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导师梁经主任认为其发病与湿热风毒痰瘀相关,自拟消痤汤治疗,处方用药有独到之处,疗效显著。

  • 标签: 痤疮 消痤汤 梁立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用经过二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足量治疗6周以上,疗效不佳(HAMD-17评分率<50%)的患者54例随即分为2组,一组阿哌唑片联用万拉法新(研究组)28例,一组单用万拉法新26例(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HAMD-17抑郁量表,症状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W、4W、6W、8W各评定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尤以研究组为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 标签: 阿立哌唑难治性抑郁增效剂万拉法新
  • 简介:摘要文化建设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狮医院为例试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文化建设的路径做一些探索和评价,为县级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公立医院 文化建设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30mg的普妥,对照组给予15mg的普妥,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所有80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有效治疗以后,治疗组的TC值(4.86mmol/L)与LDL-C值(3.2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TC值(6.35mmol/L)与LDL-C值(4.02mmol/L)(P<0.05),两者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30mg的普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好于15mg的普妥。

  • 标签: 立普妥 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阿哌唑辅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3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4例患者分为阿哌唑组(n=17)与对照组(n=17),对照组应用文拉法辛,阿哌唑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哌唑,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见效时间上,阿哌唑组显然优于对照组,治疗1周末与治疗前相比,SDS与CGI评分有显著差异;在治疗8周末,阿哌唑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2、8、3、4,治疗有效率为76.5%,对照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1、5、4、7,治疗有效率为58.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加用阿哌唑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该种用药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 标签: 阿立哌唑 抑郁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伊替康化疗致严重腹泻患者的有效护理的方法,提高伊替康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6例应用FOLFIRI方案治疗、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的晚期大肠癌病人,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肛门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6例发生严重迟发性腹泻患者均顺利度过腹泻期,完成预定的治疗方案。结论严格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可使得盐酸伊利替康相关并发症明显改善,减轻病人病死率。

  • 标签: 伊立替康 化疗 迟发型腹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来信与痰热清在输液管内存在配伍反应。结果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来信易与痰热清在输液管内发生配伍反应。结论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同时使用来信与痰热清中,护士要重视其在输液管内配伍反应,并积极预防及处理。

  • 标签: 来立信 痰热清 配伍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6例脑血栓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联合普妥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脑血栓 阿司匹林 他汀类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用伏康唑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注射用伏康唑配制成适当浓度,观察小鼠静脉注射的急性毒性。结果注射用伏康唑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设定剂量分别为274mg/kg、247mg/kg、222mg/kg、200mg/kg、180mg/kg、162mg/kg和对照组。274mg/kg组死亡率为90%;247mg/kg组死亡率为70%;222mg/kg组死亡率为40%;200mg/kg组死亡率为30%;180mg/kg组死亡率为20%。162mg/kg和对照组无动物死亡。结论注射用伏康唑小鼠静脉给药半数致死量(LD50)为223.07mg/kg,95%可信区间为208.18-239.03。

  • 标签: 注射用伏立康唑 急性毒性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伏康唑引起水肿的案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伏康唑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一起使用伏康唑引起严重全身水肿案例进行详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肺曲霉菌病上,伏康唑是一线的首选药物,伏康唑引起周围性水肿的可能性理论上只有1%,但还是有发生的可能。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伏康唑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在使用伏康唑之后如果出现水肿,在排除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等原因之后,可以考虑是伏康唑引起的周围性水肿。

  • 标签: 伏立康唑 全身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替康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伊替康ADR上报的报表,共20例,对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ADR主要表现为急性胆碱能综合征、迟发型腹泻和骨髓抑制,严重者表现为严重腹泻、粒细胞缺乏和血小板减少。结论掌握伊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加强用药监护,做好患者用药教育,确保安全用药。

  • 标签: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妥对冠心病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40mg的普妥,对照组给予20mg的普妥,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肝酶升高、腹胀、肌痛)进行评估。结果20mg和40mg的普妥均有利于降低TC、LDL-C以及TG的数值,其中40mg的普妥在降低LDL-C的疗效明显要高于20mg的普妥(P<0.05),两者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不增加;随访期间HDL-C两组均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说明20mg和40mg的普妥都对于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但剂量较大的普妥在降低LDL-C的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立普妥 冠心病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用HPLC法测定多潘酮片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流动相1.0%醋酸胺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288nm。测定含量法外标法,测定有关物质不用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结果有关物质浓度范围0.592μg~1.707μg•mL-1,含量测定浓度范围50.26~148.60μg•mL-1范围内和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1.3%(n=5)符合系统试用性试验。有关物质各杂质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度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灵敏度强,适合此片剂的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潘立酮 片剂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摘要探讨阿哌唑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0人,其中合并有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8人,高血压病者4人,采用阿哌唑治疗,治疗剂量10~30毫克,根据既往用药情况,减少或停服原抗精神病药,根据病情可合并小剂量SSRIs、心境稳定剂、苯海索片、苯二氮卓类药物等,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不良反应量表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周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不升高血糖及体重,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阿哌唑改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助于缓解一些患者的共患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社交回避等,不明显升高血糖、体重,不良反应少,使用时仍需定期复查实验室指标。

  • 标签: 阿立哌唑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特联合百多邦治疗脓痂疹的临床疗效,寻求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我科诊治的脓痂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特和百多邦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百多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愈率为81.67%,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为61.67%,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特联合百多邦治疗脓痂疹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标签: 优立特 百多邦 脓痂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哌唑对利培酮所致闭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方法将闭经的60例患者于0、1、2、4、6、8周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并严密观察和记录月经情况。结果阿哌替换治疗后,第2周催乳素水平即有下降,55例在完成换药治疗8周后,均恢复月经。结论阿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紊乱。

  • 标签: 阿立哌唑 利培酮 闭经
  • 简介:摘要伊替康是细胞毒类药物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特异性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1。有S期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其在体会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为SN—38,SN—38抗肿瘤活性是伊力替康的100-1000倍2。近年来伊替康已较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经国内外临床研究证实,伊替康对大肠癌、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均有不同的疗效,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延迟性腹泻、急性胆碱能综合征、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和特殊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应用伊替康治疗晚期癌症48例,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减轻了伊替康的毒副反应,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伊立替康晚期癌症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