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目标监测,了解ICU发生医院感染及侵入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ICU>48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0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7.73%、例次感染率8.6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2.44‰,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率1.5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感染患者中,标本送检46份,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1株),居前4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侵入导管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应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有针对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分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ICU医院感染目标监测,了解医院发生感染事件的现状,并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ICU接受治疗的24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目标监测,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血行感染。结论通过对ICU医院进行感染目标监测,可及时的了解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感染因素,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ICU医院 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ICU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10月所有收住综合ICU的患者进行监测,重点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及分析。结果108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72例,调整日感染例次率为6.56‰。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共104例,构成比60.47%,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占呼吸道感染的53.85%。其次为尿路感染,共28例,其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24例,占尿路感染的85.71%。病原菌中鲍曼氏不动杆菌占首位,其中89%为泛耐药的鲍曼氏不动杆菌。结论呼吸机、泌尿道和中心静脉等导管的使用是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需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动态,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2-1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2期
  • 机构:河南树铭药业有限公司委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实验表明,中药参黄丸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数,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甲乳外科2013年4月~6月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该科2013年7月~9月手术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进行目标监测。结果干预前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42%,抗生素使用率为55.6%;干预后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14%,抗生素使用率为45.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是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实施目标监测,加强危险因数管理,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规范抗生素合理使用。

  • 标签: 手术 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危险因数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阶段目标教学法对ICU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探讨有效的临床培训方法。方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进行阶段教学法,包括专人岗前培训、临床实践一对一带教、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贯穿全过程。结果进行阶段目标教学法培训的ICU新护士能够迅速适应环境,顺利完成岗前培训计划目标,岗前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平均62.55分,岗前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平均81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88分,经过6个月阶段目标教学后测试,理论考核成绩平均86.4分,操作考核成绩平均94.57分。结论采用阶段目标教学法,使新护士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有效地提高临床培训效果,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 标签: 新护士 培训 阶段性目标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目标监测,了解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情况,分析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由ICU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为主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协助,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入住ICU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监测。结果开展目标监测后采取干预措施,VAP发病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VAP目标监测,有针对调整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目标性监测 机械通气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导尿管目标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导尿管相关尿管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神经内科一区导尿管目标监测过程中,通过建立院内监控体系,认真学习导尿管相关尿管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指导考核及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一年的目标监测,使得留置导尿管相关尿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效果显著。结论有效发挥监控组织的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持续改进,有效地控制导尿管相关尿管感染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所在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快速CRP检测检测CRP的可比。方法为评估两种不同检测系统对CRP测定的一致,本文参照美国临床检验修正法规(CLIA,88)和EP9文件,对本科室快速CRP检测仪与日立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方法学指标为离群点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检测系统相关系数为0.9931。结论快速CRP检测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两种CRP检测系统之间具有可比

  • 标签: CRP 检测系统 可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脂肪肝病与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的关系,为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诊断脂肪肝病163例,并追踪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检查。结果163例不同程度脂肪肝病中血脂血糖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并且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结论脂肪肝病与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关系密切,并男性因饮酒等因素较女性发病率高。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血脂血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进行目标监测,探讨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51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分析基层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率的情况。结果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51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占比27.07%(95/351),共发生感染104例次,占比21.63%,日感染率为25.69‰,调整后为5.26‰,其中以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71.58%、20.00%;侵入操作器械相关性感染主要以呼吸机相关感染为主占比30.07‰,其次为导尿管相关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分别为3.86‰和0.92‰。结论重症医疗科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能够精准的确定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安全可靠,可根据发生感染的原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对策和医院的改进措施,在降低重症医疗科感染率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基层医疗机构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目标检测与实施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研究降低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2013年6月到12月指定专业人士对我院重症监护室实施目标监测,全过程跟进查房过程,观察在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无菌操作、卫生依从及清洁物品消毒情况,并及时干预。结果实施目标监测及实时干预计划半年来,ICU病房的整体感染发生率为4.65%,显著优于2012年同期的20.8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尽最大可能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必须严格贯彻目标监测制度,同时辅以对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感染的控制率。

