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伸肌腱侧重建治疗陈旧性中央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例陈旧性手指中央损伤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将一侧侧自止点处切断,从对侧侧下穿过对侧侧,并向回翻转,调整张力,使双侧侧向中央靠拢,折返断端与自身缝合,铝板外固定。术后2周拆线,3周去除外固定,患指主动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住院15d、出院前1d、随访4个月时近指间关节屈曲度与近指间关节背伸度比较。结果本组20例术后随访6个月,20例均伸指功能恢复,钮孔畸形矫正。按Caroli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占75%,良5例,占25%,优良率1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住院15d、出院前1d、随访4个月时近指间关节屈曲度与近指间关节背伸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伸肌腱侧重建治疗陈旧性中央损伤操作简单,恢复关节屈曲和背伸功能较好,疗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侧束重建 陈旧性中央束损伤 屈曲度 背伸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制定香连丸药粉在辐照前后的变化情况,利用钴60对其以不同剂量照射,并对药粉辐照前后的外观性状、微生物检测、含量测定等质量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观测药粉外观性状的变化,钴60辐射灭菌效果;采用高效液相法对木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经过一定剂量辐照后药粉外观无明显变化、灭菌效果好、药粉有效成分无显著变化。结论该药粉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可以利用辐照来灭菌的,其质量不会改变。

  • 标签: 香连丸药粉 钴60辐照 微生物检测 高效液相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NewTomVG锥形CT的几例故障,并阐述了查找故障原因以及排除故障过程。

  • 标签: 锥形束CT 扫描 图像采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间歇性支阻滞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ECG/DCG检出的间歇性完全性左支、右支阻滞病例48例,并对其进行分类、观察。结果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支传导阻滞共20例,其中左支6例,右支14例;3位相支阻滞有26例,其中左支7例,右支19例;4位相支传导阻滞2例,其中左支1例,右支1例。结论间歇性支传导阻滞中以快频率依赖型多见,其次为非频率依赖性,慢频率依赖性少见。非频率依赖性间歇性BBB及3位相BBB均多见于右支。

  • 标签: 间歇性束支阻滞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牙齿正畸治疗中锥形CT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进行牙齿正畸矫治的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锥形CT检测(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曲面体层片检测(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检测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前牙根吸收率为%34.00%,观察组患者冠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14.00%,矢状断层面的牙根吸收率为30.00%,观察组二者之间且二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齿正畸治疗患者来讲,采用锥形CT检测不仅可以对治疗后前牙冠状面牙根吸收状况的判断存有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且更能精确地从三维方向上反映牙根的吸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牙齿正畸治疗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片 矢状断层面 牙根吸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切口妊娠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热辐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子宫切口妊娠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给予高强度聚焦超声热辐照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连着患者治疗后阴道出血量以及β-HCG指数和下降到正常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阴道出血量及β-HCG下降至正常值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热辐照可有效降低患者β-HCG指数,减少阴道出血,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辐照 子宫切口妊娠 &beta -HCG指数 阴道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择45例关节镜下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所有器械、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术中精心配合,术后统计手术时间,患者住院天数,患者满意率。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0min,,患者平均住院4天,患者满意率100%。未发生与手术配合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护士认真评估患者身心状况,精心准备器械,术中巡回护士的精心配合,是保证手术质量的保证1。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手术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58例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分别采用锥形CT、螺旋CT予以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正畸治疗前后的锥形CT扫描结果。结果锥形CT对于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检出高于螺旋CT(P<0.05),并能清晰显示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论锥形CT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正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疾病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CT在牙体牙髓病例整治中的效果。方法在当地大型的牙科医院选择100位牙病患者,根据他们的身体特征,分为解剖形态学观察、诊断牙根折断或纵裂等三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观察。结果试验数据表明,激光解剖形态学治疗效果最好,激光治愈牙周面的激光治愈率次之,最差的是激光治愈根尖周炎。结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前两组的推广和研究,并且也要考量一下后一组的发展情况,从而奠定牙齿科学领域的新风貌。

