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患者病程、部位、疼痛程度、合并疾病与近、远期疗效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我科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住院病人共67例,统计性别、疼痛部位、合并疾病,并电话随访疗效、疼痛评分。结果病程对患者远期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疼痛部位对疗效无明显影响(P>0.05),合并糖尿病可能对疗效有影响(P>0.05)。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时病程短的远期疗效优于病程长者,合并糖尿病者疗效可能较非糖尿病者差。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后遗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104例肩周炎患者,年龄4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局部痛点阻滞结合口服药物治疗,给予Ⅱ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下神经阻滞治疗。两组均2次/周,4次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相同且必要的功能锻炼,1周后及1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Ⅱ组患者疗效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

  • 标签: 超声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 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喉返神经肉眼识别及神经监测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通过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肉眼识别喉返神经。观察组使用神经监测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寻找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现喉返神经,可明显提升治疗安全性。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肉眼识别 神经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需要行手部或者前臂手术的患者3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穿刺后的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起效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手外科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定程度的延长了麻醉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手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担任神经外科总带教老师的一些经验。方法组建优秀的带教师资团队,应用床边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结果科室整体带教水平得以提升,实习同学反馈良好。结论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神经外科是一个病种多、病情危重的大科室,在其实习管理过程中,建立稳定的带教师资团队和培养学生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急救能力,是提升神经外科带教水平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外科 临床带教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弥可保与神经节苷酯穴位封闭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共4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就诊后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中再配合面部按摩等基础的治疗。研究组采用弥可保与神经节苷酯穴位封闭治疗。取患者的患侧穴下关、颊车、地仓按肌内注射方法消毒后进行注射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有效率。结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观察,研究组的治疗总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可保与神经节苷酯穴位封闭治疗面神经炎的效果明显,在面部神经炎患者的治疗中,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的。

  • 标签: 弥可保 神经节苷酯穴位封闭治疗 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神经节阻滞用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40例,随机分为施行全麻组与全麻联合神经节阻滞组(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心率变化,呼吸抑制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两次射频治疗中HR均有明显升高(P<0.05),复合麻醉组射频治疗中HR与全麻组比较,升幅较小(P<0.05),术后两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复合麻醉组中心率(HR)、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快于全麻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全麻组,呼吸抑制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节阻滞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复合麻醉组术后苏醒快,术中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神经节阻滞 全身麻醉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neuralgia,GPN)的临床表现及显微手术方法,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及神经根切断术(rhizotomy,RZT)治疗12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中行MVD者8例,RZT者4例,手术后11例患者疼痛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1例疼痛减轻,8例MVD患者术后仅出现短暂性眩晕,4例RZT患者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眩晕,声音嘶哑、饮水呛咳,3个月内恢复,1例咽喉部不适及阵发性干咳。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并发症少,效果肯定;行RZT术后易出现短暂性后组颅神经受损症状。

  • 标签: 锁孔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血管减压术 神经根切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化疗后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予含顺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4~6疗程,治疗组于化疗前1天开始给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对照组不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为25.0%,两组数据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可作为预防含顺铂双药联合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4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相比于对照组的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通过术前的评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的保护,能够对患者的海绵窦和视神经进行有效的保护,提高患者得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和神经的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2年—2013年对产科3154例和新生儿科480例新生儿的行为神经测定的结果,探讨早期行为神经测定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和新生儿科的足月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分为A、B两组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评分38.31±0.01分,高于B组评分33.24±0.18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评分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男童评分高于女童,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男女性别对评分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顺产评分高于剖宫产评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缺血缺氧性脑病和窒息、高胆红素脑病、先天发育畸形的患儿评分低于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羊水咽下综合征的患儿,P<0.01。结论新生儿行为测定对评估新生儿早期发育水平及筛查高危儿并对今后指导康复计划极其重要,而分娩方式和不同疾病对高危儿的早期发育存在不同影响。