  • 标签: ICU 目标性监测 干预 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5049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检测。结果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TP、HIV、HCV,感染率分别为1.25%、1.11%、0.42%、0.26%,总阳性率为3.04%。结论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清学感染指标,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安全输血 医疗纠纷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脊椎柱病方面的显著疗效。方法研究60例脊椎柱病患者,所有患者给予针灸疗法。连续治疗一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治疗脊椎柱病方面的疗效显著,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针灸疗法 脊椎柱病 显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两种静脉注射方法对舒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40例,男女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45~80kg,ASA分级I~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120例。全麻诱导用药依次为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A组舒芬太尼先通过三通推向输液管道内,再旋转三通使输液管道与患者手背留置针相通;C组则直接静脉推注舒芬太尼,推注时间5~10s,两组患者均于推注完毕后观察并记录1min内发生呛咳的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的HR、平均动脉压(meanarterypressure,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有5例患者发生呛咳反应(轻度1.7%,中度2.5%,重度0),与对照组37例发生呛咳比较(轻度7.5%,中度14.2%,重度9.2%),A组呛咳总发生率及轻、中、重度呛咳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改进静脉注射法既能够为患者提供平稳良好的插管条件,又可以显著降低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 标签: 静脉注射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胃蛋白酶水平联合胃泌素水平进行慢性萎缩胃炎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进行胃镜检查的病患,根据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为无显著炎症的对照组病患,和有慢性萎缩胃炎的观察组病患,对两组病患的G-17水平、PGⅡ、PGR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萎缩部位的慢性萎缩胃炎病患的G-17水平、PGR、PGⅠ。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的G-17水平、PGR、PGⅠ均显著较低;萎缩胃窦炎病患的PGR、PGⅠ水平显著高于萎缩胃体炎以及全胃多灶萎缩病患;萎缩胃体炎病患的G-17水平显著高于全胃多灶萎缩以及萎缩胃窦炎病患,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胃炎病患使用胃蛋白酶水平联合胃泌素水平的临床检测效果较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检测 胃蛋白酶 胃泌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菌阴道病(BV)的3种检验方法的特点。方法对1185例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用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分离培养、BV试验3种方法,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阴道病;BV诊断按照Amsel金标准分组;BV组870例,非BV组315例。结果BV组870例直接涂片(线索细胞)、细菌培养、BV试验3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3%、32.5%、89.8%;非BV组315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8%、6.1%、27.5%;2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结论BV诊断试验快速、敏感、适用于BV筛查,涂片染色检验线索细胞简易、方便、易行,而且可同时进行真菌、淋菌等检测;细菌分离培养是阴道加德纳菌坚定的金标准。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BV) 阴道加德纳菌(GT) BV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核酸检测方法检测非淋球菌尿道炎病原体。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展开非淋球菌尿道炎病原体检测的疑似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且分别对患者样本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和实时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完成对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展开检测,比较分析两组结果。结果针对Ct的检验,可选择尿液和拭子作为标本,其中SAT技术的阳性率全为18.29%,FQ-PCR法的阳性率存在差异,为17.07%和20.73%。再对Uu的检测中,SAT技术的阳性率都是53.66%,且FQ-PCR的阳性率分别为41.46%和50%。再以FQ-RCR作为参考,得到SAT在Ct和Uu中,选择尿液和拭子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PQ-RCR与SAT均可以完成对非淋球菌尿道炎病原体的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Ct和Uu感染的依据。且SAT技术应用时,可选择尿液作为检测样本,能运用到的愈判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不同核酸检测方法 检测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病原体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安斯泰来与合作伙伴Medivation公布了新一代前列腺癌口服药物Xtandi(enzalutamide)研究的数据。该研究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与比卡鲁胺相比,Xtandi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取得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主要针对目标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的效果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方法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治疗,随机抽取其中的35(51.5%)例患者,将其分到实验组,应用目标护理模式进行其精神分裂的生活质量干预,将剩下的33(48.5%)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精神分裂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长期的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患者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而对照组的患者与实验组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目标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目标性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 生活质量干预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