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妇尿常规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测的孕妇100例,观察孕妇尿常规检测结果。结果发现白细胞酯酶、隐血、酮体的阳性率比较高,隐血、白细胞阳性的标本定量检测中尿沉渣定量阳性率在70%以上。结论孕妇中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比较多,孕期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病率高,因此需要对孕妇进行及时的尿常规检测,防止各项指标不正常的情况。

  • 标签: 孕妇 尿常规检测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HBV(乙肝病毒)-DNA与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分别纳入198份HBsAg有反应性标本(s/co≥1),作为A组,105份HBsAg灰区可疑标本(0.8≤s/co<1),作为B组,990份HBsAg无反应性标本(s/co<0.8),做为C组;对三组标本进行FQ-PCR(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将A组阴性标本和B、C组阳性标本再进行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5项检测。对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A、B、C三组经FQ-PCR检测HBV-DNA有反应性标本分别为108例(54.55%)、34例(32.38%)、5例(0.51%)。结论为提高输血安全,应首先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对样本进行筛查,去除有反应性血液标本后再对无反应性血液标本进行FQ-PCRHBV-DNA核酸检测,最终排除有反应性血液。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检测抗-HCV灰区、弱反应标本与FQ-PCR检测结果研究报告。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手术、输血治疗患者503例,按照ELISA检测抗-HCV结果分为I组阴性(n=138),Ⅱ组灰区(n=287),Ⅲ组弱反应性(n=78)。对研究所选患者行FQ-PCR二次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I组,Ⅱ组,Ⅲ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有33例患者,Ⅲ组有65例患者出现HCVRNA浓度大于1000IU/ml;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灰区的HCVRNAFQ-PC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采用ELISA检测抗-HCV可出现漏诊、误诊情况,需采用FQ-PCR检测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师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ELISA检测 抗-HCV 灰区 弱反应标本 FQ-PCR检测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药品安全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药品生产管理也开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药品生产管理中GMP思想运用存在的不足,并就合理运用GMP思想开展了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 标签: GMP思想 药品生产管理 制药企业
  • 简介:摘要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载体,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之要求,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归纳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促进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

  • 标签: 中药饮片 生产企业 质量管理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展开分析,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开展血清MP抗体以及血清酶的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清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MP抗体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普遍为阳性结果,同时患儿的血清AST、ALT、CK-MB水平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中可利用血清检测技术开展小儿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 感染 血清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富民县健康人群实施麻疹检测具体情况,确保针对麻疹疾病可以及时进行防治措施的研究。方法选择富民县2015年—2016年健康人群831例作为实验对象;对所有健康人群的麻疹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主要选择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完成;最终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于2015年,接受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共包括445例,其中>250mIU阳性率为437例(98.20%);>800mIU阳性率为378例(84.94%),其中>800mIU检测对象存在保护率;于2016年,接受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共包括386例,其中>250mIU阳率为330例(85.49%);>800mIU阳性率为142例(36.79%),其中>800mIU检测对象存在保护率;最终发现2015年与2016年检测人群在>250mIU阳性率、>800mIU阳性率以及保护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富民县健康人群实施IgG抗体水平检测发现,2015年以及2016年在最终>250mIU阳性率、>800mIU阳性率以及保护率方面均存在差异,对此仍然需要将麻疹疫苗接种率以及接种质量提高,从而确保麻疹疾病可以获得有效防治。

  • 标签: 富民县 健康人群 麻疹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液基细胞检查联合HPV-DNA检测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155例已进行细胞学检测、HPV-DNA检测,阴道镜引导下活检的患者,对范围内的病例分组为<30岁、30~50岁、≥50岁3个组别,对三组病例的三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三组患者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结果在<50岁的年龄段中,HPV-DNA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液基细胞学(<30岁81.14%VS66.69%,P<0.05;30~50岁77.18%VS68.01%,P<0.05)。在所有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显著高于HPV-DNA检测(<30岁67.76%VS50.3%,P<0.05;30~50岁74.83%VS62.66%,P<0.05;≥50岁64.76%VS55.74%,P<0.05)。各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在小于3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54.38%,HPV-DNA检测为48.47%),阴性预测值在30~5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86.73%,HPV-DNA检测为88.47%)。在不同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学和HPV-DN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30岁92.28%,30~50岁92.17%,≥50岁92.3%)和阴性预测值(<30岁88.97%,30~50岁94.46%,≥50岁9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方法选择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具体分析。HPV检测具有更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细胞学检查方法特异相对较高,灵敏度较低。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有效的避免漏诊和误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宫颈上皮内肿瘤 液基细胞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阴道镜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查以及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查,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检验诊断方法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行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发现最终的阳性检测共计为33例41.25%,对患者行实时荧光定量检验,发现最终的阳性检测共计为69例86.25%,实时荧光定量检验诊断方法检出率,相较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结核病患者行实时荧光定量检验方法诊断,可以取得较高的诊断率,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度,可以及早为结核病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预后起到直接影响,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检验 结核病 确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病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结果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血清学诊断里面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来检测。结果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来保证。室内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人员、环境、仪器设施、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控制;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能力验证来实现。结论布病检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对其结果的影响非常大。

