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患者50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SimpsonⅠ级全切32例,Ⅱ级全切14例,Ⅲ级次全切4例;经随访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和大脑镰脑膜瘤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膜瘤 矢状窦旁 大脑镰旁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结果32例患者除1例因服毒量大且年龄较大,行1次HP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3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急性重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快行HP治疗,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血液灌流 中毒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腰椎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治疗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腰腿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0例腰腿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改良腰椎神经阻滞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优良率两大临床评价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腰椎神经阻滞术治疗腰腿痛疗效确切,稳定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借鉴。

  • 标签: 改良腰椎旁神经阻滞 腰腿痛 有效率 优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母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的150例产妇,将她们分为观察组。观察组利用母婴床护理的模式。观察新生儿护理情况。结果观察产妇及其家属对母婴床护理既能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还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产科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母婴床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产科的100名产妇,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分为50人。对照组使用以往的产科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母婴床护理的方式进行产科护理,对两组的护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婴儿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通过对抚触,脐部、臀部护理以及沐浴状况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婴儿教育、产后营养进行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促进产妇对母婴保健技能的掌握。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简称SICU)床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对护理床交接班质量的影响。方法制定床交接班checklist,分别收集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对照组)与新型的床交接班模式(实验组)下护理质量考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对照组及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共抽查318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252项;实验组共抽查314个床单元,交接班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89项,两组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方、护士及医生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CU床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提高了床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 标签: ICU 床旁交接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8.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切开挂线疗法治疗肛周脓肿疗效确切,疗程短,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低。

  • 标签: 切开挂线疗法 肛周脓肿 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床护理在产科病房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对母婴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护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进行。然后比较两组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育儿知识的正确率以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和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病房实施母婴床护理能够提高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使产妇及家属能够掌握正确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和相关的育儿知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 母婴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母婴同室床护理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200例足月分娩的孕妇,基于其接受的医护模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采用床护理的模式,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方式。结果两组产妇在健康知识掌握、护理技能掌握、护理满意度三个方面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护理在产科临床中应用效果较佳,能够为产妇出院后继续育儿打好基础,并在保护母婴,降低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同室 床旁护理 产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脑膜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矢状窦脑膜瘤患者。结果I级切除9例(32.14%);Ⅱ级切除15例(53.57%);Ⅲ级切除4例(14.29%),无手术死亡;所有的患者进行0.5—2年的随访,27例恢复良好,有1例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脑膜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矢状窦旁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0例危重病人床血液净化护理。方法选取危重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均进行床血液净化,收取时间(2017年5月1日—2018年5月1日),对其实施床血液净化护理,探讨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60例危重患者中,死亡患者有1例、死亡率为1.67%,症状减轻患者有55例、症状减轻率为91.67%。结论通过对60例危重患者实施床血液净化护理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提高其血液净化效果。

  • 标签: 危重病人 床旁血液 净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肌间隙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前组患者给予颈椎肌间隙入路治疗;后组患者均给予后正中入路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更少,腰背痛VAS评分更优,各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椎体高度、Cobb角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的多裂肌MRI横断位面积显著少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相应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颈椎肌间隙入路治疗后,可以避免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存在的椎肌剥离伤害,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的腰背痛感。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 胸腰椎骨折 腰背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中实施,在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方式。方法在我院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共10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仅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床护理操作模式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尊重产妇及其整个家庭的参与知情对围产保健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医院、科室服务满意度,是促进良好融洽医患关系建立的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

  • 标签: 新生儿 床旁护理 母婴同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纤支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护理配合。方法对80例重症肺炎患儿行肺泡灌洗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80例重症肺炎患儿均能顺利完成肺泡灌洗治疗且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床纤支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重症肺炎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段,护理配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重症肺炎 纤支镜 肺泡灌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在我院生产的200对母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母婴床护理,由专业的母婴护理人员在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产妇对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对母婴护理方法的掌握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母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帮助产妇及其家属更好的掌握护理技能。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产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白果果仁中含有白果酸等有机毒素,常因生食或一次进食量过多引起中毒,早期应用血液滤过清除体内毒素,控制病情发展,促进早日康复。

  • 标签: 血液滤过 白果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方法。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I级切除11例(32.3%);Ⅱ级切除19例(55.9%);Ⅲ级切除4例(11.8%)。无手术死亡,随访1~36个月,仅有l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I级切除,彻底的肿瘤切除、良好的血管保护是提高矢状窦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上矢状窦 脑膜瘤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