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年轻恒牙断冠及时简便的治疗方法,尽快解除因冠折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恢复其外形和容貌。方法对临床20例共20颗前牙冠折病人,无合并牙根及牙槽骨损伤,断冠新鲜完整,对损伤牙髓作出相应的治疗后,在无须制备固位沟的情况下用日本生产SuperBondC&B(超强粘接树脂),进行断牙再接。结果20例患者20颗年轻前牙断冠再接后通过6个~12个月的观察稳固性良好,色泽,形态比较满意。结论用日本产SuperBondC&B(超强粘接树脂)再接断冠效果满意。是一种适合临床年轻前牙冠折的过渡性简便的修复方法。

  • 标签: 年轻恒前牙 牙折断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2009-2010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2颗年轻前牙冠折的病例,采用日本可乐丽公司生产的帕娜碧亚干双固化粘接材料Mini纳米树脂、Minikit自酸蚀粘接剂进行自体断冠再接,通过半年至两年的观察,有3颗再接牙冠脱落,其余再接牙冠固位良好,形态美观。断冠再接术时一种简单的适合于年轻前牙冠折的过渡性治疗方法。

  • 标签: 年轻恒前牙 冠折 断后再接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干细胞诱导成为了临床治疗的新手段。年轻恒牙的牙髓再生修复为牙髓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而在整个治疗周期中,妥善的护理措施与治疗的成功息息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实例探讨护理人员在牙髓再生术中配合与护理的方法与作用。从术前的心理辅导及情绪安抚,到术中的器械准备及医护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及随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治疗相关背景知识,在治疗周期中应与医生行专业配合,并在术后对患者做好相关宣教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后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磨牙替换修复治疗的临床过程和效果。方法第一磨牙缺失或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磨牙,用正畸方法前移第二、三磨牙代替第一、二磨牙位置。结果正畸治疗后,原第一磨牙位置缺隙消失,牙列整齐,磨牙呈“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牙列功能恢复,患者免于镶牙。结论第一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替换修复治疗,其疗效可靠,患者满意。

  • 标签: 恒磨牙 严重龋坏或缺失 正畸治疗 替换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强成分血液制备冷管理,预防采供血冷系统断裂,消除成分血液质量安全隐患,使成分血液制备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建立成分血液制备冷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成分血液质量,保障用血安全。

  • 标签: 成分血液 制备 冷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确定脉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脉冲方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脉冲辅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脉冲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进行脉冲辅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论应用脉冲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脉冲冠心病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核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收集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中选取22例,给予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扫描,18例采用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结果2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2例(54.5%)乙状窦或横窦单纯受累,10例(45.5%)乙状窦、上矢状窦或横窦共同受累。经MRI扫描,提示多数(77.3%)患者的T1WI、T2WI信号呈“双高”表现。18例经MRI增扫,显示患者局部静脉有强化表现,脑静脉窦壁呈环形样、三角样强化,而其内部血栓主要呈空三角征,无强化现象。MRV扫描下,脑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范围较窄,且缺乏规则性。结论采取核诊断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扫描,操作简单、安全,对于早期发现和指导临床用药均具有重要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诊断技术 脑静脉窦血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合理的肛瘘核检查序列、扫描方法及优化的扫描参数以获取优质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方法通过选取不同扫描方法及扫描参数不同,从图像显示肛瘘内外口及瘘管走形情况方面来分析图像质量。结果肛瘘核检查选取自旋回波类序列,平行或垂直肛管走形的扫描方法、优化的扫描参数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像,有助于显示肛瘘内外口及瘘管的走形。结论肛瘘核检查,序列选取合适,扫描方法合理,优化扫描参数,缩短扫描时间能为肛瘘的诊断提供最优的图像。

  • 标签: MRI 检查设备 扫描方法 参数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刺激(rTMS)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失眠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晚口服安定5mg,rTMS组行经颅刺激治疗,疗程均为14d,通过PSQI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以及组间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rTMS组与对照组相比,睡眠时间增加,睡眠结构趋于正常。结论经颅刺激对失眠患者有明显疗效,不仅能够提高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而且能够改善失眠患者白昼的机能状态,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昼间生活工作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重复经颅磁刺激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尘肺伴发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患者按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采用尘肺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2.00%,对照组52.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尘肺病伴发胸痛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尘肺 胸痛 磁热穴位敷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核增强扫描中应用静脉套管针,观察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600例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在使用套管针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护士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套管针的连接及应用、心理护理等方面,使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已经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静脉套管针的应用,降低了穿刺部位的外渗状况,降低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核磁增强扫描 静脉套管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和中成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口服西药配合珠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珠耳穴贴压辅助治疗眩晕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磁珠耳穴贴压 眩晕病
  • 简介:摘要随着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不断进步,研究其相关问题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一般资料与方法,在得出相应结论的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就此提出了个人观点与看法。

  • 标签: 重复经颅磁 刺激治疗 卒中后抑郁 疗效