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于UVB诱导的无毛小鼠皮肤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UVB诱导的无毛小鼠建立皮肤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每4周测量一次小鼠的体重、皮褶厚度、皮肤病理变化及CPDs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UVB照射12周后,无毛小鼠体重显著下降,皮褶增厚,皮肤开始出现皮肤丘疹,病理分类属于AK。治疗组小鼠从照射UVB的第20周开始出现体重下降、皮褶厚度增厚等表现,病理变化的出现也显著晚于模型组。结论照射UVB前给予小鼠小檗碱治疗能够显著延缓小鼠体重减轻、皮褶增厚及皮肤病理变化,小檗碱对于UVB诱导的皮肤具有预防作用。

  • 标签: 小檗碱 UVB 皮肤癌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辅助诊治基底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BCC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活检术明确诊断后再次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治疗组患者皮肤镜辅助设计手术切除范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就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镜辅助诊治BCC,能够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 标签: 皮肤镜 基底细胞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基底细胞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9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病例,研究其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研究的109例病例中,男女比例1.141;单发多见,病理类型中结节型占77.98%,浅表型占12.85%,其他病理亚型占9.17%;发病部位以头面部的发生率高(占84.4%),存在色素沉着者占82.57%,无溃疡者占80.73%。结论皮肤基底细胞大多发生在头面部,常有色素沉着,发生溃疡的概率相对较小,容易误诊或漏诊,值得医疗团队对其进行关注。

  • 标签: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癌 病理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成本低、纯度高并且成熟稳定的,体外培养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及建立原代细胞系的方法,为皮肤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对20份皮肤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悬液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通过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细胞形态学特征及鉴定所得到的癌细胞情况。结果3份标本两种方法均培养出皮肤细胞,后者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快。结论应用组织块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食管癌细胞,方法可行,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鳞状上皮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对比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远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2%,远高于对照组的77.3%(P<0.05)。结论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皮肤鳞状细胞患者效果理想,还可提高满意度。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皮肤鳞状细胞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创伤后皮肤缺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皮肤伸展术和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73.3%vs.50.0%,P<0.05),愈合时间(9.7±1.7)dvs.(13.9±2.5)d,P<0.05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14.6±2.9)dvs.(18.9±3.5)d,P<0.05均短于常规组;两组的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感染的病例报道,仅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肤伸展术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时间及Ⅰ期愈合率与常规皮肤伸展术相当,但前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皮肤愈合及创面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可替代常规皮肤伸展术用于创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 标签: 常规皮肤伸展术 改良皮肤伸展术 伤后皮肤缺损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皮肤清洁措施对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于我院并行腹部手术的15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地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常规的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生理盐水预处理和浓度为75%的酒精预处理。术前均采用碘伏消毒液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3遍消毒,采集患者不同时期手术部位皮肤的样品,并计算并比较患者手术部位每平方厘米的细菌菌落数。结果三组患者在经过皮肤预处理后,皮肤细菌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预处理后与经过常规消毒后各时间点的细菌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病人在手术前通过不同的皮肤预处理均可有效的杀灭患者手术部位皮肤的细菌,碘伏常规消毒在经过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术区皮肤优秀护理后均可达到杀灭细菌的功效。

  • 标签: 手术病人 皮肤预处理 皮肤消毒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放疗患者皮肤损伤情况,对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60例鼻咽放疗患者采用放疗前预防护理、放疗中皮肤护理、放疗后的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放疗全过程结束后,患者皮肤的反应Ⅱ级6例,Ⅰ级54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鼻咽放疗患者皮肤的急性放射反应,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皮肤损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炭疽患者的护理,总结皮肤炭疽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皮肤炭疽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皮肤炭疽患者的护理措施,严格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通过皮肤炭疽病例的资料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规范护理流程,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皮肤炭疽 护理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参与维持整个机体平衡及与外界环境的统一。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改变,皮肤出现衰老现象,且易受到感染。因此对入院老年患者皮肤进行正确的评估,可使皮肤问题得到及时的控制,降低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少压疮预防护理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融洽护患关系,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 标签: 老年患者 皮肤评估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发生压疮高危人群报告表对老年患者皮肤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对20例老年患者入院后使用发生压疮高危人群报告表进行皮肤发生压疮危险评估,针对评估发现问题采取相应预防及治疗。结果老年患者入院后皮肤无压疮发生,减少皮肤受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信心,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 标签: 老年患者发生压疮高危人群报告表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妊娠期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妊娠期皮肤瘙痒的60例孕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基本检查后实验组给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治,均连续使用7天,观察用药后7天两组受试者。结果两组用药前和用药后7天,实验组皮肤瘙痒及皮肤损害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可以改善妊娠期皮肤瘙痒症状,在孕期用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有效的用药选择。

  • 标签: 妊娠期 皮肤瘙痒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肤康洗液治疗患者二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的护理观察。方法以随机对照方式,治疗组采用皮肤康洗液湿敷,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连续7天;对照组采用金霉素药膏涂擦,每天1次,连续7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及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结论皮肤康洗液湿敷治疗患者二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皮肤康洗液 皮肤湿疹 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皮肤受累概率及切除皮肤范围。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物表面皮肤作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统计皮肤受累情况。结果100例乳腺癌中,仅有3例Paget患者的皮肤受累,其皮肤受累概率为3%。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受累概率较低,若无受累迹象,乳腺癌手术的皮肤切除范围可酌情减少,以不影响皮瓣存活为宜。

  • 标签: 乳腺癌 皮肤受累概率 切除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皮肤针适宜病症,以期指导临床。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个中文数据库,对获得的文献进行阅读统计分析,归纳应用皮肤针治疗的疾病种类及各疾病的文献数量及比例。结果经搜集整理最终获得相关文献232篇,涉及皮肤科、内科、妇科、外科、儿科、五官科以及神经精神疾患和某些疑难杂症等领域的81种疾病。结论皮肤针主要应用在皮肤科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内科、妇科、儿科也有较多应用,其中应用最多的10种疾病为脱发症、失眠、带状疱疹、头痛、神经性皮炎、面瘫、中风、眩晕、妊娠呕吐、股外侧皮神经炎。

  • 标签: 皮肤针 梅花针 七星针 罗汉针 适宜病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炭疽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一般对症治疗,局部治疗,病原治疗,重症患者配以抗炭疽血清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中21例痊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结论对皮肤性炭疽进行一般对症治疗,局部治疗,病原治疗,重症患者配以抗炭疽血清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皮肤炭疽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