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黔北种植薏米产量和质量,选择异地引种薏米进行平行种植试验,筛选出一合适示范种植种。方法选择外观性状、产量、浸出物及成分含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一优越种。结果河北安国薏米在产量和质量上均比其他薏米种较好。结论确定河北安国薏米作为异地引种黔北薏米示范种植种

  • 标签: 薏米 示范种植 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桥(MB)在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中的检出率及形态特征。方法对312例常规体检或怀疑冠心病者进行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果312例中发现65例(20.83%)共68段MB,全部位于左前降支。结论DSCTCA对MB的检出率较高。

  • 标签: 双源CT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在新型护理模式下,神经内科因患者病情重、基础工作量大给值班护士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下降,甚至离职等不良后果,应引起社会及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值班护士自身也应增强业务能力,学会疏导不良情绪,不断提升应对压力的能力。

  • 标签: 神经内科 值班护士 压力源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胰性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饲养的3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建立SD大鼠胰性肺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共三组,每组10只。以电针天枢穴治疗为电针组,以针药结合治疗(给予地塞米松的同时辅以电针干预)为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明确电针疗法的辅助治疗作用。三组分别留取肺组织进行肺水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AQP-1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AQP-1与TNF-α在正常肺组织及胰性肺损伤肺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胰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电针能影响AQ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微血管内皮组织AQP-1含量比较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对胰性肺损伤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胰源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超声、双CT(DSCT)2种影像检查技术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采集分析2014年8月~2015年9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经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在手术前均行腹部B超、及DSCT2种检查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研究对比。结果与超声相比,DSCT对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及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明显更高(P<0.01)。结论与超声相比,DSCT虽然价格相对较昂贵,但分辨率较高,可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因而对诊断肠梗阻更为有效,值得临床医生推广使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需综合运用以上2种检查手段,不仅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还能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 标签: 超声 双源CT 结肠肿瘤性肠梗阻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肝性腹胀护理干预效果。回顾本院78例肝癌患者,对于术后发生肝性腹胀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早期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及临床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术后恢复。

  • 标签: 肝癌 肝源性腹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31例急性胆性胰腺炎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诊疗经过及治疗结果。结果29例采用保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辅助检查结果显示血象、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等指标显著下降,29例患者平均住院15天后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3.5%。另外2例重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出现病情加重,转入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择合理治疗方法,准确把握治疗时机。而对于轻型急性胆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保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士工作存在的压力及原因。方法根据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与护士交谈,完善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护理工作责任大,工作生活不规律,护患关系,技术操作多等因素为血透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来源。结论找出减轻压力的对策,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地减压措施,更多地给予护士理解和支持。

  • 标签: 血液透析 压力源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社区服务站收治的80例慢性肺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观察组使用中医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总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值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慢性肺性心脏病使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中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理期间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4%,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质量,临床价值高。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舒适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NP对于临床鉴别心源性和肺性呼吸困难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呼吸困难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患者有65例,肺性呼吸困难的患者50例。65例中NYHA心功能2级的患者有21例,3级的有23例,4级的有21例,其中16例患有扩张型心肌病,26例为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衰,22例患有冠心病。59例肺性呼吸困难的患者中有9例患有肺炎,25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例患有支气管哮喘患,这59例患者心功能检查都是正常的。运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再分别对NYHA2级、3级、4级患者进行测定。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检测结果为(921±401)pg/ml,肺性呼吸困难组的检测结果为(64±15)pg/ml。分别测定NYHA2级、3级、4级患者血浆BNP水平,检测结果分别为(262±155)pg/ml,(564±194)pg/ml,(1102±157)pg/ml。结论两组检测结果相比心源性呼吸困难组的检测结果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减退而升高。BNP水平测定不但可以帮助判断呼吸困难患者是肺性的还是心源性的,还可以帮助了解心衰患者的病情进展,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BNP 呼吸困难 鉴别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总结诊疗特点,为今后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研究提供参考。结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膀胱的有效率较高,其选穴是辨病结合局部选穴为主,常用穴位是八髎、关元、中极、肾俞、阴陵泉、会阳。治法上重视电针和艾灸。

  • 标签: 针灸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6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致病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咳痰等症状,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有效治疗35例,恶化8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32.8%。结论慢性肺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具有较高死亡率,及早诊断和防治可有效降低肺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消化道出血 防治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胆性中、重度胰腺炎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急性胆性中、重度胰腺炎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治愈率,降低手术率。

  • 标签: 胆源性 胰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宽频谱能量辐射保健屋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疗效。方法对40例亚健康状态患者采用多宽频谱能量辐射保健屋进行干预,每日1次,疗程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用临床症状积分、体重指数和血液生化、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论多宽频谱能量辐射保健屋可有效缓解亚健康症状,降低血脂,减轻体重。

  • 标签: 亚健康 降血脂 减肥
  • 简介:(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目的探究对患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的90例该病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静脉点滴治疗,探究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3.3%明显优于对照组(表2)。结论临床上采用依达拉奉和基础治疗方案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治疗该病,减轻患者的身体及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效果。

  • 标签: 血管源性 依达拉奉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情况并分析其治疗的效果,希望为疾病的治疗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益肺活血颗粒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6.0%,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可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对其特征进行清晰的观察,针对老年慢性肺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治疗采用益肺活血颗粒,临床上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各大医院的推广及使用。

  • 标签: 老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诊断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50例患者,均采用双CT双能量扫描模式,通过一次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将得出的140kV、80kV和融合图像(加权120kV)数据上传到后处理站,然后通过能谱软件的不同能谱值(keV)进行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运用40keV的低能谱值,图像质量不太好,金属伪影比较多,但能谱值在出现持续增加时,图像就会随之越来也清晰,金属伪影会因此变化呈现出明显减少的情况,局部的骨质结构和固定器材都比较清晰,和平均加权120kV图像对比来看,是具有一定差异的(P<0.05)。结论双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采用高能谱值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将金属中的线束进行硬化,并形成伪影,并清晰显示出结构中的细节,对于骨关节的术后影像复查具有实际的临床效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骨与关节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小针刀松解治疗慢性颈性头痛患者疼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1~2016年3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和病房收治50例慢性颈性头痛,采用小针刀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50例慢性颈性头痛采用针刀综合治疗,随访6~12个月,痊愈3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每月头痛天数均较治疗前降低或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颈性头痛患者疼痛,其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颈源性头痛小针刀松解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肺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的原因,研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的145名慢性肺性心脏病患者,对比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和无心律失常患者的不同。结果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体制方面相差不大,检测结果不同之处有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年龄、低血氧症、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高碳酸血症相差显著(P<0.05);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8.62%。结论年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是并发心律失常的六大因素。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要消除诱发因素,用药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

  • 标签: 慢性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