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对诊断乙肝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1年7月31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58例,观察组采用电化发光技术(ECLIA)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与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ECLI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58例,ELISA检测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的为17例,两组HBsAg、抗-HBs、HBeAg、抗-HB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抗-HBc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LIA法定量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具有灵敏性、操作简单、自动化、快速,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乙肝 标志物 电化学发光 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与罗氏E170电化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操作用户分享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方法总结我们操作该仪器2年来积累的操作体会和经验。结果积累了10条操作经验与同行分享和探讨。结论在仪器使用中需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操作好仪器以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罗氏E170 仪器操作 使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化发光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与定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92份血标本分别采用ELISA法定性检测和电化发光法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结果ELISA电化发光分别检出9种和12种乙肝五项指标模式,电化发光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ELISA(P均<0.05)。结论电化发光定量检测乙肝五项指标敏感性高于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适合用于HBV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预测和评估。

  • 标签: 定量检测 乙肝五项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与电化发光免疫分析(ECLIA)在乙肝标志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120例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ECLIA与ELISA检验。结果ECLIA检测血清HBeAb、HBcAb、HBsAg检测的阳性率高于ELISA检测(P<0.05),两组方法在HBsAg与HBeAb检测阳性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ELISA相比,ECLIA对乙肝标志物的检验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乙肝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化学发光进口试剂定量检测HBsAg的临床差异。方法收集352例血清和血浆标本,采用美国雅培有限公司出品的“ARCHITECTHBsAg”和罗氏诊断公司出品的“HBsAgquantitativeElecsys”进行对比检测。结果罗氏试剂与雅培试剂检测结果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达到了0.993。结论两种HBsAg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试剂相关性较好,具有同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性
  • 简介:摘要罗氏E411全自动电化发光免疫分析仪它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样品用量少,节省试剂,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是国际公认的“金标准”,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小故障,需要自行尽快排除,以至于不影响日常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罗氏公司Cobas6000型全自动电化发光分析仪上检测的糖类抗原153(CA153)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报道,并根据临床需求和实际要求,对在罗氏Cobas6000型分析仪测定CA153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和最大稀释倍数4项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V)高低值分别为2.67%和3.94%,<1/4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允许总误差(TEa)(6.25%);批间精密度CV高低值分别为3.68%和2.52%,<1/3CLIA'88TEa(8.33%);测量线性范围与厂家提供的范围相近;CAl53的测量数值100%在提供的参考区间内。高浓度的标本可经稀释后再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测定指标的相对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结论罗氏Cobas6000型全自动电化发光分析仪检测CA153的主要分析性能均符合厂商声明的性能和有关的质量要求,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可靠性较好,临床参考价值较高,故可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 CA153 性能验证 精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罗氏MODULARE170全自动电化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对不同浓度血清样本糖类抗原19-9(CA19-9)的测定,对该仪器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以及样品间的携带污染程度进行验证。结果所有检测指标的批内、批间精密度CV均小于5%,准确度偏倚<15%,线性范围基本与厂家一致,回收率为97%~106%,样本间无携带污染。结论该设备精密度、准确度好,线性范围能够满足临床检测的基本要求。

