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进展

江帆

江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摘要】通过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总结诊疗特点,为今后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提供参考。结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率较高,其选穴是辨病结合局部选穴为主,常用穴位是八髎、关元、中极、肾俞、阴陵泉、会阳。治法上重视电针和艾灸。

【关键词】针灸;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006-02

Clinicalresearchprogressofacupuncturetreatmentofneurogenicbladderafterspinalcordinjury

JiangFan.Yueyang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437,China

【Abstract】Acupuncturetreatmentofneurogenicbladderafterspinalcordinjury,highefficientcommonlyusedacupuncturepointisintheBaliao,Guanyuan,Zhongji,shenshu,Yinlingquan,Huiyang.Thepapersummarizestheacupuncturetreatmentofneurogenicbladderafterspinalcordinjuryresearchliterature,summarized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futureresearch.

【Keywords】Acupuncture;Spinalcordinjury;Neurogenicbladder;Review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泌尿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2]。故保护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以及恢复下尿路功能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在中医学中属“癃闭”和“遗溺”范畴。有众多文献报导针灸治疗此病,可在选穴、治疗观察周期和疗效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查阅2005至2015年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疗特点,为今后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检索方法及范围运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5~2015年),万方数据库(CSPD,2005~2015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2005~2015年)的相关文献。

1.2检索策略

1.2.1定义疾病的限定词先以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障碍、尿潴留、尿失禁、癃闭、遗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再设置脊髓损伤、脊柱损伤、截瘫为检索词分别对上述检索结果进行第二次检索。

1.2.2定义干预方法的限定词针灸、针刺、灸、电针、头皮针、穴位注射、耳针。

1.3文献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符合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并因脊髓损伤引起神经源性膀胱。纳入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

1.4文献排除标准

排除非因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排除动物实验、机理研究、文献综述。

1.5分析方法

结合文献检索结果,对入选文献的类型、治疗措施、辨证、选穴、治疗观察周期和疗效进行分析。

2.结果

2.1检索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的7篇,SAS软件编程产生的随机1篇,只提及随机字样分组的12篇。

2.2治疗措施

主要治疗措施为电针(9/20,45%),其次是单纯针刺(4/20,20%)、单纯灸法(3/20,15%)、针刺配合灸法(2/20,10%)。另外有电针加磁刺激和电针加艾灸各1篇。统计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本病重视电针和艾灸。

2.3选穴

对入选的20篇文献的全部选穴进行统计,发现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共涉及30个穴位,共105穴次。出现频次较高的前6个穴位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显示临床中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思路是以辨病及局部取穴结合循经取穴为主,即取病位的任脉穴、膀胱经穴,配合下肢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

表1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频次最多的穴位

*

2.4频次和治疗周期

文献有15篇1次/d(75%),3篇文献每日针刺2次(15%),20篇文献设定1疗程治疗7~10次。治疗观察周期在2~8个疗程。9篇文献的治疗观察周期为4个疗程,3篇文献的治疗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3篇文献的治疗观察周期为6个疗程。由此可见,临床上多采用每日1次的治疗频次,治疗观察周期多在4个疗程(45%)。

2.5疗效

入选文献的疗效评价多是以自拟的有效率为主,其中纳入了膀胱功能检测指标(膀胱残余尿量和尿动力学)的文献各有8篇(40%)。单纯灸法有效率为77%~97.3%,电针为90.6%~96.7%,单纯针刺为63.3%~96.1%。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在中医学属“癃闭”和“遗溺”范畴。本病病位在膀胱,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而膀胱气化失调与三焦、肺、脾、肾、肝密切相关,病位处有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上文统计发现临床上选穴是辨病结合局部选穴为主,常用穴位是八髎、关元、中极、肾俞、阴陵泉、会阳。腰骶部、下腹部穴位于膀胱的体表投影位置,针刺这些穴位可影响膀胱局部的传入传出神经,调整其功能状态。如电针次髎和中髎穴可以双向调节膀胱功能[3];而电针关元穴可提高逼尿肌兴奋性、重建膀胱排尿功能[4]。而在治疗方法上重视电针和艾灸,频次为每天1次,治疗观察周期多在4个星期。虽然临床报导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率和痊愈率较高,但各文献设定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不一,会给临床研究工作者带来困难,所以未来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评价针灸诊疗特点。

【参考文献】

[1]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现状和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3:201-205.

[2]GirardR,MazoyerMA,PlauchuMM,etal.Highprevalenceofnosocomialinfectionsinrehabilitationunitsaccountedforbyurinarytractinfectionsinpatientswithspinalcordinjur[J].JHospitalInfection,2006,62(4):473-479.

[3]艾坤,张泓,张雨辰等.电针对骶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膀胱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2:1104-1107.

[4]王俊华,陈邦国,尹晶等.电针关元穴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模型大鼠逼尿肌兴奋性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