阴道诱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线索细胞检查的检出率为62.7%(47/75),BV快速检测的检出率为61.3%(46/75),胺试验的检出率为50.6%(38/75),pH值检测的检出率为48.0%(36/75),pH值检测与线索细胞检查、BV快速检测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细菌阴道诱发的危险因素有滴虫阴道、经常清洗阴道、多次流产、避孕套使用、卫生习惯。结论BV快速检测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是细菌阴道临床检验的首选方法;线索细胞检查可以作为BV快速检查的补充予以运用;胺试验和pH值检测联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临床检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菌阴道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细菌阴道病患者及健康女性各43例作为样本,分为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调查两组样本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其生活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细菌阴道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性生活>2次/w、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下、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未使用避孕套、经常冲洗阴道、性生活前无清洁外阴的习惯使阴道碱化有关,是诱发细菌阴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女性的健康教育,嘱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细菌阴道的发病率,使女性的健康水平得以提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局部给药方案对细菌阴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BV患者随机分成四组给予阴道局部用药,A组予甲硝唑400mgQd×7d;B组予硝呋太尔250mgQd×7d;C组予甲硝唑400mgQd×7d后,予乳杆菌250mgQd×10d;D组予硝呋太尔250mgQd×7d后,予乳杆菌250mgQd×10d。分别于停药3天及停药2月后复查。结果各组短期有效率均高于75%,A、B、C三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复发率则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A组无明显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善作用;B、C组具有一定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善作用,且作用相近,两次复查差异不大。D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硝呋太尔联合乳杆菌方案治疗BV,在有效率、复发率及阴道微生态环境调整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单纯应用硝呋太尔作用与甲硝唑联合乳杆菌作用相近,亦有一定的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善作用,在有效率及复发率方面亦优于单用甲硝唑。单纯应用甲硝唑,无明显阴道微生态环境改善作用。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微生态平衡 乳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甲硝唑与定君生联合治疗细菌阴道的疗效。方法将门诊确诊的细菌阴道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口服甲硝唑联合阴道定君生治疗者为观察组,单独口服甲硝唑片治疗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停药后复发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甲硝唑联合阴道定君生治疗细菌阴道疗效显著。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微生态环境 定君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细菌阴道(BV)在妇科门诊中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妇女盆腔病变相关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死亡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例妇科患者,根据线索细胞检查以及BV的临床症状,进行BV筛选。并分析盆腔炎症与BV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BV与非BV患者之间的比较结果。结果BV在妇科门诊的发病率高达52%,其发病高峰在24~45岁性生活活跃期,BV的盆腔病变——炎症和相应而致的异位妊娠、不孕症等,明显高于各类阴道病变组。结论妇科盆腔病变与BV及相关疾病的关系呈正相关,必需常规进行门诊患者的筛选诊断和积极治疗无症状的BV。

  • 标签: 细菌性 盆腔炎症 阴道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唯阴康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阴道(BV)的疗效。方法将120例BV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应用唯阴康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均用药7天。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停药7天,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率96.67%和95%(P>0.05);但停药30天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7%和83.33%(P<0.05);停药60天研究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78%和17.02%(P<0.05)。结论唯阴康联合甲硝唑比单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唯阴康 甲硝唑 复方甲硝唑阴道栓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对需氧阴道炎及细菌阴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就诊于我院行妇女普查的患者,入组后按照避孕方式分为宫内节育器组和其他避孕方式组,测定女性阴道分泌物中过氧化氢浓度和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和凝固酶催化活性,进而比较其需氧阴道炎及细菌阴道发病率。结果宫内节育器组和其他避孕方式组年龄、孕次、产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内节育器组和其他避孕方式组需氧阴道炎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宫内节育器组和其他避孕方式组细菌阴道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更易患细菌阴道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需氧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阴道炎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细菌阴道炎的患者344例,均符合细菌阴道炎诊断标准,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硝唑,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阴道置入甲硝唑栓局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84%,对照组总有效率92.44%,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甲硝唑及阴道置入甲硝唑栓局部治疗维持阴道内菌群的平衡,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日常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 标签: 细菌性 阴道炎 甲硝唑 甲硝唑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V三联法对诊断细菌阴道(BV)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Amsel金标法和BV三联快速诊断试验对1750例妇科门诊病例进行细菌阴道诊断的比较研究。结果采用BV三联法检测阳性率为14.11%,Amsel法检测阳性率为15.3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5.82%。与Amsel法比较,BV三联法检测诊断细菌阴道的敏感性为82.46%,特异性为98.25%。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96.87%。结论BV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由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厌氧菌破坏了正常状态下的乳酸杆菌所维持的微生态平衡;BV三联快速检测法是一种新型、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可用于临床细菌阴道的诊断,值得推广。

  • 标签: BV三联快速法 Amsel法 细菌性阴道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阴道的诊断方法中,四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总结诊断率比较,通过对比,推荐诊断率最高的办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细菌阴道的女性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作4组,分别为pH检测组、胺试验检测组、线索细胞检测组和BV快速检测组。对照4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线索细胞检测法的检出率最高,BV快速检测法次之,二者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再次依次为pH测试组及胺试验组,后二者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与线索细胞检测法、BV快速检测法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可推广线索细胞检测法、BV快速检测法,以pH检测及胺试验法辅之,有效提高检出率。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pH检测 胺试验检测 BV快速检测法 线索细胞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