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板蓝根注射液雾化吸入对稳定COPD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COPD患者296例,采用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两组患者均采用茶碱缓释片平喘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使用板蓝根注射液雾化吸入,3次/d,7d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1d以及治疗后7d、14d抽取两组患者空腹血检测各项免疫指标。结果第1d血清检测结果IL6、IL8、IL10,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d、14d检测结果IL6、IL8、IL10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7d、14d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数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百分比,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亚群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T淋巴亚群所占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板蓝根雾化吸入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COPD稳定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控制患者机体气道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板蓝根 超声雾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淋巴细胞 白介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气宣肺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COPD稳定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气宣肺化瘀方。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后均有不同比例的患者出现症状好转,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MW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补气宣肺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补气宣肺 化瘀 慢阻肺 稳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档案在稳定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稳定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在康复治疗方式上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参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肺功能康复进行干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建立肺功能档案对患者肺功能康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后,发现康复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建立患者肺功能档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在临床康复治疗上具有很高的推广意义。

  • 标签: 肺功能档案 稳定期COPD患者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老年患者应用温针灸措施治疗对病情指标的干预和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016年收治年龄在60岁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180例相关临床资料为分析数据来源,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措施差异将其以每组9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和观察组(温针灸方式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温针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疗效评估后提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3例、15例,总有效率计算后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分别观测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每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占预计值百分比以及最大呼气量等,提示治疗后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数据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老年患者用温针灸手段对病情干预,能够收到极为突出的缓解效果同时对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肺阻塞(COPD)稳定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入院治疗的COPD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首先根据病情接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半年后,检测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pO2、FEV1、FVC、FEV1/FVC等临床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经治疗,研究组PaO2、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pO2、FEV1、FVC、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6.673、4.641、5.041、5.672、7.029、5.7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强化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对COPD稳定患者社区分级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120例稳定COPD患者,家庭医生对干预组患者根据病情分级,制定不同的社区综合管理方法,包括健康教育、肺康复锻炼、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膳食指导、社会心理支持、家庭氧疗。管理24个月后,将管理开始和管理结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及6min步行试验进行比较。结果管理24个月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以及6min步行试验均较管理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家庭医生对COPD稳定患者社区分级强化管理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减慢疾病发展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社区推广。

  • 标签: 家庭医生 慢性阻塞性肺病 分级 强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固本活血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病人60例COPD稳定气虚血瘀证受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疗程3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73%,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趋势,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两组安全性观察均为正常。结论固本活血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确切,延缓肺功能下降及改善肺微循环且安全。

  • 标签: 固本活血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虚血瘀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补肺法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以21比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补肺方药(三九配方颗粒)为基础加减,每次20ml,日2次;对照组按需使用万托林气雾剂,吸入。连续治疗6月,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疗效、6分钟步行距离情况。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对照组均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6分钟步行465米,对照组平均6分钟步行411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补肺法治疗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活动耐量、肺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和优势。

