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注射珠单抗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60眼),给予珠单抗0.5mg内注射治疗,每月一次,连续3次,之后按需注射,眼底荧光造影有无灌注区者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后观察矫正视力、眼底、眼底荧光造影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结果给药前的平均视力0.15±0.02,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513±135)um。内注射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后随访半年平均视力为0.58±0.16,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在给药半年后为(258±69)um,与给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注射后未观察到眼部(玻璃体腔积血、视网膜脱离及医源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及心脑血管方面的不良事件。结论珠单抗内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雷珠单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32激光联合株单抗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共60眼)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532激光联合株单抗内注射治疗。结果58例患者视力提高,其中14例患者视力提高2行以上。检眼镜下,31例患者黄斑水肿消失或减轻,FFA未见新生血管形成,OCT检查黄斑区水肿消退或减轻。但是,7例患者3个月复查后;9例患者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4d后眼压下降至正常。2例患者治疗后21d,发生眼压升高。患者未出现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患者视力无变化,未见视力下降患者。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6.7%。结论从近期疗效观察发现,采用532激光联合株单抗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较高,但是,目前仍无法确定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的疗效的确切性,及其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问题,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确认。

  • 标签: 532nm激光 雷株单抗球内注射 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孕妇在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配合分娩对促进产程进展和提高自然分娩的效果,进而得出结论在产程中采用自由体位应用分娩不但能消除产妇的恐惧感也能适当的减轻疼痛,并能加速产程,纠正活跃期的胎头衔接异常,大大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这是值得在临床推广的助产模式。

  • 标签: 分娩球 疼痛 产程 胎方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重症手足口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对照研究,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8例重症手足口进行一般治疗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28例辅以丙治疗为实验组。评估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痊愈率高,疗程缩短。结论丙治疗重症手足口疗效好,能明显缩短疗程。

  • 标签: 丙球 重症 手足口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在正常分娩过程中应用分娩助产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年2014年8月-2015年3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头位;确诊临产而且宫口开大3cm入产房待产;胎心监护无异常;产妇生命体征正常;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入院待产开始使用分娩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未使用分娩,其他措施与观察组一致。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及产时应用分娩能缓解产妇疼痛,缩短产程。

  • 标签: 分娩球 分娩疼痛 产程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文章从荨麻疹的实际临床治疗出发,就目前常见的两种抗组胺药物,即地氯他定和枸地氯他定的实际作用状况进行统计,并且进一步展开分析对比。被试者分别给药5mg以及8.8mg,并且于2周之后展开统计,发现枸地氯他定表现略优。两组都有着良好安全表现。

  • 标签: 地氯雷他定 枸地氯雷他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菌的CT诊断要点和价值,提高对肺曲菌CT征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曲菌临床、病理及CT表现特点。结果10例曲菌中可见“新月形透亮”4例,“环形透亮”5例,曲菌可随体位移动3例。结论空洞(腔)内可动性块影伴“新月征”或“气环征”是肺曲菌的影像学特征。

  • 标签: 曲菌球病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33例经手术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行超声诊断,回顾性分析诊断声像图特点,同时计算超声诊断的检出率,并和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经过超声诊断后提示有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腹腔游离气体、33例腹腔积液及20例腹部包块。采用X线平片检查发现28例膈下游离气体,但未能将腹腔积液与腹部包块显示出来,同时也无法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直接征象显示出来。结论超声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诊断率较高,相较于X线平片诊断,除了可以显示游离气体之外,还能将腹腔积液、腹部包块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情况直接显示出来,很好地弥补了传统X线平片诊断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穿孔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制备一种含有帕霉素的聚乙二醇栓剂,以帕霉素作为原料,采取热熔法制备工艺,在得到帕霉素栓剂后,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制备分析后发现,制备栓剂外观为白色半透明状,室温下能够保持较好的硬度。

  • 标签: 雷帕霉素 栓剂制备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进行胃溃疡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贝拉唑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显著,同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及使用。

  • 标签: 雷贝拉唑 胃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壳聚糖由于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在微的制备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两年来壳聚糖药物微的制备及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影响微质量的因素。

  • 标签: 壳聚糖 制备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吉兰-巴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吉兰一巴综合征患者18例,分为治疗组和综合组,2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综合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药物治疗结束后行系统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综合组运动功能及ADL均提高,优于治疗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GBS患者运动功能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 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 简介:摘要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常见疾病包括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这些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向。珠单抗,一种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所有活性形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血管渗透性。

  • 标签: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单用氯吡格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4-2016.6入诊我院治疗的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单用氯吡格,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59%,优于对照组的75.64%,差异较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对ACI患者联合使用氯吡格后疗效一般,再加用依达拉奉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可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