  • 标签: 质量控制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甲亢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尿酸及甲状腺功能(FT3,FT4,TSH)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FT3及FT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甲亢组血清尿酸水平与FT3及FT4呈正相关(P<0.05),与TSH呈负相关(P<0.05);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与FT3、FT4及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甲状腺功能相关;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诊疗中应注意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干预。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血清尿酸 FT3 FT4 TSH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肺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该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的148例肺腺癌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2例肺活检标本、24例手术切除标本以及42例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采用ARMS法检测所选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本文所选148例肺腺癌患者标本,共检测出EGFR基因突变60例(40.5%);在性别、吸烟史上,EGFR基因突变情况存在差异(P<0.05);在年龄及肿瘤家族史上,EGFR基因突变情况不存在差异(P>0.05)。提示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及吸烟是存在相关关系。结论ARMS法可有效应用于肺腺癌临床病理石蜡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吸烟是EGFR突变的重要影响因子。

  • 标签: ARMS法 肺腺癌 EGF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开展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检测社区口腔Hp感染的价值,以为HP感染的临床筛查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行HpS检测以及胃镜下胃粘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120例患者中检出HpS的阳性率为65.83%,胃镜RUT检测阳性率为63.33%,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HpS诊断和RUT诊断二种试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为0.654,提示高度一致,HpS诊断HP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诊断价值中等。结论在社区口腔Hp感染中,采用HpS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及快速等优势,因此可作为社区口腔唾液检测中筛查Hp感染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社区口腔唾液检测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是否会产生钩状效应,能否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方法对2017年699例阳性病人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利用EASYCUTA?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进行2倍稀释检测,结果有显著再进行倍比稀释检测。结果发现2例病人TP-Ab血清原倍检测结果明显低于2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倍比稀释后的结果先增高后降低,呈明显的钩状效应。结论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荧光法)检测梅毒螺旋抗体时会产生明显的钩状效应。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抗体 检测 钩状效应
  • 简介:摘要甲状腺肿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术中保护甲状旁腺非常重要,本文对目前新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PTH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PTH 甲状旁腺 甲状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柳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方法随机筛查柳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清标本。初检反应性标本进行双孔复试,双孔复试确认为有反应性标本再送国家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确证。结果ELISA法共检测53507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初筛有反应性样本47份,初筛阳性率0.09%,确证阳性1人份,确证阳性率为0.002%。结论柳州地区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TLV常规筛查不可行,为确保受血者和血液安全,有效阻止HTLV-Ⅰ/Ⅱ通过血液传播,可使用存放14d以上的血液成分或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 标签: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柳州地区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的研究。方法于本院收治的6152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抽出180例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后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HBsAg阳性率为2.8%、HBsAb阳性率为48.9%、HBeAg阳性率为1.7%、HBeAb阳性率为12.8%、HBcAb阳性率为26.7%。结论经详细分析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检测结果,能使病患了解自身的病情,显著降低医患纠纷,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两对半定量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柳州地区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妇女的血清TORCH抗体检测水平,为当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对1520例进行免费孕前优生的妇女的血清进行TORCH抗体定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柳州地区TORCH-IgG阳性率以CMV-IgG(98.03%)最高,Tox-IgG(4.41%)最低;TORCH-IgM阳性率分别为TOX-IgM(0.53%),CMV-IgM(0.92%)。结论柳州地区TORCH-IgM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其感染或与年龄无关,但仍应加强对TORCH感染的监测与预防。

  • 标签: 柳州 孕前 TORCH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常规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肾病治疗的患者1647例,并取这些患者的尿液样本。依据尿液检测的结果,将这些患者按照不同的肾脏疾病进行分组,即为A组、B组和C组,将取得尿液分成两份,一份上机检测,另一份做镜检。结果A组和B组的RBC的计数明显与正常的C组有较大的差异(P≤0.05)。3组的检测结果具有假阳性和假阴性。A组的蛋白定性结果高于B组。A组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REP)检出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的常规检测主要是利用仪器检测的方法,需要操作的人员要联合其他检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不确定的病样要及时的处理,防治假阳性或者阴性的出现,让常规的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更加的准确,以提高患者对于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肾脏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检验在抗HIV检测中的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HIV患者中选取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7例患者均行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观察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ELISA检测检测血清标本的结果,分析其诊断符合率情况,并观察三种检测方法诊断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情况。结果经临床检验证实,所选67例患者中具有HIV抗体阳性患者49例,具有HIV抗体阴性患者18例。ELISA检测法诊断符合率、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较HIV核酸定量检测法、金免疫层析试验法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HIV检测中可应用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有效提高检测符合率,并且具有较高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抗HIV HIV核酸定量检测法 金免疫层析试验法 ELISA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