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52外伤继发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外伤继发青光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结果外伤继发青光主要可分为4型眼内积血型10(19.2%),前房角挫伤型17(32.7%),晶状体脱位或损伤16(30.8%),炎性粘连或增殖9(17.3%)。所有患者治疗随访6个月,眼压正常者44例(84.6%),眼压大于21mmHg者5例(9.6%),眼压小于6mmHg者3例(5.8%)。52例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继发青光的治疗较为困难,患者表现为眼压增高视力下降,以及相应的并发症。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防治病情恶化。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外伤后继发性青光患者112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晶状体脱位、眼内出血、房角损伤、眼内炎症均是引起外伤后青光的主要因素,根据不同因素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后发现视力恢复至0.3以上患者51例,占45.5%,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96例,占85.7%。结论外伤后继发性青光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根据不同因素采取不同方法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内压,提高视力。

  • 标签: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早起继发青光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自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外伤早期继发青光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口服降压药、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结果发现,经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以内的患者共有38例(占95.0%)。结论予以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的患者早期对症治疗,对于眼压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抗青光术后发生恶性青光,采取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双眼术后仍然前房浅、眼压高,随访13月双视力无光感,最终一眼球摘除。3例加用药物眼压控制20mmHg左右。其他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稳定。结论抗青光术后一旦发生恶性青光,需要积极处理,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眼压及视力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 标签: 抗青光眼手术 恶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托吡卡胺液与阿托品膏在儿童验光中的比较予以观察和探讨。方法以自身的结果进行对比。按照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近视组和散光组。结果散光组中两种散瞳剂的验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远视及近视组的两种验光结果有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多丽液对于学龄儿童在不影响学习,对内斜视者再次散瞳验光、配镜时适合。对于远视者及伴有内斜视者以阿托品散瞳为宜。

  • 标签: 美多丽 阿托品 屈光不正 散瞳验光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性外伤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诊疗方式等对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60例开放性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致伤原因、致伤部位、致伤类型、就诊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特点。结果260例外伤患者的主要致伤因素为生活劳动致伤,占比45.4%;在伤后24h内就诊的患者,其预后视力在0.05以上者最多占比54.4%,且感染最少占比3.8%;I区损伤最多,且预后视力在0.3以上者最多占比45.8%;手术方式以单纯角膜缝合为主。结论开放性外伤的致伤因素大多为生产生活劳动所致,影像预后视力的因素与就诊时间、致伤类型、致伤部位等有关。

  • 标签: 开放性 眼外伤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提高近视防病知晓率。方法7月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及七大手法,对近视防病知晓原因进行分析,对主要因确定并实施对策。结果近视防病知晓率,由改善前的知晓率4%提高至改善后的66%,进步率为119.2%。结论开展品管圈的活动,提升了科室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新与主动性,可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医院、员工、患者双赢。

  • 标签: 品管圈 近视眼防病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干的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50例研究组(接受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治疗)和50例对照组(接受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干眼症状评分及术后6月干眼症诊断例数。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术后12月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6月、术后12月干眼症诊断例数分别为(1例、2例)、(3例、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发生干眼症并发症少于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以屈光参差与优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而得出屈光参差在形成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120例门诊患者,把他们分为远视屈光参差、近视屈光参差及混合性屈光参差三大类,并分别检测每位患者的屈光度,并利用Worth四点法测量优势。结果远视屈光参差的患者中,某一侧为优势与其屈光参差程度有明显的关联性;近视屈光参差的患者,其某一侧为优势与其屈光参差程度未见明显的关联性;混合性屈光参差的患者中,某一侧为优势与近视侧有明显的关联性。结论优势在双侧眼睛的发育及生长过程中有较大的影响,最终可能导致远视及混合性屈光参差的发生。

  • 标签: 优势眼 屈光参差 近视 远视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方法,提高近视防病知晓率。方法7月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活动步骤及七大手法,对近视防病知晓原因进行分析,对主要因确定并实施对策。结果近视防病知晓率,由改善前的知晓率4%提高至改善后的66%,进步率为119.2%。结论开展品管圈的活动,提升了科室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新与主动性,可以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医院、员工、患者双赢。

  • 标签: 品管圈 近视眼防病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人工泪液,观察组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0%,明显低于观察组93.8%,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普拉洛芬滴眼液 干眼症 人工泪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光手术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青光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青光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新生血管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尼莫地平治疗非手术治疗的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到2015年7月,选取我院80例非手术治疗的青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尼莫地平联合一般治疗与单纯采用一般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盘筛板血流检测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流量、血流速度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治疗清关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各项相关指标,在非手术治疗青光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发展价值。

  • 标签: 尼莫地平 青光眼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青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青光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3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的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观察组的痊愈率、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浅前房发生率、脉膜脱离率、术后总并发症率也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肌手术治愈甲状腺相关眼病非共转性斜视的疗效。方法眼外肌受累禁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非共转性斜视患者27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指标患者术前术后斜视度、复视情况,红玻片试验,手术前后用直尺测量的眼球从原位向受限方向转动的距离。结果17只行下直肌离断或后退;2只行上直肌后退;8只行内直肌后退。结论外肌手术能消除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第一位复视,改善眼球运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下睑挛缩,可二次通过异体巩膜延长下睑缩肌进行避免。

  • 标签: 眼外肌手术 非共转性斜视 甲状腺 相关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眼压状态下青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于我科的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青光患者30例(34)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正常眼压下实施手术治疗的青光患者27例(34)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31/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眼压状态下青光与正常眼压行青光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需掌握患者的手术指征,充分掌握好手术时机,为良好的手术预后奠定基础。

  • 标签: 高压状态 青光眼手术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液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临床常用液治疗和聚乙二醇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聚乙二醇液进行治疗,能有效延缓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

  • 标签: 白内障 聚乙二醇眼液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青白联合手术治疗的路径及效果。方法定向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均给予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改善水平及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后,本研究所纳入33例患者的视力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率相应较低。结论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应用青白联合手术治疗,较好的提升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联合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