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992例剖宫产术病例,其中13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比例1.3%。结果孕妇体型肥胖、妊娠合并贫血、术后进食不佳、产程延长、阴道检查及肛门检查次数多、破膜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愈合,造成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及感染。结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在孕期注意预防肥胖,术前积极纠正贫血,产程观察过程中阴检查及肛查不要过于频繁,胎膜早破要及时处理,手术操作轻巧、准确,尽量减少组织挫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围术期静滴抗生素,术后加强营养,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

  • 标签: 剖宫产 横切口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壁横切剖宫产临床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2年10月份到2012年12月份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2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实验组则采用新式腹壁横切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对两组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新式腹壁横切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切口愈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 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腹股沟斜疝行耻骨上横切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6岁以下小儿在基础加局麻下行耻骨上横切手术的资料。结果本组均为6岁以下的男性患儿,最小年龄40天,最大年龄6岁。31例为可复性斜疝,3例为嵌顿性斜疝,本组34例均为耻骨上小横切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和外环,行高位疝囊结扎术,术后无复发。结论耻骨上横切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耻骨上切口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选择腹壁横切与纵切口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9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随机分组。腹壁横切剖宫产组选择腹壁横切手术,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组选择腹壁纵切口手术。分析手术成功率;手术的总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治疗前后产妇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娩出1分钟内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比例。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相同,P>0.05;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组效果、生命体征、血红蛋白水平、手术的总时间、胎儿娩出的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新生儿娩出1分钟内的Apgar评分低于7分的比例和腹壁横切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次剖宫产产妇实施腹壁纵切口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剖宫产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60?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60例横切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腹膜外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Apgar评分情况好;横切腹膜外剖宫产术相对于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短、伤口愈合美观,两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较为理想术式;横切腹膜外剖宫产术损伤小、恢复快,应用广泛。

  • 标签: 腹膜外剖宫产 子宫下段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壁横切与纵切口对接受二次剖宫产手术产妇产生的影响。方法目标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妇72例,所有产妇均行二次剖宫产术,将首次接受剖宫产术时选择横切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纵切口作为观察组,所有产妇均按照原切口进行二次剖宫产手术;重点就两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等基本情况进行对比考察。结果从手术基本情况看,观察组产妇无论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或是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看,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56%)显著小于对照组(11.11%);两组数据统计学比较有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首选纵切口,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术后产妇发生盆腔黏连的可能,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产妇的出血量,加快胎儿的娩出,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对于保证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临床价值高值得推行。

  • 标签: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二次剖宫手术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横切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股沟斜疝治疗的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腹股沟小横切治疗)和对照组24例(传统腹股沟斜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外环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瘢痕小,不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大幅缩短治疗周期等优点,同时还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与腹腔镜手术相比,综合疗效上基本相同,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小横切口 小儿 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弹性腹带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剖宫产孕妇共1050例。不用腹带采用术后常规方法者50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550例,离开麻醉床后即予弹性腹带包束直至伤口7天后拆线。结果研究组普通丝线缝合针数,ALLis钳钳夹时间,术后伤口甲级愈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无一例切口脂肪液化、术后第1天切口部分裂开、拆线后切口部分裂开等并发症。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伤口感染,肠胀气。结论对于下腹横切剖宫产术后,在离开麻醉床后即予弹性腹带包束直至伤口7天后拆线,能显著节省手术时间,减少瘢痕形成及降低切口脂肪液化、裂开等并发症,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不良影响。

  • 标签: 剖宫产 弹性腹带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横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实施妇产科横切手术157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横切,手术时间短,孕妇出血量少,身体恢复快,容易被产妇及家属接受。结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横切口 腹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横切对第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8例行第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腹壁纵切口的观察组和腹壁横切的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粘连程度上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现(P<0.05)。结论腹壁横切行第二次剖宫产较纵切口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患者承受的疼痛相对多,建议选择行腹壁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

  • 标签: 腹壁 纵切口 横切口 第二次剖宫产 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薇荞线皮内缝合与丝线垂直褥式缝合腹部横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0年收治的98例腹部横切妇科、产科手术,切口缝合采用薇荞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作为对照组。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89例腹部横切妇科、产科手术,切口缝合采用丝线垂直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作为研究组,对比观察两组缝合法切口愈合状况。结果丝线垂直褥式缝合在腹部横切妇科、产科手术中使用,切口甲级愈合率高,术后患者不适感明显减少,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丝线 垂直褥式缝合 腹部横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腹壁纵横切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择取94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原剖宫产的切口方式进行分组;分别是纵切口组(共有47例)以及横切组(共有47例),分析比较原切口方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负面影响较腹壁横切要小,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选择腹壁纵切口对再次行剖宫产手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小,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腹式横切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8例资料,按照产妇自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分组选择新式剖宫产手术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选择改进的剖宫产手术的48例产妇为观察组,术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最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7.8±3.2min,手术后无腹膜前筋膜出血现象和腹壁下血管损伤现象,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改进的剖宫产手术对产妇术后恢复和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腹式横切口 切口处理 剖宫产手术 腹膜前筋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横切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法的方法、优点。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法的下腹部横切剖宫产100例设为观察组。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皮内缝合法的下腹部横切剖宫产1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切口愈合情况、皮肤缝合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切口愈合均美观,呈线型,未发生脂肪液化,但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住院天数多。结论观察组简化了手术程序,缩短了皮肤缝合时间,减少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床位周转率,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 标签: 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法 下腹部横切口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横切腹膜外单层缝合的患者进行观察,寻找较适用于阑尾炎行切除术的切口缝合法。方法将2011年1月-12月的47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将2010年1月-12月的39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横切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对照组使用常规分层缝合法。以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疼痛情况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相比,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切口感染率较低,疼痛较轻。结论横切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对阑尾行切除的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切口缝合方法。

  • 标签: 横切口 腹膜外单层缝合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腹部单一横切在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对年龄超过50岁的86例双侧腹股沟疝病人在术中用单一横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手术时间为45-90分钟,术后无切口感染,裂开及阴囊血肿的发生,短期内(1年)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用下腹部单一横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可靠、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单一横切口 老年人 双侧 腹股沟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切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缝合法)和观察组(横切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各33例,对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横切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缩减住院时间,降低伤口感染发生几率,临床进一步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 阑尾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横切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份收治剖腹产手术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横切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进行手术,观察组通过改良式剖腹产进行手术处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信息数据均小于对照组,改良式剖腹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结论改良式剖腹产术较横切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术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有利于产妇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 改良式剖腹产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引流预防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肥胖患者腹部手术107例,按手术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切口引流),其中对照组54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切口内不置引流;治疗组于前鞘和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对照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9例,平均住院时间17.5天;治疗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11.5天。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切口内置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标签: 肥胖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