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准确地对白内障疾病进行国际疾病分类1CD-l0编码。方法根据1CD-lO编码原则,临床医生书写好病案及疾病诊断,编码人员要认真阅读病案,准确地编码。结果总结了白内障各种发病情况和主要诊断原则而进行准确编码。结论提高白内障编码的准确率,为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国际疾病分类 白内障 1CD- l0编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瑞特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淋巴囊肿、空泡蝶鞍综合征以及心肌桥等5例疑难疾病的编码进行分析,总结了5例疑难疾病的编码的主导词以及编码查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疑难疾病 编码 主导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际疾病分类是医学统计及卫生统计的基础,随着临床和科研对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需求,要求各级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上力求科学、规范、准确;病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专业业务水平,将临床诊断与疾病分类融会贯通,确保疾病统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诊断名称 编码
  • 简介:摘要病人的病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和合并症,该如何正确填写并给予正确的编码?现探讨一种新的诊断书写格式,可明显缩短编码使用的时间,提高编码正确率;又符合当今医学和医疗保险的要求,也符合临床医生的工作思维模式。

  • 标签: 书写格式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案首页填写与编码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经我院治疗出院的800份患者的病案首页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对照组;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经我院治疗出院的800份患者的病案首页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未给予任何质量管理措施,观察组给予规范化质量管理措施,对比两组病案首页填写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观察组病案首页填写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案首页填写中,重视规范化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填写问题的发生,提高编码质量,为此,应大力推广规范化质量管理措施的应用力度。

  • 标签: 病案首页填写 编码质量 强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病案编码员工作能力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其能力展开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1300份出院患者病历,分析整理并进行检查,统计病历缺项、准确度情况,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结果1300份病历经检查发现,5份存在患者基本信息缺失或错误、29份存在住院过程信息缺失或错误、37份存在诊疗信息缺失或错误、1份存在费用信息错误的情况。经分析发现,病案编码人员认知态度、编码能力、病案审核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是影响病案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病案编码员的工作能力势在必行。结论端正编码员专业态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质控,加强病案专业团队的建设,有效提高病案编码员的工作能力,有效提高病案质量。

  • 标签: 病案编码员 诊疗信息 工作能力 病案质量
  • 简介:摘要分析影响疾病编码准确性的相关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医师的临床信息是影响编码准确性的重要原因,编码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基本掌握编码的方法及要求,但其对临床知识的掌握及其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会影响疾病编码的准确性。因此,临床应重视医师与编码员沟通,加强编码员临床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疾病编码工作的准确性。

  • 标签: 疾病编码 准确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便携急救胸腔置管配套装置在胸部多发伤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方法根据病因、原发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n=50);对照组(B组n=50)。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胸腔置管引流装置实施胸腔闭引流术,比较两组间准备时间、穿刺时间、引流时速及使用疗效。结果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置管时间、引流时速四项比较,两组指标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应用疗效一次性成功率、合并症发生率、创伤治愈率三项,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指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组的穿刺置管引流整体时速均快于对照组,应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便携胸腔置管配套装置在临床应用中收效显著,起到了快速开展现场综合性救护的作用。

  • 标签: 便携式胸腔置管器配套装置 胸部创伤 胸腔闭式引流 应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免疫珠富集技术联合巢RT-PCR。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手术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珠联合巢LUNX-mRNART-PCR检测80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研究其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和预后价值。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1例(51.3%)和28例(35.0%);手术前LUNX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期有关。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率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体重减轻和KPS评分有关。手术前LUNX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4年生存率分别为26.8%和35.9%;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4年生存率分别为17.8%和38.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后LUNX表达阳性是一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免疫珠富集技术联合巢RT-PCR方法是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敏感方法,手术后检测微转移有预后价值;微转移阴性患者比阳性患者预后好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磁珠 巢式PCR 微转移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参与了染色质修饰、基因表达调控、转录激活、转录干扰、核内运输等多种生物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多种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改变,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就lncRNA的定义、功能及其与肺癌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肺癌 基因表达调控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3例临床医师统称为甲状腺癌根治术而事实上不同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但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手术编码在ICD-9-CM-3中并不具规范性,很少列出。因此,目前各医院的甲状腺的切除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应根据具体的情况,仔细阅读手术记录,与临床医师沟通,根据ICD-9-CM-3分类编码要求,进行分类编码,以利于临床及各方面检索的需要。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ICD-9-CM-3 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及编码错误调查及分析。方法随机抽检我院病案室2015年1月—2016年1月2000份病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及编码错误192例,占9.6%。其中,主次诊断颠倒占23.4%、未应用编码原则占20.3%、混淆主要疾病诊断占20.8%,这三项是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及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需加强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及编码错误调查,确保数据可靠。

  • 标签: 病案首页 疾病诊断 编码错误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障碍疾病编码质量。方法根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的分类轴心和编码原则,针对新型毒品引起的精神障碍进行分类、编码。结果根据新型毒品的成分进行病因分类,规范新型毒品引起的精神障碍的ICD-10编码。结论编码员不但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ICD编码知识,还要不断学习积累相关的社会科普知识、仔细阅读病案,才能做到正确编码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 新型毒品 ICD-10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D-10编码在中医病症与西医临床诊断温和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病学的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诊断,对某中医科学院病历中出现的却真的常见病例进行准确的ICD-10编码。结果中医中某些病症中会包含有西医多个临床诊断的ICD-10编码,现阶段还无法确定是否1个病症只有1个ICD-10编码。结论在中医病症中采用ICD-10编码还是比较复杂,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1。

  • 标签: 中医病症 ICD-10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后缩病患中运用改良压膜保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以安氏Ⅱ类为主的下颌后缩患者实施固定矫正治疗措施,治疗完成后,给予患者经过改良后的透明压膜保持进行配戴,观察研究其配戴前后的效果。结果下颌后缩患者在配戴了12个月的改良透明压模的保持后,软硬组织均产生了生理方面的变化,通过治疗后的23例下颌后缩患者无复发现象,磨牙属中性关系,覆盖关系相对稳定且呈减小状态。结论经过使用改良后的压膜保持进行固定治疗的下颌后缩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促使下颌骨完全性的成长发育,有效的协调上颌骨与下颌骨的位置,促进Ⅱ类错牙咬合关系的改善。

  • 标签: 下颌后缩 改良式压膜保持器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确定脉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脉冲方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脉冲辅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脉冲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进行脉冲辅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论应用脉冲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脉冲冠心病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核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收集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中选取22例,给予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扫描,18例采用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结果2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2例(54.5%)乙状窦或横窦单纯受累,10例(45.5%)乙状窦、上矢状窦或横窦共同受累。经MRI扫描,提示多数(77.3%)患者的T1WI、T2WI信号呈“双高”表现。18例经MRI增扫,显示患者局部静脉有强化表现,脑静脉窦壁呈环形样、三角样强化,而其内部血栓主要呈空三角征,无强化现象。MRV扫描下,脑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范围较窄,且缺乏规则性。结论采取核诊断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扫描,操作简单、安全,对于早期发现和指导临床用药均具有重要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诊断技术 脑静脉窦血栓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