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状胬肉有效降低复发率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对原发性轻、中度状胬肉患者208例分为实验组病例106例112只眼,采用逆撕法联合丝裂霉素C保留球结膜术式治疗,对照组病例102例102眼,采用单纯手术切除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病例106例112只眼,有12眼为复发,所有病例角膜表面光滑,透明,眼球活动自如,部分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对照组病例102例102眼,有29例复发,12例角膜面欠光滑。结论逆行撕法联合丝裂霉素C保留球结膜术是治疗原发性轻中度状胬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及较低的复发率。

  • 标签: 翼状胬肉 逆行旋撕 低浓度MMC 保留球结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共治疗后外型踝关节骨折43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29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除保守治疗2例关节僵硬外,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可尝试进行手法整复,但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否则需手术治疗。合理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 标签: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状胬肉患者采用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6例(86眼)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状胬肉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43眼)。其中43例患者采用单纯状胬肉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上皮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复发率分别为97.67%、2.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20.93%,P<0.05。结论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状胬肉效果较佳,术后患者恢复快,复发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转移 翼状胬肉切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47例,收集全部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其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对患者手术结局展开评价。结果对患者实施内固定治疗方式后,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8±0.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低为9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三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0.4)年。依据相关踝-后足功能评价标准对患者术后踝-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断,发现评断结果显示为优、良、差的病例数分别为19例、23例、5例,优良率为89.36%。结论对老年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骨折块类型及形态、患者骨折位置变化程度及患者软组织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内固定方式及手术操作路径。

  • 标签: 内固定 旋后外旋型 Ⅳ度踝关节骨折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在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的31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部分患者由于合并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类疾病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缘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和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观察疗效。其中,后外型I度骨折4例,后外型Ⅱ度骨折7例,后外型Ⅲ度骨折2例,后外型IV度骨折18例。对随访患者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按具体得分将疗效分级为优(90~100分),良(75~89分),一般(50~74分),差(<50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3~20个月),后外型I度优为100%;II度优为85.7%,良为14.3%;Ⅲ度优为100%;IV度优为72.2%,良为16.7%;一般为1.1%。结论采用保守方法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大部分后外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结果比较满意。

  • 标签: 保守治疗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6眼状胬肉患者进行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治疗状胬肉有独特疗效,治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羊膜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保守治疗用于后外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接收的100例后外Ⅳ度踝关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而观察组则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影像学测量结果、愈合时间、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旋后外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式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保守治疗 旋后外旋Ⅳ度 踝关节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联用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状胬肉患者,根据患者知情同意将其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胬肉单纯切除术,治疗组联用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例数4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0例,总有效率7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者3例,复发率6.82%,对照组复发者15例,复发率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状胬肉切除术及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状胬肉,复发几率低,有效率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结膜瓣移植术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2例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后切口均达到甲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2±0.7)个月,术后无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8%。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状胬肉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0例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I组和II组,每个组别各15例。I组患者主要采用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II组患者主要采用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I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状胬肉患者实施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翼状胬肉 治疗分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手术切除疗法治疗状胬肉,使患者达到良好的光学效果。方法选取36例状胬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对状胬肉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预防措施。结果状胬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状胬肉主是因慢性炎症性病变所致,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比较直接,如果术后护理得当,复发率是相当低的。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胬肉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病例中,46例获成功,1例复发,复发率为2.17%。结论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初发性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角膜创面修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丝裂霉素C
  • 简介:摘要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在胬肉向角膜生长的过程中,由于牵扯产生散光,或因胬肉生长遮蔽瞳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此外由于充血肥厚的胬肉组织位于睑裂部,还影响患者的美容及身心健康。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复发率高达30%~69%。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转位术 巩膜暴露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状胬肉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状胬肉切除术+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状胬肉患者采取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防止状胬肉复发,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入钉固定治疗78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结果所有78患者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手术时问为22~47min,平均31.8min,术中出血量为21~29ml,平均39.5ml,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末次随访时按Neer2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2例,良33例,可3例,优良率为96.2%。结论肱骨入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旋入钉
  • 简介:摘要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影响患者美观、视功能。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针对于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不断进行研究实践,从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状胬肉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翼状胬肉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因状胬肉在我院行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00例(120只患眼)和2011年1月-2012年1月因状胬肉在我院行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110例(130只患眼),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3~7d,平均4.65天,术后观察随访6~19个月,有11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9.2%;佩戴治疗性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d,平均2.12天,观察随访6~19个月,有4只患眼复发,复发率为3.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佩戴博士伦纯视的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疗效优于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缩短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可有效降低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缓解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导致的异物感及眼痛等症状。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眼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状胬肉头部表面的结膜转埋至下穹窿部结膜下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将216例(297眼)状胬肉病例,采用状胬肉整个表层结膜与胬肉体部分离,切除全部胬肉组织,然后将胬肉头部表面的结膜转埋到下穹窿部结膜下,对这种改良式转埋术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16例(297眼)状胬肉中,一年后,痊愈212例(292眼),治愈率为98.3%,复发4例(5眼),复发率为1.7%。结论用这种改良式转埋术治疗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大大降低。

  • 标签: 改良式 翼状胬肉 转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状胬肉俗称攀睛,是常见的外眼病。多见于户外劳动者,特别是渔民和农民。中年及老年男性较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通常双眼患病,鼻侧睑裂部较为多见。状胬肉不仅造成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不适感,而且造成角膜屈光度改变而影响视力,又因伸缩性差,易造成患眼的复视,如术后防护不当,易造成复发,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状胬肉切除术是否痊愈,与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做好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

  • 标签: 翼状胬肉 手术 患者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