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酶Q10治疗帕金森睡眠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帕金森患者给予美多芭联合辅酶Q10治疗,对照组帕金森患者采用美多芭联合安慰剂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5.6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辅酶Q10治疗帕金森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辅酶Q10 左旋多巴 帕金森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睡眠障碍在现代人中越来越普遍,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多至15%,因此,研究睡眠障碍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十分必要。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两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通过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失衡、降低葡萄糖耐量、增加皮质醇水平、升高血压、降低心率变异性、增加炎症因子分泌、血脂水平异常等辅助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睡眠障碍 心脑管疾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睡眠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睡眠障碍 睡眠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导睡眠监测在呼吸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收的患者一共有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多导睡眠检测,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对比。结果干预组临床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当中加入多导睡眠监测,可以检测出多种呼吸睡眠疾病,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导睡眠监测 呼吸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治疗仪在老年睡眠障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失眠治疗仪,对比两组疗效,并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75.86%,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PSQI得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失眠治疗仪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效果,操作简单,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失眠治疗仪 老年 睡眠障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放疗后的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7月份在我院进行肿瘤放疗的患者312例,采用分层随机设计的方法,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n=154)和观察组(n=15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调查表和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从14.12±6.74分降为6.48±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的满意度(96.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5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肿瘤放疗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正确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

  • 标签: 肿瘤放疗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鼻腔冲洗改善呼吸系统疾病中婴儿的鼻塞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6年儿科门诊一周岁以下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采用37℃的0.9%生理盐水对患儿进行鼻腔冲洗后鼻塞及睡眠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采用37℃的0.9%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够有效地改善鼻塞症状,睡眠质量有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7℃的0.9%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对呼吸系统疾病婴儿的睡眠有显著改善,疗效肯定

  • 标签: 鼻腔冲洗 37℃的0.9%生理盐水 睡眠 呼吸系统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脑血管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给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然后设计睡眠情况调查问卷,每天对患者进行睡眠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组失眠发生率为66.67%,而观察组术后24h失眠发生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睡眠质量大大下降,需要根据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

  • 标签: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术后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氧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一共有24例,对24例患者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对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治疗以后的SpO2(血氧饱和度)与治疗之前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的动脉血气与治疗之前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情况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以使患者缺氧得到显著改善,进而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OPD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氧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观察组)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NTF差异,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严重并发症及治疗后结局中CNTF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CNTF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CNTF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血清CNTF显著低于无严重并发症及存活患者(均P<0.05)。危险因素分析表明CNTF<10.2ng/mL为有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CNTF影响因素为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影响因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借助数字表将选取的75例OSAHS患者分组,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情况。结果采用特异性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问卷(SAQLI)对生存质量进行评定,两组出院前评分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6月后观察组SAQLI评分较出院前与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升OSAHS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生存质量 延续护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OSAHS患者,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询问式调查方法为主。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两方面患者基本信息调查及OSAHS特异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民族、性别、职业、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睡眠呼吸状况、睡眠时出现的症状、家族遗传病史、吸烟史、有无高血压疾病、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等。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影响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吸烟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合并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P<0.05),合并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是影响OSAHS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OSAHS患者治疗中应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从生理、心理、精神等多方面进行干预,全面的提高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间83例因睡眠打鼾就诊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多导睡眠图监测,并依据患者的夜间低氧情况及呼吸暂停指数将其分组,观察比较患者在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OSAS患者在夜间发生心律失常机率明显高于单纯鼾症患者(P<0.05),OSAS患者的病情程度越严重,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且危险性也明显增加。结论OSAS患者在夜间发生心律失常的机率与患者病情程度之间为正相关性,且患者发生心率失常与其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指数间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夜间 心律失常 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远程睡眠呼吸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200例子患者采用远程睡眠呼吸监测仪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可以将普通患者按照就业就诊时间的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包括心率测试组和睡眠测试组。任何信息均是人工核实,符合医学研究数据,同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做对比。由于病人挂号求诊的不可预知性,数据具有随机性和普遍性。结果200例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64例。睡眠测试组共计82例,男性54例,女性28例;心率测试组共计118例,男性82例,女性36例。试验组中睡眠测试组平均年龄是(30.4±12.5)岁,心率测试组平均年龄为(34.4±9.5)岁。睡眠试验组中的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和心率测试组中心率点、心率异常总次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中的远程睡眠呼吸检测仪可以用于监测睡眠中的心率、呼吸、打鼾等体征,且所得结果与专业多导睡眠仪得出的数据之间误差在可控范围内,可以作为睡眠检测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天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冠动脉造影以及CT检查,根据呼吸紊乱的程度将80例患者分为4个小组,分别为正常组/RDI<5、轻度组/RDI为5至20、中度组/20至40,以及重度组/RDI>40。结果通过检测得知,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在高血压、冠心病、心率失常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正常组成员,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HS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OSAHS患者应对该病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系统正规的治疗应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及时对疾病进行预防与筛查,并将心血管的发病率降到最小,提高自身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管 心脏 关系研究 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中、重度阻塞行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78例OSAHS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伴有鼻腔结构改变、同期行鼻腔扩容术。结果7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6个月后复查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SG);其中治愈19例,显效47例,有效12例,无效0例。结论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疗效确切,有利于咽腔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期行鼻腔扩容术疗效更显著。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 鼻腔扩容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癫痫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分析睡眠剥夺以及药物诱导睡眠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收治的癫痫患者11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住院时间完成所有癫痫患者的分组研究。组别名称分别设为C1组(睡眠剥夺诱导睡眠组55例)以及C2组(水合氯醛诱导睡眠组55例)。针对C1组以及C2组癫痫患者,分别在清醒期以及睡眠期实施脑电图检查,最终针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并且进行准确对比。结果临床实施对比研究发现,在患者出现癫痫样放电概率方面,C1组明显高于C2组癫痫患者(P<0.05)。结论对于癫痫患者,临床选择睡眠剥夺诱导睡眠的方法进行诊断,可以将阳性率显著提高,但是选择水合氯醛诱导睡眠方面,表现出操作便捷的特点,两种方法均存在各自优点,均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睡眠剥夺 药物诱导睡眠 脑电图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9~2015.9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所有患者均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收治58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显示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气胸,经过置管引流后康复出院,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经置管对其实施胃肠减压后病情好转。所有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值均较高,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值均下降,P<0.05;但PaCO2、心率次数两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呼吸功能有明显改善,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BIPAP呼吸机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采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70%。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明显,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凉山彝族地区实施多导睡眠监测的监测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3月~2015年10月采用美国伟康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对呼吸内科睡眠监测室32例彝族患者进行不少于7h的整夜连续监测和护理。结果31例患者顺利完成监测,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介征29例(重度17例,中度10例,轻度2例),1例因环境陌生、导联线多,无法入睡而监测失败。结论对彝族患者采取对症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多导睡眠监测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彝族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