  • 标签: 新生儿 行为神经测定 高危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显露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根据喉返神经损伤显露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为未显露喉返神经患者,观察组为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和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喉返神经损伤情况、GQO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暂时性损伤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永久性损伤、总损伤发生率明显更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治疗后,手术过程中显露出喉返神经会增加手术的时间,但是对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能减少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避免喉返神经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吞咽障碍的患者关于鼻饲饮食护理的方式、方法。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鼻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护理。结果采用上述描述的护理方法对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鼻饲护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鼻饲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出现1例腹泻、1例胃潴留、1例便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出现3例腹泻、1例恶心呕吐、2例胃潴留、2例便秘、1例脱管或堵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0%,两组患者鼻饲饮食护理并发生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说明在对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鼻饲饮食护理过程中,选择PUR材质鼻饲管,采用每日6~8次,每次鼻饲量≤200ml,鼻饲间隔时间≥2小时,鼻饲期间抬高床头30~45°,鼻饲结束适当抬高鼻饲管末端,在满足营养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神经内科 吞咽障碍患者 鼻饲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周围神经干超声声像图结构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32例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自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自愿者为18例,女性自愿者为14例。对32例自愿者实施周围神经干超声诊断检查。结果32例自愿者的周围神经干超声声像神经特征显示率为100%。横断面内部低回声,呈现出高回声的筛孔状结构;纵切面上呈现出高回声,内部可以看到与线性平行的低回声管状结构。结论超声诊断能够通过图像的形式,充分的将周围神经干走向及结构特征体现出来,并能够充分的对周围神经干进行准确的定位,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周围神经干 超声诊断 结构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在神经性耳聋的治疗过程中,声频共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神经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声频共振法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其治疗率以及总有效率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患者(P<0.05),且患者的病程越短,其治疗效果也就越好(P<0.05)。结论在进行神经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时,借助于声频共振治疗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病程越短,其治疗效果就越突出,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声频共振治疗 神经性耳聋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对以往接收过心里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数量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配对照组、观察组,每组人员各50例,而给对照组进行奥氮药物治疗,并在观察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里辅导,对比两组患者效果。心里辅导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前宣导、心里指导、看护、安全饮食、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接收过心里障碍100例患者在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治疗之前(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接收过心里障碍患者进行奥氮药物治疗和心里干预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分析价值。

  • 标签: 心里障碍 神经内科 奥氮药物 心里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纯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采用纯针灸治疗)和对照组(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共25例患者治疗有效,对照组共24例患者治疗有效,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和对照组(92.3%)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纯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相当,患者发病早期采用针灸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纯针灸 中西医结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分析不同切口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的转归、影响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连续选取125例髌骨骨折患者,根据切口类型分类后,分别于术后1周测量切口长度及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切口周围皮肤感觉异常的转归,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KSS)评分。结果125例患者中共有13(10.4%)例术后出现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其中纵向切口组8例(8/75,10.6%),横向切口(包括横弧形)组5例(5/50,10.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11例患者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完全恢复,2例(纵切口组1例,横切口组1例)患者主诉仍有感觉异常,但较前明显好转,发生率与术后一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K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骨骨折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切口周围感觉异常,但可随时间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不同切口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膝关节活动度及KSS临床评分并无明显差别。故从神经损伤角度研究发现纵向、横向(包括横弧形切口)无明显差别,并非如部分文献所描述的横向切口更易损伤神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带状疱疹爆发痛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爆发痛的疗效。方法36例带状疱疹爆发痛患者随机分成神经阻滞治疗(NB)组和曲马多治疗组(T)组,观察治疗后24h、1w、1m、3m的镇痛VAS评分。24h、1w、1m、3m疼痛发作频率。结果NB组24h、1m、3mVAS评分低于T组(P<0.05),1w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NB组24h、1w、1m的疼痛发作频率均低于T组(P<0.05),3m的疼痛发作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阻滞治疗用于带状疱疹爆发痛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发生率,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带状疱疹爆发痛的方法。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爆发痛
  • 简介:摘要肝细胞的出现使得以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有了新的改观,并且受到世界各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对肝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综述。

  • 标签: 肝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