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其信息安全性也成为医院需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阐述了医院信息网络的防病毒体系的维护与管理,以及针对医院网络特点提出了防范病毒的策略。

  • 标签: 医院网络 防病毒体系 维护与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抗病毒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和病毒唑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更昔洛韦5~10mg/(kg.d),bid,静脉滴注,病毒唑10mg/(kg.d),bid,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变化,计算脑脊液复常时间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更昔洛韦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5%,病毒唑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和77.5%,更昔洛韦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病毒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更昔洛韦组患儿的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脑脊液复常时间等均明显短于病毒唑组,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清除病毒效果更好,临床疗效确切,快速改善神经毒性症状与体征,患儿预后良好,不良反应小,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更昔洛韦病毒唑儿童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目安眼膏抗单纯疱疹病毒(HSV-1)作用的最佳浓度,为目安眼膏处方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兔角膜上皮划痕法造模,将模型兔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8只眼)。分别为Ⅰ组~Ⅳ组含0%、3%、5%、7%蜂蜜的目安眼膏;Ⅴ组模型组;Ⅵ组3%阿昔洛韦(ACV)眼膏;Ⅶ组凝胶基质组,接种病毒后第9天,用病毒滴度法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含5%蜂蜜组的病毒抑制指数最高,即含5%蜂蜜的目安眼膏其对HSV-1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目安眼膏抗HSV-1蜂蜜最佳浓度为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两者合并感染的状况,分析其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门市羁押场所2011年的2443名吸毒者进行HIV、HCV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443名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人员占72.2%;最近一个月共用针具率为35.9%;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者占29.4%;该人群HIV抗体阳性率2.2%,HCV抗体阳性率为61.6%。结论该地区注射吸毒者的共用针具率和丙肝感染率较高。共用注射器吸毒是该人群艾滋病及丙肝感染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和高危行为干预,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 标签: 艾滋病 丙型肝炎 吸毒人群
  • 简介:摘要目前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但其临床效果有限。随着对HCV的病毒复制机理和病毒编码的酶的晶体结构的进一步认识,HCVNS3/4A丝氨酸蛋白酶和NS5BRNA依赖的RNA聚合酶逐渐成为理想的抗HCV药物研发的靶点,成为有希望的药物疗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 NS5B RNA 依赖的RNA聚合酶
  • 简介:摘要病毒性脑炎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肠道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第一位的病原体。其次还有很多种病毒都会引起病毒性脑炎的发生。早期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流涕或腹泻,皮疹等。患儿经常以发热待诊,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皮疹等就诊。只有当患者出现抽搐、昏迷、意识障碍等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时才会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如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系统治疗护理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对疾病的转归起决定性作用,现介绍本人对患儿感染病毒性脑炎的观察护理体会。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60例,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患者给予特殊性的护理,在对照组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症状,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小儿肠道蠕动和缓解肠痉挛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轮状病毒肠炎小儿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小儿肠痉挛,和降低小儿肠道蠕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LAMP(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等温扩增,反应灵敏、操作简单、产物易检测,此项技术已被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几种常见病毒检测项目中的应用。

  • 标签: LAMP 技术 原理 病毒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方法对218例经实验室确定为EBV感染的住院患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疾病诊断和治疗转归。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症状以支气管肺炎多见62例(28.44%),其他依次为支气管炎42例(19.27%)上呼吸道感染31例(14.22%)发热22例(10.09%)肺炎18例(8.26%)惊厥15例(6.88%)急性喉炎11例(5.05%)急性肝炎7例(3.21%)淋巴肿大6例(2.75%)猩红热4例(1.83%)。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作相应的检查减少误诊率,并进行合理治疗。

  • 标签: EB病毒 儿童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外感染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出现轮状病毒症状时,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有23例,有46例患者合并出现闭塞流涕以及咳嗽等表现,表现为急性喉炎的有2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的有13例患者,毛细血管炎的有7例患者,出现肺炎现象的患者有4例,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现象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皮疹现象。本组患者中接受心肌酶谱检查的有40例,其中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有34例。本组患者中接受肝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有13例患者,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的有23例。患者X射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的有19例,表现为双肺斑片影或者点片影的有5例。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的有23例,表现为T波改变的有5例。有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中有3例患者显示异常。结论轮状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儿童肠道外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等症状,而病毒血症可能是造成轮状病毒出现多途径损害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特点。方法对93例丙肝病毒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分析HCV宫内感染状况及婴幼儿感染情况。结果母亲抗-HCV阳性、HCV-RNA阴性26例,宫内感染26例,宫内感染率100%,1岁后随访21例,无感染者,感染率0%;母亲抗-HCV阳性、HCV-RNA阳性67例,宫内感染67例,宫内感染率100%,1岁后随访48例,无感染者,感染率0%。结论孕妇抗-HCV阳性的宫内感染率为100%,但几乎在一岁后自然转阴。

  • 标签: 丙肝病毒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发病机制多种,目前认为主要有病毒直接损害、病毒引起的间接免疫损伤、宿主易感性、生化损害机制。VMC不同发病阶段主要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其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毒学病原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现等作出。VMC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心律失常、免疫调节、中医药辨证治疗等。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干脑炎疾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人今年收治的8例病毒性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通过一般检查,生物电学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给予退热、止痉、降颅压、降血压等对症治疗,抗生素、抗病毒,免疫支持治疗及免疫抑制、营养神经、康复综合治疗等。脑电图及头颅CT或MRI检查均可发现相应病变,结果8例患儿中痊愈3例,留有症状性癫痫1例,严重肢体瘫痪1例,呼吸机依赖1例,一侧眼球不能外展1例,死忙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干脑炎属于危重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往往突然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其认识,早期采取积极阻断措施尤为重要,强调早期、足量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效果确切,若能排除外周细菌感染前提加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脑干脑炎 小儿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非病毒性肝损害,是因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工作环境引起的肝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类人群越来越多,本文将上述肝损害,统作为非病毒性肝损害来论述,以区别因病毒引起的肝病。并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中药 非病毒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文献的阅读分析,对乙肝病毒基因型发现及发展,基因型分型测试主要方法,病毒基因的分布区域,变异与临床表现,做了简要综述。

  • 标签: 乙肝病毒 病毒基因 分型 基因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s,EBVaGC)和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etativegastriccarcinomas,EBVnGC)VEGF的表达,同时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BVaG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EBVaGCs、45例与之相匹配的EBVnGCs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核抗原EBNA1和EBNA2编码基因,潜伏膜蛋白LMP1编码基因,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的表达。结果①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2.41%(42/58),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7.93%(51/58)(P=0.022);EBVaG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13),明显高于EBVnGC组织68.9%(31/4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②13例EBVaGCsEBNA1mRNA均为阳性,而EBNA2和LMP1mRNA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例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结论①EBVaGC及EBVnGC中高表达VEGF,但是EBVaGC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程度不如EBVnGC②EBVaGC组织中LMP1和EBNA2表达阴性,与c-myc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可通过转化细胞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的一个很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母婴传播,也是造成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母婴阻断成功。

  • 标签: 母婴传播 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