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纯钛作为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Ⅱ畸形矫正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5至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安氏Ⅰ、Ⅱ畸形矫正治疗的患者,在完成整平排齐、关闭拔牙间隙阶段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关闭间隙,观察组采用微型纯钛作为种植体支抗关闭间隙,比较两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模型的覆盖(OJ)等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现象。结论微型纯钛种植体可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面形凸度及覆殆、覆盖关系。

  • 标签: 微型纯钛 种植体支抗 畸形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金银花药材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比较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活性,根据研究结果为临床用药和以山银花为原料的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对不同来源的金银花药材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抗氧化活性山银花>金银花。

  • 标签: 金银花 山银花 抗氧化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采用药敏纸片法,对4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48株大肠杆菌中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83%(46/48)、89.58%(43/48)和89.58%(43/48)。氨基糖苷中的耐药率以链霉素最高,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1.25%(39/48)、58.33%(28/48))和62.50%(30/48)。大多数的药物耐药率集中在70%~80%;多重耐药率在100%;根据I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I整合子的intI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大肠杆菌I整合子,分析I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bp~2000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66.67%(32/48),在35株耐9种药物以上的大肠杆菌中有27株菌I整合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占77.14%(27/35)。研究结果表明,I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I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决明子蒽醌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聚酰胺吸附纯化样品,醋酸镁显色及紫外线光度法对中药决明子蒽醌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照品1,8-二羟基蒽醌的吸收度及浓度线性关系在4.6-18.4μg/mL浓度范围内较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0%,RSD=2.48%(n=9)。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决明子蒽醌成分含量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便易行。

  • 标签: 决明子 蒽醌类 成分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友谊关口岸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防制、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灭蚊磁CO2诱蚊法。结果捕获成蚊879只,隶属5属10种,其中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活动高峰期为7-9月。结论应根据调查结果,指导相关部门在蚊活动高峰期前做好灭蚊工作,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 标签: 种群 季节消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金属医疗器械的锈蚀原因分析及防锈措施。方法采用损伤性小的清洗工具和高效的多酶清洗液及正确的漂洗环节,选用10%或45%亚硝酸钠除锈措施和锈蚀后除锈复新措施。

  • 标签: 金属器械 锈蚀 防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Ⅰ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3.11%,24h内停药的占59.01%,48h内停药的占15.19%,72h内停药的占11.66%,大于72小时停药的占14.13%。无联合用药情况。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有5大,共9个品种,其中使用率最高的为一代头孢菌素(五水头孢唑林)。结论我院Ⅰ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需加强管理,合理用药。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乌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分析其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2004.9-2013.9期间收治的26例发生乌头中药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乌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中辨证不符占32.50%、剂量过大23.33%、配伍不当17.50%、个体差异10.83%、煎服有误9.17%、炮制不当3.33%,其他原因3.33%。相比较其他各因素,前个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该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乌头中药,通过辨证,控量、合理配伍等对策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药。

  • 标签: 乌头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且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因此,积极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利用中医理论,以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冠心病,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益气活血类中药 冠心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经ARB+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DN患者依用药情况分组为,厄贝沙坦+瑞舒伐他汀组87例为观察组和厄贝沙坦组90例为对照组,六周为治疗周期,进行疗效比较。结果Scr(血肌酐)、MA/Cr(尿微量蛋白与肌酐比)及尿蛋白(24小时)在经6周的治疗后均较前有改善,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厄贝沙坦治疗DN可以提高疗效,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厄贝沙坦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西药房对头孢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包括药物剂型、用药频度(DDDs)等方面。方法选取2013年5月-12月我院西药房的800张头孢抗菌药处方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与其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800张处方中,有口服型处方375张,其中以第一、二代头孢抗菌药使用最多,分别占47.7%和40.3%;有针剂型处方425张,其中以第二代药物使用最多,占52.5%。根据临床使用前10位头孢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来看,其中以头孢西丁的DDDs值最高,为5.6,DDC值是41.3元/天,其次是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前者的DDDs和DDC值分别是4.1和104.8元/天,后者是3.2和62.5元/天。结论我院西药房对头孢抗菌药的临床应用基本上趋于合理,不过仍存在部分头孢抗菌药用药频度上升和用药起点高等问题,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通过进一步培训及教育来规范用药。

  • 标签: 西药房 头孢类抗菌药 临床使用 调查
  • 简介:摘要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头孢菌素的神经毒性副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头孢菌素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荨麻疹在我国传统中医学里被称之为“风隐疹”,又俗称为“风疹块”,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局限性的水肿反应,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是引发荨麻疹的主要原因1。临床主要表现为形状大小不等的风团,可伴有恶心、呕吐、胸闷、头痛、头胀等全身症状。初发荨麻疹通常会在24h内消失,但是消失过后会有新的皮疹在数日至数月内反复发生。桂枝汤及其方的临床作用非常多,包括抗炎、镇静、解热、抗过敏等。在传统中医学著作《伤寒论》中就明确指出,桂枝汤对多种类型的荨麻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桂枝汤 类方 荨麻疹 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干预前、后我院3种Ⅰ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探讨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抽取干预前2010年和2次干预后2012年及2013年,我院择期行甲状腺、乳腺及斜疝3种Ⅰ切口手术患者共450例,分为干预前、第1次及第2次干预后共3组,每组各150例。对于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8.66%,2次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1.33%;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48.65%;术后用药时间≤24h的比例提高了88.04%。结论我院采取干预措施后监管效果显著,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得到遏制。为国家节省大量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预防用药 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