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近年来儿科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护士业务能力低,以及医院诊疗程序、医疗费用等问题都是导致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结论通过提高专业技能,加强护患沟通,完善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最大限度预防或避免护患纠纷

  • 标签: 儿科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时代进步,伴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尤其在急诊就医时护患沟通不当更容易产生护患纠纷

  • 标签: 急诊护患关系 纠纷 有效沟通
  • 简介:摘要当前,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频繁发生的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对医疗环境影响也很大,增加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恶化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因此如何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及发生了医疗纠纷如何解决,成为当前医疗机构急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医疗纠纷 防范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增强药房工作人员对药患纠纷的防范意识和能力,降低药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对药房工作人员的医德医风、业务知识、岗位技能、药患纠纷处置流程和技巧进行定期教育培训,并及时注意药患纠纷中当事药师身心状态的调节。结果与结论通过定期培训教育,药房工作人员从职业道德和业务、实践、纠纷处置技巧及心理承受等能力都有大幅提升,综合工作能力增强,有效地从根源上降低了药患纠纷发生率,维护医院与患者的双方利益。

  • 标签: 药患纠纷 医德医风 处置技巧
  • 简介:摘要由于“知情权”概念的引入,医患双方维权意识增强,医患、护理纠纷日趋增多。尤其在急诊科这样高风险的科室,患者以急危重症为主,护理工作以急、忙、突发性、随机性、多学科性为主要特点。常因为在抢救病人而忽视对病人及家属的告知而导致患方的不满意,从而上升为法律纠纷。因此,笔者主张从护理行为告知来化解急诊护理行为中的风险

  • 标签: 护理告知 急诊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儿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2例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26%,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医院是患者的生存希望,患者是医院的发展动力,然而,近年来,由于医疗机构、媒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医患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恶化,医患纠纷也逐渐的增多。本文就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做出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医患纠纷的防范对策与防范措施,本文也做出了一定的概述。

  • 标签: 医患纠纷 医务人员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纠纷的防范以及应对纠纷时解决的措施。方法从人员、设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出急诊急救护理纠纷的原因,探讨如何进行相应防范与应对。结果急诊急救的操作以及护理都得到了相应的规范,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能够有效的防范并且解决急诊急救中的护理纠纷,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诊急救 护理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对儿科护理纠纷进行分析,认为儿科护理纠纷高发与儿科病人是特殊群体、儿科特殊的护患关系、家长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对治疗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有关。指出医院要建立高素质的儿科护理队伍,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是防范儿科护理纠纷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儿科护理 纠纷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投诉纠纷发生常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达到减少投诉纠纷的目的。方法对我院儿童保健门诊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到的医疗投诉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结果通过提出相应防范对策,儿童保健门诊医疗投诉纠纷大大降低,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门诊工作秩序良好,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责任心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重视安全教育及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时排除与化解投诉纠纷苗头等防范对策,是减少医疗投诉纠纷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门诊医疗投诉纠纷 原因 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步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新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患者医疗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些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1。今对笔者所在医院3年来发生的65起医疗纠纷进行系统分析,查找主要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其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增强规避风险意识,更好地维护医患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 标签: 医疗纠纷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使得门诊药房药患纠纷得到有效减少。方法通过提高药剂师的能力、有效控制药品质量、增进与患者的沟通等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药事管理办法实施前后的医患纠纷变化情况。结果加强门诊药房药事管理后的一年中,相关药患纠纷数量明显下降(P<0.05),门诊和住院患者对医院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门诊药房药事进行有效管理,能够降低用药不科学、药剂师的失误、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现象出现,而且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退药情况的发生,由此使病人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这样病人就可以放心的让医生开药和用药了。

  • 标签: 药事管理 门诊药房 药品
  • 简介:摘要急诊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制度不健全,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的沟通技能,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低,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价值观念提高,患者本身不配合,不切实际的期望等。因此,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责任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掌握沟通技巧等,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急诊科 护患纠纷 原因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强医患沟通在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传统管理和改良后管理医疗治疗患者各100例,对传统管理发生医疗纠纷因素进行分析,应用改良管理后发生医疗纠纷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管理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严重性均显著低于传统管理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医患沟通对减少医疗纠纷较为重要,可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发生比例,减轻医疗纠纷发生的程度,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医疗沟通 医疗纠纷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通过搜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门诊药房药患纠纷的信息反馈,从医院、药师以及患者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发生纠纷的原因及有效干预对策。结果药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医师方面开处方不规范、开错处方;药师方面调剂差错、服务态度不佳;患者方面退药、药品价格等因素有关;医院方面制度不健全;体统设备方面设备陈旧,跟不上工作流程。结论为有效预防医院门诊药房药患纠纷的发生,医院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一步步解决现存的重要问题,从各方面入手加强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流程并优化改造。

  • 标签: 医院门诊 药房 药患纠纷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护患纠纷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比率,及涵盖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宣教水平及心理护理四大模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常规组全年护患纠纷比率为0.15%;护理组全年护患纠纷比率为0.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其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宣教水平及心理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规避护患纠纷风险。

  • 标签: 护理 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或预防护理工作中与护理相关的护患纠纷发生。方法通过重点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同时加强医疗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结果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防范意识,加强目标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结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且急诊多、技术性强、容易发生护患纠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加,其医疗需求和期望值也随之提高。患者在追求疾病诊治的同时,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1。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其中与护理纠纷有关的护患纠纷也呈上升趋势,给护理人员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探讨护理工作中与护理相关的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尤为重要2。

  • 标签: 护理管理 纠纷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纠纷,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纠纷分析和防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投诉率、护理满意率及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2.7%、投诉率1.3%、护理满意率93.3%等均显著优于参照组14.7%、12.0%、8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纠纷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针对性防范对策,可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 标签: 防范对策 妇产科 护理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