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一组为对照组,在进行无痛胃镜时使用丙泊酚和生理盐水;另一组为研究组,进行无痛胃镜时使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观察两组检查前后的起效时间以及清醒的时间和心率(HP)、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结果对照组的起效时间以及清醒时间均比研究组长,检查过后研究组的患者心率有所减慢,平均脉动压有所降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相对单独使用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相对来讲应用较为广泛,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胃镜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息肉患者93例,所有患者接受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接受无痛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无痛胃镜 黏膜切除术 胃息肉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胃石症行无痛胃镜取出术在围术期护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收胃石症行无痛胃镜取石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护理措施,给予实验组的患者行围术期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石症行无痛胃镜取出术的过程中,围术期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围术期的平稳渡过,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 标签: 胃石症 无痛胃镜胃石取出术 围术期护理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胃肠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6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胃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50例,普通护理模式)与精细组(56例,普通护理模式+精细化护理模式)。比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情绪状态,检查耗时、检查后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前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与护理前比,差异显著(P<0.05),精细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精细组检查耗时显著短于普通组(P<0.05),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在胃肠疾病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检查前负性情绪,缩短检查耗时,减少检查后不良反应。

  • 标签: 胃肠疾病 无痛胃镜检查 精细化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西甲硅油在无痛儿童胃镜胃体胃底清晰度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行胃镜检查的儿童随机分为三组,A组151例,采用2ml西甲硅油+3ml生理盐水治疗;B组179例,采用2ml西甲硅油治疗;C组185例,采用3ml西甲硅油治疗。3组浓度西甲硅油,均于术前15分钟口服,观察西甲硅油去除胃内泡沫状黏液(特别是胃体、胃底部泡沫),提高内镜清晰度、减少操作时间的效果。结果胃底、胃体祛泡率比较A组>C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7,P<0.01);内镜操作时间A组<C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1,P<0.01)。结论40%浓度西甲硅油对胃内汽泡消除率高于100%浓度2ml及3ml西甲硅油用量,其清晰度对内镜的操作时长亦存在影响。应用小剂量西甲硅油可显著提高儿童胃镜视野清晰度,尤其对胃体胃底观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减少术前大剂量口服药后检查时可能出现的反流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剂量 西甲硅油 无痛儿童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无痛胃镜检查前单用西甲硅油,或西甲硅油联合链蛋白酶,或西甲硅油联合碳酸氢钠、链蛋白酶后对胃内黏液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12月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将病例随机分为三组西甲硅油组,西甲硅油+链蛋白酶组,西甲硅油+碳酸氢钠+链蛋白酶组,所有病人均在检查前30分钟口服50ml祛泡液,观察胃镜下视野的清晰度,记录病人的检查时间,检查医生的满意度及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西甲硅油组,西甲硅油+链蛋白酶组,西甲硅油+链蛋白酶+碳酸氢钠组黏膜清晰度达到A级的比例分别为6.59%(6/91),15.6%(16/102),57.9%(62/107),西甲硅油+碳酸氢钠+链蛋白酶组在胃镜下视野的清晰度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检查时间也比其他两组短,差异显著(P<0.05),检查医生满意度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检查过程中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此项检查。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前口服西甲硅油+碳酸氢钠+链蛋白酶可显著的提高胃镜视野的清晰度,缩短病人检查时间,提高检查医生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无痛胃镜检查 西甲硅油 碳酸氢钠 链蛋白酶 视野清晰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无痛胃镜麻醉中采用静脉利多卡联合异丙酚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麻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异丙酚的方式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不良发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异丙酚麻醉,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的时间,同时可减少临床异丙酚麻药的用量,从而降低患者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标签: 利多卡因 异丙酚 无痛胃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丙泊酚麻醉)、研究组(50例,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麻醉优良率。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可有效提高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麻醉优良率,有助于检查顺利进行,值得借鉴。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表面麻醉 小剂量丙泊酚 静脉麻醉 无痛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胃镜鼻腔插镜的技术,观察患者鼻腔感受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用鼻胃镜进行观察,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予丁卡因局部鼻黏膜麻醉。结果68例经一侧中鼻道一次经鼻插入,12例对侧鼻腔经中鼻道插入,6例经口插入,全部病例均能完成上消化道检查。64例检查时基本无反应,12例鼻腔有疼痛但可忍受,仅2例有鼻腔有血丝。结论人的鼻腔解剖结构通常是中鼻道最为宽敞,所以大多数患者鼻胃镜检查应从一侧中鼻道进镜,本文第一次即成功从中鼻道进镜成功率为79%。如再不成功则改为从口腔进镜以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鼻胃镜 插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胃镜鼻腔插镜的技术,观察患者鼻腔感受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方法对86例用鼻胃镜进行观察,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予丁卡因局部鼻黏膜麻醉。结果68例经一侧中鼻道一次经鼻插入,12例对侧鼻腔经中鼻道插入,6例经口插入,全部病例均能完成上消化道检查。64例检查时基本无反应,12例鼻腔有疼痛但可忍受,仅2例有鼻腔有血丝。结论人的鼻腔解剖结构通常是中鼻道最为宽敞,所以大多数患者鼻胃镜检查应从一侧中鼻道进镜,本文第一次即成功从中鼻道进镜成功率为79%。如再不成功则改为从口腔进镜以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鼻胃镜 插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笑气(一氧化二氮)镇静与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镇静进行经鼻胃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我院胃镜检查的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笑气组和联合组。笑气组吸入笑氧混合气体进行麻醉镇静,联合组应用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麻醉镇静。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的生命征,氧饱和度并比较检查时间,患者在检查后对检查过程痛苦程度的感受进行视觉疼痛评分,操作医师对检查过程的评估对比,比较两种镇静方式下无痛胃镜检查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鼻胃镜检查,笑气组鼻胃镜检查时间158.6±10.80秒;联合组鼻胃镜检查时间平均160.07±9.27秒,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组清醒时间359±10.58秒,笑气组为48±5.65秒,差异显著(P<0.05)。笑气组对心率、氧饱和度及血压影响较小,而联合组对血压的降低效应,在检查结束后不能立即消失。结论笑气镇静在鼻胃镜检查过程中舒适度与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相似,且笑气组患者接清醒快,笑气镇静下进行鼻胃镜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应用前景。