  • 标签: 性能评价 电化学发光 罗氏E170 CA199
  • 简介:摘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度好、分析速度快、所需的设备简单等一系列优点,在医药、食品、环境检测等领域均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经典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大量复杂的样品测定所需时间长、成本高、样品用量大等不足,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建立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成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种类以及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分析 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综合化学发光与免疫为一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方法是新型的免疫分析技术,其免疫分析利用免疫反应和发光反应来检测目标物,以识别抗原与抗体。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免疫方法也有了相应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雅培i2000化学发光仪的性能评价,并以罗氏Cobase411电化发光仪与原装试剂进行检测来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方法的应用研究。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 罗氏Cobas e411 雅培i2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酶联免疫(ELISA)与化学发光免疫对AFP的检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二者的方法学性能。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免疫同时对临床送检的90例AFP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对比试验、线性试验及精密度试验,分析两组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对比试验表明,两种试验方法对AFP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线性试验表明在5~400ng/ml和2~900ng/ml的范围内,酶联免疫化学发光免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表明病理高值化学发光优于酶联免疫。结论在对AFP的检测中,化学发光免疫具有高精密度和高准确性,较ELISA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免疫法 APF检测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用放射免疫检测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探讨这两种方法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临床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取正常人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各32例,分别用化学发光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组和患者组的血清TPO-Ab,TG-Ab和TM-Ab,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无论是微粒子化学发光还是放射免疫,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化学发光的特异性优于放射免疫,但是敏感性不及放射免疫。结论化学发光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综合性能优于放射免疫

  • 标签: 桥本氏甲状腺炎 TPO-Ab TG-Ab TM-Ab 化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状况。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肺癌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5例患者划分到研究组,并列举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状况。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从SCC-Ag、Pro-GRP、NSE、CEA等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肿瘤患者生物标志物检验上可考虑采用化学发光免疫进行测定,此测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上提供一定合理、科学依据。

  • 标签: 肿瘤生物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法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在检测女性血清性腺激素中的作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168例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妇女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人群的血清性腺激素。结果两组的促卵泡激素(FSH)、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孕症患者的血清性腺激素呈周期性变化。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女性血清性腺激素可准确判断女性生育情况,为临床疾病治疗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血清性腺激素 不孕症
  • 简介:摘要上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先报道化学发光免疫(CLIA),其结合了化学发光与免疫测定的优势。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先进的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近10年来发展迅猛,是目前发展和推广应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和精确度比酶免、荧光高几个数量级,可以完全替代放射免疫分析、彻底淘汰酶联免疫分析。目前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已被广大实验人员所认可,并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但只要检测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就会出现“钩状效应”。当被检测标本抗体含量过高时,不易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远低于实际含量或假阴性的情况。现将用双抗原夹心一步免疫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出现钩状效应导致其结果远低于实际含量的1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钩状效应 梅毒螺旋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LiCA(光激化学发光)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这两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临床上使用LiCA和ELISA分别检测362份血清标本,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核对统计。结果两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LiCA更为灵敏。结论对患者的预防性筛查,ELISA检测可以满足要求,但LiCA技术具有快速、均相(免冲洗)、高灵敏和操作简单的特点,能为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更适合临床需求。

  • 标签: 光激化学发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ELISA)对艾滋病抗体情况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价值。方法2017—2018年在我院进行HIV抗原抗体筛查的人员,包括有创性诊疗操作前、输血前、孕产妇、门诊、体检等自愿筛查的288名艾滋病高危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查。结果CLIA检测阳性率为95.83%,ELISA检测阳性率为89.93%,两组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CLIA检测阳性率高于ELISA,但两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临床中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检测。

  • 标签: 化学分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法 艾滋病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优势与利用发展前景。方法通过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血清甲胎蛋白进行测定,对比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都有很好的重复性。但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的灵敏度较高,为1.5ng/ml,且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而在检测范围上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也要优于酶联免疫吸附。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稳定性很强等诸多优点,是现今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较好的方法,这些优点使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梅毒抗体与梅毒螺旋体凝胶试验(TPPA)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TPPA同时检测249份血清样品,根据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结果的样本吸光度与临界值(S/CO)比值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当S/CO值范围在<1,1-3,3-5,5-7,7-9,≥9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TPPA阳性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73.33%,75%,84.61%,90%,1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TPPA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S/CO值≥9时,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TPPA检测梅毒抗体的阳性结果符合率达到100%,且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灵敏度高、快速、可自动化、特异性强,可作为梅毒抗体初步筛选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为临床上检测梅毒抗体带来方便。

  • 标签: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梅毒抗体 T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