  • 标签: 健脾补肺散 万托林气雾剂 症状疗效 活动耐量 肺功能 急性加重期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阻肺稳定患者的治疗中社区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8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家庭组与社区组,家庭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回到家中接受家庭管理,社区组患者则在稳定后去往社区医院接受管理,对两组对象进行随访,并比对双方相关指标。结果社区组对象的相关指标要明显优于家庭组,双方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阻肺稳定患者临床干预中,社区管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稳定期 社区管理 家庭管理 治疗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风险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稳定高风险COPD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前者行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服NAC,比较2组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CCQ问卷结果、急诊或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肺功能上,2组治疗后FEV1、FEV1/FVC、6分钟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但研究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CCQ得分及观察期内急诊或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AC联合噻托溴铵等药物治疗稳定高风险COPD,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及急诊次数,效果显著。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水平喘膏金水平喘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2组按指南所制定的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推荐治疗方案给予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金水平喘膏。两组疗程均为3月。分别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及肺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达90%,对照组为6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治疗3月后,两组咳嗽、咯痰及喘息在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咳嗽、咯痰、喘息及中医证候总体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FVC、FEV1、FEV1/EVC等指标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FVC、FEV1、FEV1/EVC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MRC、气流受限分级、CAT等指标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mMRC、CAT、气流受限分级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基于COPD稳定核心病机的金水平喘膏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金水平喘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芪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肺气虚证患者,了解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肺气虚证患者100例参与研究,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数分分成两组,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参芪补肺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占预计值、FEVl/FVC结果分别为(1.27±0.17)V/L、(70.4±8.9)%、(70.3±8.5)%,对照组分别为(1.06±0.18)L、(60.8±9.4)L、(57.8±8.3),对比两组数据,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肺气虚证患者,疗效佳,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用药安全性高,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参芪补肺汤 肺气虚证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稳定阶段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用噻托溴铵与信必可都保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推广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患者所接受治疗方案差异为依据将其每组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所接受治疗方案分别对应常规稳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和应用噻托溴铵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手段。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措施对稳定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患者病情体征改善情况作为疗效判断依据,对照组与观察组判定无效患者分别为10例、2例,组间总有效率差异统计学提示有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均接受平均3个月时间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不同时间段了解6分钟步行距离,提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数据优越性相对明显,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5);随访期间上述各时间段检测生活质量数据,观察组患者所得评分具备明显优越性,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信必可都保方案对于稳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相对于对症治疗不仅能提高病情干预效果且对患者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等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噻托溴铵 信必可都保
  • 简介:摘要目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阿奇霉素(小剂量)治疗,分析其对改善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老年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在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治疗+阿奇霉素(小剂量)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1s率)均获得了显著性增加,TNF-α(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以及IL-8(白细胞介素)以及CRP(C-反应蛋白)均获得了显著性降低,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阿奇霉素(小剂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显著降低患者气道反应。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老年 阿奇霉素 小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月经前后无定期针药结合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妇科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12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当归芍药散+薄氏腹针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以及观察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1.67%,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无效率仅6.67%(5例),而对照组治疗无效率高达33.33%(20例),对照组的无效率远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对治疗药物出现过敏或其他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针药联合治疗月经前后无定期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方便简单易操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月经不调 月经前后无定期 当归芍药散 薄氏腹针疗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对产妇生后减轻乳房胀痛以及泌乳效果。方法将本院13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采用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胀痛程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生产后乳房胀痛分疼痛级别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在生产后24H~72H乳汁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产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定期乳房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产妇生产后的乳房胀痛情况,乳汁分泌明显,满足婴儿需要。

  • 标签: 乳房护理 乳房胀痛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健康体检对相关疾病早期预防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234例,对体检人员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阳性结果比例。结果体检结果显示,体检阳性结果人数为34例,阳性率为14.53%。结论定期健康体检可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 标签: 定期健康体检 预防治疗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天麻素对照品溶液是否稳定,确定天麻素对照品溶液的使用有效期。方法按天麻素检测方法,分别制备两份对照品溶液,在0、7、15、30、45、60、75、90天分别进行检测,在0天,对两份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两者结果差应≤2.0%,在0天以外的测试时间点,新配制两份对照品溶液,对新配制的对照品溶液和用于研究有效期的两份对照品溶液进行检测,每个时间点的含量测定值与零时间点的含量差应≤2.0%。结果在零时间点,两份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差为0.86%,小于2.0%,对天麻素对照品溶液溶液共考察了90天,在每个时间点的含量测定值与零时间点的含量差均小于2.0%。结论天麻素对照品溶液在规定条件下放置90天是稳定的,天麻素对照品溶液的有效期可以定为90天,勿需临用新配。

  • 标签: 天麻素对照品溶液 稳定性 有效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盆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骨折分型进行分组,其中骨折分型为C型的35例患者为甲组,骨折分型为B型的39例患者为乙组。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分析治疗并发症,通过为期8~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等结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患者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小,结果不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在3~6个月之间,甲组稍长于乙组患者,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患者随访期间的盆骨功能恢复结果较乙组患者更差,二者差异结果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畸形等后遗症。结论盆骨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临床分型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且分型为B型的患者恢复情况优于C型。

  • 标签: 不稳定盆骨骨折 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进一步保障儿童药物稳定供应。方法从儿童药物生产研发,药物分销企业供应以及儿童药物临床使用等多角度分析导致药物供应不稳定因素并提出对策。结果与结论加大儿童药物研发,完善药品供应企业监管,统筹医院药房各部门药品协调使用等多环节保障临床儿童药物稳定供应。

  • 标签: 儿童药物 药品供应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