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检验结果出现危急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因此若危急出现,就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否则将会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对危急的项目及报告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检验结果 危急值 管理流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医用耗材是医疗耗材的特殊种类,不管是在医院管理,还是在科室管理工作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高医用耗材大部分直接进入人体,且价格比较昂贵,因此,高医用耗材的管理一直是医院、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高值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学领域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新技术的治疗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医疗器械的安全和管理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手术室高耗材作为医疗耗材中的特殊种类,大多直接的进入人体,其安全性显的至关重要,而且价格昂贵。那么高耗材的管理更应得到高度的重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不断的提高和完善高耗材的管理方式是我们的必行之路。

  • 标签: 手术室 高值耗材 科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手术室医用高耗材中的应用成效。方法我院在2015年1月-12月对手术室的医用高耗材进行信息化管理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月-12月手术室医用高耗材应用人工管理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年内错误的发生率为0.61%,医护满意度为95.64%;对照组应用人工管理过程中,一年内错误的发生率为22.68%,医护满意度为78.52%.观察组的错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医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耗材的实物盘点和证件审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医用高耗材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能显著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能有效控制医用高耗材的质量和应用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医用高值耗材 信息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检验科危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目前实验室危急管理进行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通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危急管理持续改进,实验室危急的接收时间、治疗干预时间和有效登记率进行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实验室危急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危急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 标签: PDCA 循环 危急值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高医用耗材院内流通、使用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以RFID标签为信息载体,在物流和使用各环节进行信息的追加,完成对高耗材全程跟踪管理。结果在追溯时,用RFID阅读器找出相应高耗材的RFID标签即可获取该耗材生命周期的全部资料,该资料的真实性可与各种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物资管理系统、HIS等,从而做到高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结论基于RFID技术的医用高耗材全程追踪管理能够大大提升高耗材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 标签: RFID 高值耗材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颈性眩晕患者接受中医针灸与脊手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选取62例颈性眩晕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并随机划分组别,Ⅰ组31例接受单纯脊手法治疗,Ⅱ组31例接受针灸配合脊方案治疗,对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眩晕症状评分等做评估。结果Ⅱ组在接受治疗后,取得了96.77%的总有效率,相比Ⅰ组的总有效率(77.42%)显著提高,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治疗前,两组接受眩晕症状评测,评测结果相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Ⅱ组的评测结果显著降低,优于Ⅰ组,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中医针灸配合脊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具有确切且安全的作用,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颈性眩晕 中医针灸 整脊手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临床检验危急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和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自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临床危急患者100例,按照入院时间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给予实验组PDCA循环法,其后比较两组临床危急患者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与以及干预实施时间。结果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法较比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以及干预实施时间明显较短,且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临床检验危急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干预实施时间以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明显缩短,在一程度上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临床危急值 PDCA循环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头孢拉致血尿发生特大,分析不良反应原因。方法2009年~2015年5月,共报道头孢拉所致血尿58例,调取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尿发生患者年龄(8.5±6.5)岁,低于同期收治的并应用头孢拉患者,低于同期头孢拉不良反应报告平均(24±20)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单独应用头孢拉;静脉用药占94.82%,既往应用头孢拉静脉用药约占1/2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合理72.41%,42例,其中剂量过大60.34%;血尿出血时间1~3日,其中24h内51例,最短为用药后5min;所有血尿均在1~2日内消失,1周后内镜下复查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头孢拉致血尿原因原因较复杂,可能与用药剂量过大、静脉用药、泌尿系统机械性损伤、生理原因有关。

  • 标签: 合理用药 抗生素 头孢拉定 血尿
  • 简介:摘要通过对危急定义,报告流程,项目设置,临床事例分析,体现危急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发表自己的一些认识,希望危急报告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实,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对危急报告制度的认识。不断改进和坚持危急报告,使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 标签: 危急值 流程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奥洛他联合氯雷他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盐酸奥洛他联合氯雷他治疗,对照组用依巴斯汀联合氯雷他治疗,治疗28日为1个疗程。在治疗1周、2周和4周后进行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评价,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失访2例,对照组无失访病例,实际完成病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积分在治疗1周、2周、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1周和2周后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疗效指数在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总有效率在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7.5%与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9.5%,对照组为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奥洛他联合氯雷他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和提高疗效指数。

  • 标签: 盐酸奥洛他定 依巴斯汀 氯雷他定 治疗 慢性荨麻疹 效果
  • 简介:摘要文章从荨麻疹的实际临床治疗出发,就目前常见的两种抗组胺药物,即地氯雷他和枸地氯雷他的实际作用状况进行统计,并且进一步展开分析对比。被试者分别给药5mg以及8.8mg,并且于2周之后展开统计,发现枸地氯雷他表现略优。两组都有着良好安全表现。

  • 标签: 地氯雷他定 枸地氯雷他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治疗拉米夫耐药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采用阿德福韦酯片及拉米夫药物治疗慢性乙肝病例6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与拉米夫联合治疗治疗慢性乙肝;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肝,观察分析乙肝五项指标及拉米夫肝功能复常率变化。结果经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复常率和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率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而且肝功能检测中ALT的复常率对照组76.67%(23/30),观察组46.67%(14/30),耐药性及副作用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性(χ2=4.98,P>0.05)。结论由于拉米夫治疗慢性乙肝易产生耐药性,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用药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拉米夫抗病毒治疗所致的耐药性,也是治疗拉米夫耐药慢性乙肝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耐药慢性乙肝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检验科危急管理水平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于2017年05月至10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共3627例次危急,2017年11月至2018年04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后)共3491例次危急,比较本科室在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对危急上报率,报告及时率,登记合格率及知晓率情况。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与管理运用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检验科危急,改善显著的效果,能够持续提升管理水平。

  • 标签: 检验科 危急值管理 PDCA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产生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血常规检测标本中选取1320例进行危急的临床检验研究,对血小板的真假危急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在1320例血常规检测标本中,共检出血小板危急62例,其中有真实危急16例,比例为25.8%,假性危急46例,比例为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的产生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我们采用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假性危急值 临床检验 产生因素
  • 简介:摘要正常血压高是从正常血压到高血压的过渡阶段。正常血压高人群最终发展成为高血压及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比例较正常血压人群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国内外从西医角度对其研究正不断深入,而中医方面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文对近五年来国内对正常血压高关于中医辨证分型、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正常血压高值 中医认识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干预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急血标本的护理质控的方法以及质控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所有患者展开调查,分析危急血标本的采集以及送检过程中发生血标本的溶血、血标本的稀释、抗凝血凝固、标本成分的变化、在患者进食后进行采集血液等问题,找出原因,并对这两个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质控,比较护理质控前后危急血标本的错误率。结果在进行护理质控前,危急血标本送检1864例,其中错误的有24例,错误率为1.2%,护理质控后,危急血标本送检2130例,其中错误的有6例,错误率为0.2%,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急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过程进行质控,可以降低危急血标本的错误率,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危急值 血标本 护理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