  • 标签: CBCT技术 牙体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CT在口腔门诊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口腔门诊部进行锥形CT检查的192例患者,分析接受CBCT检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以及疾病构成情况。结果192例患者中疾病构成为牙缺失需种植修复51例,牙龈外伤7例,阻生性智齿34例,多生牙34例,正畸25例,牙周病22例,牙体牙髓疾病19例。其中,因牙缺失需种植修复来接受CBCT检查的占比最大,为26.56%,其次为多生牙和阻生性智齿(17.71%),因外伤接受CBCT检查的占比最小(3.65%)。结论锥形CT在口腔门诊中被广泛应用,对口腔类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锥形束CT 口腔门诊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法重建伸肌腱中央止点治疗纽孔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直径1.0毫米克氏针在中节指骨基底背侧中央止点横向钻孔,用一根直径0.8mm克氏针斜行固定近指间关节于伸0°位。用金环2-0医用涤纶编织线穿过预钻孔后水平褥式缝合中央断端,打外科结将断端压缝于止点处。用金环3-0医用锦纶单丝线作加强缝合。结果本组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6.8个月。全部恢复近指间关节的主动伸、屈功能,未出现中央止点再次断裂、纽孔畸形、指间关节僵硬。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钉道感染。按照中华医学会TAM评分标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改良法重建中央止点治疗纽孔畸形,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易推广。

  • 标签: 伸肌腱中央束 改良 纽孔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nirafix技术联合髂胫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术式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应用Inirafix系统联合移植自体髂胫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结果术后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诊6—12个月,Thompson征阴性,双、单足提踵试验阴性,无跟腱再断裂、跟区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陈旧性跟腱断裂重建术中Inirafix固定疗效可靠,髂胫能有效替代跟腱,恢复踝关节功能。

  • 标签: 髂胫束移植 陈旧性跟腱断裂 Inirafix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对哮喘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时辅助于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哮喘 肺功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等离子切割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0年11月在我院采取近尿道等离子切割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38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36个月。观察对比术前和术后138例手术患者在残余尿量测定、尿流率、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QOL(生活质量评分)等四个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最大尿流率由术前(5.8+3.1)ml/s增至术后的(20.6+4.0)ml/s;残余尿量测定从术前(87+12)ml降至(45+17)ml;IPSS由术前(30.1+2.3)分下降至(5.8+1.1)分;QOL从术前(6.5+2.1)分降至(1.7+0.5)分。4项指标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平均用时(min)。术中无电切综合征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切割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经尿道电切 等离子束切割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CT(conebeancomputedtomography,CBCT)测量技术在种植牙术前指导设计和术后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组病例选取我们诊所1年来的种植牙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种植牙术前行CBCT,指导术前设计,调整种植计划,术后复查CB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通过本组32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靶区颌骨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为种植体直径、长度等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BCT可有效辅助完成种植牙术前设计及术后评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颌面锥形束CT 种植牙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瓦里安TrueBeam直线加速器机载锥形CT(com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进行验证,为食管癌病人放疗选用合适固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91例食管癌病人在TrueBeam直线加速器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中56例用S型头颈肩面膜固定,35例真空袋固定。分别对用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CBCT验证,全组病人在整个放疗疗程中共进行308次CBCT。扫描后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校正,获得前后(Z)、头脚(Y)、左右(X)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数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采用真空袋固定的3个方向误差均数差别较大。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头颈肩面膜稳定性较真空袋好,误差明显缩小。

  • 标签: 锥形束CT 食管癌 固定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解剖单重建和传统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剖单重建前交叉韧带和传统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技术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IKDC分级和Lysholm评分)、稳定性评估(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测量)结果。结果术后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稳定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解剖单重建组轴移试验的结果有优于传统单重建组的趋势。结论解剖单重建与传统单重建相比,在临床评分和前后向稳定性上均无明显优势,但解剖单重建可以更好地控制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 标签: 解剖重建 前交叉韧带 轴移试验 旋转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结果本次选取的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行平均5个月随访,皮瓣均成活,出现静脉回流障碍6例,血管危象在经局部减压处理后解除。皮肤耐摩擦,质地好,感觉障碍不明显,患者满意。结论针对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的岛状皮瓣实施修复治疗,可促感觉功能恢复,避免了二次手术造成的损伤,成功率高,修复后拇指耐磨性好,外形美观,对供区造成的损伤较小,未造成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

  • 标签: 食指背侧 血管神经束 岛状皮瓣 修复 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