  • 标签: 一氧化二氮 异丙酚 鼻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产妇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共计52名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作用原则分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26例。对照组实施自然分娩方式,不使用麻醉方式止痛。观察组则实施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整体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生产舒适度,对于提高产妇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产妇 无痛分娩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58例,胃镜介入治疗实验组6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好转率为95.2%,再出血率为3.2%,和对照组的81.0%、13.8%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胃镜介入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镜介入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诊胃镜诊治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15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胃镜分析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胃镜检查分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食道癌、胃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治疗152例患者成功止血,3例转为手术治疗,1例死亡。结论采取急诊胃镜诊断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准确作出诊断并找出出血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和普通人流相比有哪些优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两年间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100名作为观察组,未使用任何镇痛药物的普通人流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及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无疼痛,少数患者术后有轻微疼痛,手术时间短,无人流综合征发生;对照组患者均感觉到疼痛,且多数人感受到剧烈疼痛,还有少数人发生人流综合征。结论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联合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无痛人流,手术时间短,副反应少,患者痛苦小,更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人流 普通人流 丙泊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分娩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3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200例产妇分为麻醉组和常规组,麻醉组100例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出血量、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麻醉组100例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组100例产妇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模式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 标签: 无痛分娩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产程进展 阴道助产 中转剖宫产 不良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胃镜下止血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参与研究,临床上依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胃镜下止血方法进行治疗,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对比。结果5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胃镜均明确诊断。钳夹或套扎止血成功率为93.8%、黏膜下肾上腺素止血成功率为92.3%、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成功率为92.0%。不同方法止血成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钳夹或套扎止血、黏膜下肾上腺素止血、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止血方法。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 止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96例无痛人流患者采用抛掷硬币分为对照组(n=148)与观察组(n=148);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8%,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无痛人流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无痛人流 全程护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皮下无痛埋针疗法,是经明确病变经络后,在健侧(单侧)四肢长骨段经络循行线上,避开肩、肘、腕和髋、膝、踝关节,随机选择进针点,采用“随迎补泻”法,用毫针沿病变经络循行线经皮下平刺,将毫针顺(或逆)经络走向埋入皮下,根据患者病情酌情施以手法后留置一定的时间并用医用胶布固定。行针和留针过程要求无酸胀痛麻等针感出现,以出现温、热、寒、凉及发痒等感觉为效佳。笔者采用皮下无痛埋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呃逆患者10例获得满意疗效,体现针灸简、便、效、验、廉的特点。

  • 标签: 中风后呃逆 皮下无痛埋针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痛护理模式在骨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72hVAS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2,24,48,72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12,24,48h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病房护理中应用无痛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痛护理 骨科 疼痛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