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眶疾病的一种,一般认为它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免疫性疾病,MicroRNA(miRNA)是具有调控功能的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主要作用是参与基因转录后的表达调控,与眼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及代谢功能的维持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显示,miRNA可能参与GO的发病。本文对近年来miRNA与GO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Graves眼病 miRNA
  • 简介:摘要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其诊断明确,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miRNA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垂体腺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早期垂体腺瘤miRNA的获取多来自手术切除的组织,近些年随着血清miRNA检测技术的逐步成熟,为垂体腺瘤miRNA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途径和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组织miRNA 血清miRNA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展迅速,5年生存率<5%。关键原因是缺乏早期诊断的高敏感度及高特异度的分子标志物。血液中miRNA能够游离于细胞之外,稳定存在于循环血液中,其在组织或血清中的异常表达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并在多种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显示了独特价值。血清miRNA作为新兴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对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疗效检测及预后的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血清miRNA 胰腺癌 诊断 疗效监测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croRNA-210(miRNA-2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55例健康人群的血清miRNA-2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血清中miRNA-210呈高表达(P<0.0001)。且不同TNM分期的肾癌患者血清中miRNA-2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P<0.01)。miRNA-210的血清表达水平在手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miRAN-210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状态,可能成为一类新的临床诊断分子标记物。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mi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肖庚富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囊膜蛋白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病毒学领域重要期刊《病毒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miRNA-210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院就诊与治疗的患有乳腺癌疾病的患者2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对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乳腺癌细胞MDA-MB-231以及正常乳腺细胞等组织采取real-timePCR检测,观察miR-210的表达情况。同时将miR-210inhibitor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采取Lipofectamine2000,对miR-210采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检测转染效率。对细胞采取Transwell法来检测其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MDA-MB-231细胞与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细胞等组织中的miR-210表达水平差异较大,前者的表达水平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0inhibitor转染效率为(88.28±2.99)%,经过转染后,其细胞的增殖能力较转染前显著下降,且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miRNA-210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较大,可以明显减弱其能力。

  • 标签: miRNA-210 人乳腺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对组织培养中的脱病毒及其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脱病毒技术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茎尖微芽嫁接、热处理配合茎尖培养、热处理配合茎尖微芽嫁接等,病毒检测技术包括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生化法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法等。

  • 标签: 组织培养 脱病毒 病毒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围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围产感染CMV的患儿和80例围产感染HBV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分娩的9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采集患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检测CM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CMV-IgM和CMV-IgG指标值,检测HB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HBV标志物和母亲HBVDNA,对照组健康儿和母亲做上述对应检查。结果CMV感染组患儿母亲的CMV-IgM、CMV-IgG阳性率依次为44.44%、83.33%,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2.22%、23.33%(P<0.05)。54例母乳CMV-DNA阳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81.48%(42/54),18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22.22%(4/18),二者比较,P<0.05。同时,80例HBV感染组患儿母亲HBeAg、HBVDNA阳性率依次为80%、75%,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7.78%、13.33%(P<0.05)。结论母体感染CMV、HBV是造成围产感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孕前和围产期检查对防治围产感染的意义重大。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围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骨肉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究miRNA-744-5P与骨肉瘤患者转移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购买并培养4种骨肉瘤细胞系分别是高转移性的U20S、SAOS2,低转移性的MG63、HOS。收集高转移性的骨肉瘤细胞与低转移性的骨肉瘤细胞上清各1000ml,经超高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后,送苏州泓迅生物科技公司高通量测序及实时定量分析。结果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及实时定量结果,发现不同转移性的骨肉瘤细胞系外泌体中miRNA-744-5P表达具有显著差异,高转移性细胞系上清中miRNA-744-5P比低转移性细胞系提高了2.95±0.68倍。转染后高转移性的U2OS及SAOS2细胞系在Transwell上室中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 标签: 外泌体 miRNA 骨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皮酚和芍药苷(丹芍)配伍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miNR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皮酚100mg/kg+芍药苷25mg/kg配伍组。连续给药5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5天后,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进行miRNA表达谱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共筛选出13个与差异表达的miRNA,8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丹配伍治疗后有3个miRNAs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结论丹芍配伍可能是通过影响相关miRNA的表达来调控急性心肌缺血的主要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 标签: 丹皮酚 芍药苷 急性心肌缺血 miRNA 基因芯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研究人员最近在古巴发现了一种新型HIV病毒毒株,其发展为艾滋病的速度要比普通毒株快得多,这种病毒毒株可能是人类研究中最厉害的病毒。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1期
  • 机构: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下一步,研究人员将确认该疫苗对人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22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治愈116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尽早确诊及正确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对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其信息安全性也成为医院需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阐述了医院信息网络的防病毒体系的维护与管理,以及针对医院网络特点提出了防范病毒的策略。

  • 标签: 医院网络 防病毒体系 维护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狂犬病毒PV-2061株病毒滴度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取12批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样品,分别采用蚀斑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与小鼠脑内注射法进行比较,验证其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另取一批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病毒样品,用蚀斑法和免疫荧光法重复检测6次,比较两种实验方法的精密性。结果蚀斑法和免疫荧光法测得的结果与小鼠脑内注射法之间呈正相关性;重复测定同一病毒样品,免疫荧光法的变异系数更低,表明免疫荧光的重复性更好。结论以细胞法替代小鼠法检测狂犬病毒的毒力是可行的。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快速、准确、精密度好,为狂犬病毒PV-2061株的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狂犬病病毒 免疫荧光法 蚀斑法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抗病毒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病毒唑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更昔洛韦5~10mg/(kg.d),bid,静脉滴注,病毒唑10mg/(kg.d),bid,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变化,计算脑脊液复常时间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更昔洛韦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5%,病毒唑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和77.5%,更昔洛韦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病毒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更昔洛韦组患儿的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脑脊液复常时间等均明显短于病毒唑组,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清除病毒效果更好,临床疗效确切,快速改善神经毒性症状与体征,患儿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病毒唑儿童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在缓解患者口腔疼痛及促进口腔疱疹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在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患者口腔疼痛及疱疹恢复情况,观察时间为5.5天。结果使用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的患者口腔疼痛缓解及疱疹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为93.33%,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对患者的口腔疼痛及口腔疱疹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特异性肠道病毒抗体)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利比里亚当局担心国内最新1起埃博拉病例可能起因于性行为传染,呼吁埃博拉幸存者禁欲,在痊愈后3个月内不要发生性行为,或是做好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